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曾長期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在對全國12個省(區、市)27個項目縣的545803名留守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后,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心理行為健康問題是當前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并且隨著年齡增加問題更加突顯。
據民政部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留守兒童和農民工一樣,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諸多調查研究表明,“留守”不僅意味著幸福缺失、成長受限,往往還意味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譬如自閉孤僻、逆反沖動、迷茫偏激等。曾有專家估算,留守兒童中存在輕微或輕微以上心理問題者,將近八成。
留守兒童問題,已是我國重要的社會問題。如今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留守兒童比例高達56.17%。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處于脫管的真空,缺少親情的呵護,使其心理壓抑性格變異,進而形成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留守兒童不單單是一個個數字,更是骨肉分離、親情缺失、父母養育和教育缺位下,一個個未成年人的成長悲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非小事,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就是關注祖國未來。社會關愛的心離留守兒童近一點,孩子們才能健康的成長。為留守兒童解困,需要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協調發展。應盡快建立關愛農村留守孩子的社會保障機制,構建家庭、政府、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的關愛服務體系。一方面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使留守兒童能夠與父母團聚,通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引導扶持返鄉創業就業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一方面消除制度、經濟和社會文化的排斥,鼓勵、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著子女舉家進城,為更多農村兒童能夠在父母身邊生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再者更要關注留守兒童的精神生長,同時要將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標準化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落到實處,才能全方位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
關愛留守兒童不僅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是什么情況,不論是什么天災人禍,一定不要讓下一代受到傷害,這是我們的責任”。 留守兒童不僅是家庭的財產,也是社會的財富,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期待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沐浴陽光的溫暖與關愛,健康成長。
(安徽省合肥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