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04度,北緯30度。仲夏時節上午九點,綠油油的菜地旁,木水車在一片“嘩嘩”聲中訴說著村莊日新月異的變化。玉源社區附近的村民每天都會來到這里,三五成群地漫步在庭院與田園之間,體會著歲月靜好。這里是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鎮蔬香大道旁的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項目所在地。對于“吃貨”朋友來講,“九尺板鴨”“九尺鵝腸”這些美食的存在,或許讓他們對這里并不陌生。
北有壽光,南有彭州。彭州市作為西南地區著名蔬菜產區,素有“天府金盆”的美譽,九尺鎮就坐落于彭州市東南面,是著名的美食小鎮。近年來,九尺鎮以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走上了一條從傳統美食小鎮到現代蔬菜大鎮的轉型之路。
1200萬獎補撬動35億社會投資做強產業融合
漫步在九尺鎮謝家院子,落地玻璃窗、戶外帳篷包廂……曾以“路邊攤”形象出現的九尺鵝腸火鍋,被植入進更多“網紅”元素,每逢節假日吸引年輕人紛至沓來。
“全鎮按照跨界融合的思路,做好‘農業+’,打造田園景觀、農產品展示中心、文化體驗中心等特色景點,以綠道串聯,推進產村融合發展。”九尺鎮黨委書記歐陽偉說,九尺鎮在做優農業產業強鎮過程中,堅持系統謀劃。該鎮突出重點園區、重點鎮村特色,將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項目規劃有機融入重點園區規劃和全域鄉村振興規劃。
在落實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項目時,九尺鎮建立了群眾參與機制與專家參謀機制。除了發動村民代表、議事會成員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到項目設計,監督財政資金使用,還組成專家評審小組,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九尺鎮在發展智慧蔬菜產業過程中,堅持“建”“管”并舉,依托農業農村部確定的蔬菜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創新項目,推進“互聯網+”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中的應用,以農業數字化推動現代農業智慧化建設。現已建成農業物聯網智能監控系統、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和農產品安全可視化溯源系統,實現蔬菜種植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精準種植,滿足作物個性化水肥需求,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業收益。
“這里是我們的智能灌溉、智能監控。現在你看到的就是我們系統的大數據中心平臺,中間區域就是我們園區的平面圖,每個地塊都有監視器和土壤檢測器。綠色地塊表明正常,如果變為橘色,說明作物嚴重缺水,系統會發出警報,實時提醒。”在智慧蔬菜示范園區,技術管理員張述告訴記者:“以前灌溉一畝地,大概需要5個人3個小時來完成,成本大概在150元左右。現在一個小時就能灌溉10畝地,幾乎不需要人力成本。我們現在實現了從點灌到滴灌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因為園區是全智能監控,如果發現某些區域的農作物疑似發生病蟲害,還可以通過云端平臺實時鏈接農業專家進行分析診斷,進而及時調整種養方法,消除病害。
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工作,九尺鎮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當前,九尺鎮產業強鎮示范項目涵蓋標準化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建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和利益聯結機制創新等四個層次10個項目,總投資額1.4億元,撬動社會資金35億元。彭州市農業農村部門一位負責人說,“九尺鎮依托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的1200萬元獎補資金,撬動了35億元的社會投資,就是為了做強產業融合這篇‘大文章’。”
今年6月19日至20日,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暨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現場會在彭州召開,3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相關部門、特色農業鄉鎮的相關負責人,來到九尺鎮田間地頭考察,共同為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獻計獻策。
傳統鄉鎮產業轉型讓更多農民群眾受益
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中,九尺鎮群眾是實際受益者。這不但改變了當地的村容村貌,而且鼓起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
“我們家的三畝田都流轉了,按照每畝每年1200元的價格。現在不用自己辛苦種地還能有收入,生活很幸福。”81歲的謝樂明是玉源社區六組村民,退休前是當地中學的老師,他告訴記者,當地的蔬菜示范園不但讓村民們增加了流轉土地的收入,還讓更多村民實現了在當地就業。
據玉源社區主任張凱介紹,全村3000畝耕地有三分之一實現了流轉,流轉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三十多個村民在當地的蔬菜產業發展中實現了就業創業。
近年來,九尺鎮圍繞蔬菜和水稻兩大主導產業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通過實施200畝智慧蔬菜產業園、100畝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園、7畝水稻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200畝水稻新品種示范基地和1個菜-稻-菜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等項目,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水稻、蔬菜種植科技水平,推動農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在產業生態圈培育過程中,九尺鎮建設億佰家成都冷鏈物流產業園、農產品初加工中心,形成了農產品加工集聚效應,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加工、物流融合發展。據介紹,億佰家成都冷鏈物流產業園建成后,將成為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等為一體化的冷鏈物流產業基地,預計可實現年銷售產值50億元,農產品初加工中心經過分級、挑選、包裝,年增收可達300萬元。
據介紹,九尺鎮依托萱源智慧蔬菜園、美旺生態蔬菜種植園兩大蔬菜園,采取“訂單”農業保障農戶畝收入;四川民福記食品有限公司、中閱農產品初加工中心實施保價收購;億佰家成都冷鏈物流產業園的建成后,可提供5000個以上就業崗位。“我主要負責這里的茄子、辣椒等蔬菜的灌肥修枝等工作。每小時10塊錢,每天差不多工作八九個小時吧。”金鼓村村民張安翠是萱源智慧蔬菜園的工人,她告訴記者,自家的三畝地也實現了流轉,都不用自己操心,每個月能在蔬菜園掙到兩千元以上的工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