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梓樹調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夏 樹 字號:【

  脫貧攻堅是殲滅戰,防止返貧是持久戰。和其他貧困村一樣,梓樹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無論是村干部還是村民,都希望山外面的人多到山里來……

  深山藏古村。

  梓樹,是大別山深處安徽岳西縣的一個村子。村域面積32平方公里,境內最高峰仰天凸海拔1200多米,地勢險峻,山勢陡峭,屬于典型的深山區。

  時值盛夏,村部院子里那棵約有700年樹齡的銀杏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村支書項海潮介紹,前些年這棵古樹“得病了”,看著葉子一天天枯黃,村上的人都非常著急,心像貓抓一樣。后來安徽省農科院派來了一個專家組,指導村民用挖掘機把樹根周圍扒開,進行治療,然后培上新土,前后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棵古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外村姑娘不愿嫁,提到梓樹就搖頭”。這里,是革命老區,紅四方面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這里,山高溝深、土地貧瘠,是深度貧困村,也是現任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的扶貧聯系點。

  2014年以來,得益于國家脫貧攻堅的好政策,也得益于安徽省委辦公廳的定點幫扶,曾經一窮二白的山溝溝,發生了讓村民們“沒想到”的變化,去年6月順利通過脫貧評估驗收。

  無論是在村口、在田間,還是到農民家里,隨便碰到一個農民,只要聊上幾句話,他們都會對村里的變化表達一種感激之情。

  變 化

  帶有明顯徽派建筑特色的民居,多數是兩層小樓,掩映在蒼山翠柏之間,白墻紅瓦格外引人注目。在村里的小路上行走,給正在勞作的農民拍照,到農民家里走訪,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里山青、水清、人親。

  25個村民組一共506戶人家2015人,在家的不到一千人,耕種和管理著2476畝耕地和42520畝山場。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和茭白,也種一點花生、黃豆、芝麻,山場上主要是板栗和竹林。村民說,過去山上的竹林就是“小銀行”,竹林生長快,一年一茬,還不怎么需要管理。這些年,竹子被鋼筋代替了,蓋房子也用不上竹子了,農村搞的大棚也是鋼架結構了,竹林成了山里的一道風景,僅此而已。

  板栗是前些年政府幫助農民脫貧的主打產業,因為“只要有山就讓農民種板栗”的緣故,現在也賣不上價了。村里又引導農民在茭白上下功夫,“岳西茭白”打出了一點名氣。

  這些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村里有什么變化?

  路寬了,沙石路變成了水泥路。“要想有出路,必須先修路。”這是一個基本常識,也是多年來,政府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拿手好戲”。梓樹村所在的頭陀鎮,地處岳西縣北部,距縣城53公里,以前交通十分不便,每天只有4班公共汽車往返縣城。梓樹村又是頭陀最偏遠的一個村,距離鎮區11公里,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過去連條水泥路都沒有,通往頭陀鎮及周邊行政村的主干道全部是土路或沙石路,村內到各組的路全部是崎嶇的山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別說縣里,就是鎮上的干部說到梓樹出差都頭痛。”提起梓樹貧困的原因,村支書項海潮深有感觸:修路,是梓樹村幾代人共同的心愿。

  “以前沒有像樣的路,車都開不進來,咋能不窮?”從梓樹村村部開車去毛領村民組的路上,左邊是峭壁,右邊是懸崖,急彎一個接一個,陪同我們采訪調研的村干部金友枝介紹,如今的梓樹村,通往集鎮和周邊村莊的道路全部是5米寬的水泥路,村內25個村民組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政府累計投入5700多萬元,完成了43公里通村、通組路新建改造,實現組級路硬化率95%以上。省委書記親自過問的梓樹村至G35高速入口18公里便捷通道,也于2018年5月實現通車,從此梓樹村到黃尾高速入口只要20分鐘時間,沿線群眾受益近萬人。

  道路修到哪,哪里就有村民購買小轎車。觀音組在未修水泥路之前,19戶村民無一購買汽車,因為那時有車也開不進去。2018年7月,通組水泥路建成后,當月就有農戶購買了汽車。現在,梓樹一個村有202輛小轎車,平均不到3個農戶就有1部汽車。“暫時沒房子可以,但是要有汽車。”不知道是因為婚戀的要求,還是因為攀比的原因,青年農民貸款購買小轎車成為時尚。梓樹村購買量最大的長城哈弗系列越野車,售價在7至9萬元之間,首付比例在30%至50%之間,上路只需要5萬塊錢,相當于一個農民外出務工1年的工資收入。

  村民家里開了小旅館。梓樹村人文和自然景觀多,相傳在2200多年前,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失敗后,有一支項氏后人來到梓樹繁衍生息。村支書項海潮每當講起這個故事,總是顯得洋洋得意。他說,村里的人有一個習慣,每日早起打掃庭院,雖然山上各種花草都有,但自家的小院里,還是要擺上幾盆。在吃的方面也是很講究味道的,特色土菜不少,隨著通往外界的交通越來越便捷,向往原生態的游客越來越多,發展民宿是梓樹未來的方向。

  山里的農民也許是被青山綠水所熏陶,對環境衛生格外講究。在毛領組組長汪長昆的家里,我們走進衛生間,看到太陽能熱水器和電熱水器一應俱全,坐便器還是品牌產品。他說,村里也想把民宿搞大,這么好的風景,這么好的特產,怎么能夠賣個好價錢,關鍵是要把山外面的人吸引來。

  發展民宿的條件都已經夠了,就是來的人少,還沒有規模,需要龍頭帶動。村里引來了一個搞民宿的外地老板,名字叫李國圣。他投資了好幾百萬元,建立茶葉基地,生產有機茶,興建了吃、住、游為一體,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樂誠民宿酒店,有18個標準間,主要是吸引山外面的人組團到村里來旅游。梓樹村常年氣溫比合肥低5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全村已有7家民宿酒店。汪長昆用古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休閑畫卷:夏日獨坐小溪邊,幾卷閑書看半天,一把破扇慢慢搖,無事便是小神仙。

  從賣茶葉到賣風景,村民觀念發生了變化。“岳西翠蘭香飄天下”。茶產業是岳西縣的傳統支柱產業,梓樹村想方設法發揮茶產業優勢,加快有機茶基地建設,對茶廠進行技術改造,通過提高茶葉品質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壯大茶葉專業合作社,把種茶、賣茶和旅游相融合。村民說,你們現在來晚了一些,采茶季的時候,上山采茶的游客高興著呢!他們自己采、自己炒,自己燒山泉水泡茶喝。

  “遠近出門車輪滾,家家處處地生金”。這是一戶村民的對聯。雖然有些夸張,但反映了村民的心情。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好政策,讓梓樹人嘗到了甜頭。這幾年,政府累計投入1950萬元幫助村里完成主河道治理、安全飲水工程、八小水利建設等項目,以及電網改造、美麗鄉村、農民文化樂園、寬帶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近2000萬元的各種產業發展資金落地,讓梓樹村實現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的跨越發展,全村現有專業合作社2個,家庭農場4個,村集體17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108畝高標準茶園、210KW光伏發電、黑豬土雞生態養殖四大產業比翼齊飛,初步形成“種養加一體、多功能協調”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原 因

  作為一個深山區的貧困村,梓樹為什么能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當然,上級領導和單位的幫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決定的因素。

  讓農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帶頭作用。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關鍵靠黨員。“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頭陀鎮黨委書記宋杏芳說,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把建強支部班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月上一次黨課、每月召開一次扶貧夜校、每月開展一次走訪、每月為群眾辦1至2件實事、每月開展一次組織生活,并創新開展“三結對三爭當”“星級黨員創評”“黨員百分制考評”等特色活動,充分發揮全體黨員的模范作用。

  梓樹村始終將“兩委”班子建設、增強村級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頭陀鎮宣傳委員劉會發,曾經多年擔任梓樹村書記,對村里的情況非常熟悉。他說,通過建強基本隊伍、拓展基本陣地、落實基本制度、豐富基本活動、強化基本保障,村黨支部戰斗力、凝聚力顯著增強,目前全村72名黨員形成5個網格化小組,并在外出務工黨員相對集中的合肥、杭州建立兩個流動黨員工作站。新一屆村“兩委”得到了黨員群眾的高度認可。

  “只有黨員帶好頭,群眾才信得過,面對困難,黨員不上誰上?”有近40年黨齡的老村干胡忠禹,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仍然協助村里承擔紅心獼猴桃園的管理工作。去年8月,在臺風“溫比亞”帶來的強降雨災害中,他帶領黃泥組黨員沖鋒在前,轉移受災群眾4戶11人。“正是有胡忠禹這樣優秀黨員的帶動,全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才能順利推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村主任儲鴻翔說。

  一個村有一個村的特色,抓住了這個特色,就可以做出一個特色產業。“我們這里海拔高,氣溫低,都是冷水田,種水稻產量不高,但很適合發展高山茭白。”村民汪常軍說,過去,村里人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種水稻和外出打工。近幾年發展茭白,有幾年效益相當好,有的蓋了樓房,去年茭白收益就不錯,一畝能賣到6000多塊。

  “你看,我們這里生態好、氣候好、風光好,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早在2016年,李國圣就在梓樹村流轉了100多畝茶園,主打優質高山茶。他介紹:“這幾年,我們做的茶葉供不應求,主要銷往合肥、杭州、上海等地,帶動周邊50多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其中有10多戶貧困戶靠種茶脫貧。”

  “在外打工風里來雨里去,現在靠風景就賺錢了。”村口有一座漂亮的三層小樓,門口立著一個大牌子:貽紅農家樂。這里干凈、衛生,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和城里的酒店沒啥區別。經營者彭貽紅就是本村的村民,曾在杭州酒店打工,有著多年從業經驗,返鄉后把自家的住房改造成民宿。她介紹:“我們的食材,都是本地農民生產的,鄉土風味。不少游客,一住就是一個禮拜。現在每年收入不比在外務工差,還能照顧家里老小。”聊起鄉村旅游的未來,彭貽紅笑容滿面。

  對于特困戶,用特殊的辦法去幫去扶,做到不漏一人。作為岳西縣65個重點貧困村之一,梓樹村是安徽省委辦公廳“雙包”聯系點。來自省委辦公廳的駐村扶貧專干顏岸青說:“梓樹村有養黑豬的傳統,但買不起豬仔讓很多貧困戶犯難。我們創新幫扶思路,采取‘買一送一’的以獎代補模式,幾年來累計投入43.5萬元,扶持236戶貧困戶養殖黑豬998頭,戶均增收達4000元。結對干部還入戶動員236戶貧困戶進行低產茶園改造,把豬糞轉化為有機肥,提高茶葉品質,每畝要多賣500塊錢,同時幫助5戶貧困戶養殖土雞7000余只,年增收70萬元。”

  “全廳干部職工從引導務工、技術服務、產業扶持、救急幫困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做到包戶全覆蓋,幫扶不漏一人,不漏一個環節,把政策送到農戶家,把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顏岸青說,2014年以來,始終將落實“雙包”責任,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工作來抓,廳主要負責同志及領導班子成員每年來村調研指導、研究解決問題達10余人次;廳務會會議定期聽取駐村工作隊匯報,研究制定幫扶計劃并督促檢查落實情況;全廳190名干部職工與村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累計入戶走訪500多人次。

  “扶貧夜校”和村民實話實說。如何讓農民的訴求,有人聽,有人記,有人來落實?梓樹村開辦了“扶貧夜校”,實現了對25個村民組全覆蓋。在夜校講堂上,駐村扶貧工作隊成員及村“兩委”干部,與群眾面對面、真對真,干部把精準脫貧政策講深講透,農民把自身發展的意見建議提全提準,取得了良好成效。按照“不限主題、不限范圍”的原則,鼓勵參會群眾暢所欲言,給干部提意見、提要求,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逐條記錄,能夠現場答疑的當即解釋說明,需要會后研究解決的,列出反饋和解決時限,做到條條有回復,件件有落實。

  頭陀鎮鎮長倪良金說,扶貧夜校開在村民組、走進農戶家,宣講了扶貧政策,解答了群眾疑惑,解決了群眾困難,既推動了工作,又密切了干群關系,提升了工作滿意度,辦到了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建 議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的梓樹村,如何鞏固脫貧成果,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成為擺在梓樹人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發展產業需要提升品牌影響力。駐村調研期間,許多村民紛紛表示,高山云霧出好茶,“岳西翠蘭”品質很好,但品牌影響力還需要走出大山,走得更遠。在有機茶園建設、區域品牌建設等方面,希望有關部門更多給予支持。這幾年,村里的面貌雖然大為改觀,但是產業特色仍不鮮明,茭白等高山蔬菜還沒有形成規模,還缺乏品牌效應。

  發展民宿需要政府支持。“我們梓樹,是來了都說好的地方。風景優美,民風淳樸。”雖然這里的潺潺溪水、蟬鳴鳥叫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稀缺資源,但目前基本上還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將這些“資源”變“資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探索,需要政府支持。“希望像李國圣那樣的外來投資者越來越多,希望外面的游客多到梓樹走走看看。”多數和我們交流的村民,表達了這樣的意愿。

  良性循環需要廣聚人才。脫貧攻堅是殲滅戰,防止返貧是持久戰。和其他貧困地區一樣,梓樹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無論是村干部還是村民,都希望山外面的人多到山里來,有資金帶項目的歡迎,來走走看看、休閑旅游的也歡迎,更希望有更多的鄉村建設人才扎根梓樹,貢獻才智、建功立業。

  民有所盼,政有所為。當前,梓樹村正以“主導產業做精、重點項目做細、旅游景點做美、基礎設施做強”為發展目標,全面鞏固脫貧成果,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奮力繪就梓樹發展的美好明天。

  當記者結束駐村調研準備返程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來。雨后的梓樹更加蒼翠,更加充滿生機。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