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張佃壯又“愛折騰”又“會算賬”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雅 字號:【

  張佃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漢子,別看他長得黝黑、樸實,可是在北元疃村村民眼里,他卻是一位思想“超前”、愛“折騰”、會“算賬”的創新型農民。他帶領全村群眾,走出了一條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壯大集體經濟為保障、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的強村富民之路。

  “過沙河磨破腳,大閨女不往北元疃說”,這曾是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鎮北元疃村的真實寫照。北元疃村東鄰曲阜大沂河,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適宜生長的土豆一度是村民種植的首選。但“零散亂”的傳統農業模式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土地收益很差,農民種植積極性也不高。看著鄉親們飽受思想不解放、不懂技術的苦楚與心酸,張佃壯下定決心,要以實際行動改變村莊的貧窮和落后,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折騰”帶來人人致富

  在村民們眼中,張佃壯一直是個愛“折騰”的人,但他的“折騰”始終遵循著“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規律。

  他率先在村里搞起了600 畝土豆規模種植,提高了經濟效益。雖然后來村子的粉條加工廠因產生污染而在2015年被關停,但村民們慢慢解放了思想,對引進新的業態也不那么抵觸了。

  張佃壯經常向大家細數規模種植的好處,積極提供技術指導;規模上來了,他又不忘保護生態,發展起高品質綠色農業;引進公司取得成功,他又帶領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邊角農業,不讓一個人掉隊。“能折騰”的張佃壯靠著自己為鄉親們的真心付出,在村民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順利當選為北元疃村黨支部書記,成為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的不二人選。他順勢而為,將北元疃村的農業建立起了立體的體系,讓不同年齡的村民都能找到致富的渠道:

  村莊房前屋后統一規劃,發展邊角經濟。全村種植石榴樹4000余棵,金銀花10萬余株,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還能讓每戶每年都增加千來元的收入。集中種植的200畝金銀花主要由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承包,戶均3~5畝,根據效率和品質的不同每年可以凈賺5000~10000元。

  集中治理村邊千畝河灘,形成600畝速生林和380畝果園,帶動村民成立了財元果蔬合作社,鼓勵不想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承包果園,合作社為他們提供全流程服務。

  進行產業升級,發展規模種植。2017年,一家綜合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百譽農業考察后入駐北元疃村,建起高標準日光大棚60座,種茄果類蔬菜,產品榮獲了中國消費者協會頒發的“3.15 標志產品認證”。通過公司對蔬菜進行訂單銷售和深加工處理,產品成功入駐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商超,自主研發的紫薯粉條銷售額已達4000萬元。公司看到發展前景廣大,計劃以北元疃村為基地,在曲阜建立一萬個大棚,將曲阜打造成魯西南地區的大型蔬菜基地。目前,公司每年可帶動村里60~100人就業,每人每月工資收入約1500~2000元,其中大多數人年齡在50~60歲。

  鼓勵返鄉大學生創業,創造條件規劃建設現代化的綠色家禽養殖片區。返鄉大學生帶來了提高成活率、存欄率、衛生防疫和綠色環保等方面的新技術,養雞廠一棚可養2萬只雞,已發展15戶養雞戶。村民田猛肯學肯干,養了4個棚,每年可凈賺300萬元。

  北元疃村70歲以下外出打工人員800人左右,約占總人口40%,除去近200名技術工人漂在外地,其他大多數都離家不遠。張佃壯正琢磨著怎么召回更多的鄉親:“我們還是缺人,金銀花種植都不敢再擴大規模了,最多300畝,不然照顧不過來。”

  算好“人的賬”激發村莊活力

  走在北元疃村,寬敞干凈的景泰文化廣場、一條條彩繪文化長廊,每一處都見證著這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當年的北元疃村可是有名的治安亂、班子癱、民心散,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剛上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張佃壯,決定先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村莊改造工程著手。村莊規劃調整改造涉及每一戶的利益,村民們疑慮很多,張佃壯卻渾然不怕:“我當書記就是來搶著吃虧的。”

  最終,北元疃村 512 戶全部和諧拆遷,實現了“戶戶通”“路路亮”;村里建起50間高標準門頭房用作社區服務中心;建起高標準公共浴室,免費為村民提供澡票,7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新建了高標準自來水廠,老百姓免費吃上了純凈水;2016年全村改廁,2018年,村民都家中用上了天然氣,衛生、安全又環保,還享受補助;現在,張佃壯又忙活起建雨污水凈化設施和濕地公園。

  有人勸他說:“別干了,再干下去人都得罪光了。”他卻說:“只要干得夠真夠好,老百姓就服你。”實踐驗證了他的話,張佃壯2017年卸任村委主任,此前連任九屆,次次都在全村投票的海選中全票當選。連因村莊改造問題跟他鬧矛盾的“擰巴”親戚張佃軍也“口不服心服”,偷偷學著村里的技術去鄰村搞種植業。

  “俺家燒飯用沼氣,喝的是自來水,晚上的生活也豐富著哩,各種健身器材都有。”村民蔣德香細數著她家的幸福生活。

  但在他看來,村莊“有樣子了”還遠遠不夠,“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人的賬”算好了,村莊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發出來。

  村里11畝的“景泰文化廣場”,專門配套設計了以“二十四孝圖”和格言警句為內容的孝賢文化長廊,制作了“善行義舉四德榜”宣傳欄。

  “過去我們也評‘好媳婦’‘好婆婆’,但是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點片面了,村民生活好了、素質上去了,評選內涵也得不斷升級!從2003年到現在,從分配名額改成了夠標準就評上,最多的一年評選出419戶,82%的家庭都有榮譽。”張佃壯說,現在評選分為“五好家庭”“美潔靜雅”“孝賢家庭”“勤勞致富”“衛生戶”五類。不管怎么變,“評先樹優”這個揪住了“愛”“誠”“孝”“仁”等老傳統的評選,十多年來從沒斷過。

  2018年,北元疃村大喇叭有時會突擊發出公告:“老少爺們注意了!把家里老爹老娘的被子曬到家門口比比,看誰家的被子干凈……”這個新奇的“曬被子”評選后來被中央電視臺報道,網友紛紛點贊。有人說別看這活動抓的是細節,但它代表了孝道乃至傳統美德的傳承。北元疃村已經有4戶村民把在外獨居的老人接回家里居住,從“老人要求回家”變成了“兒女主動請回家”。

  如今的北元疃村已經成了令人羨慕的和諧鄉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有禮,戶戶干凈”,條條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戶。

  來過村子的人都對這里的環境和風氣贊不絕口,有人說:“老張,你們這里搞得這么好,不發展個民宿啥的簡直可惜了!”張佃壯也認為,要讓鄉村均衡發展,終究要靠農業和其他產業相輔相成,村子已經打好了農業基礎,還需要引入更多二三產業反哺農業進行穩定持續的升級。

  “暫時還急不得,村子發展需要整體規劃,得好好盤算。但我并不擔心,因為我們村留住了人,大家都以生活在村子里為驕傲,有人就能保持住村子的活力。”在張佃壯看來,他身上最閃亮的光環就是農民,他將繼續斗志昂揚地走在新時代鄉村振興道路上,為實現北元疃村全面振興,滿足鄉親們的美好生活向往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