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第一書記”于勇體會為百姓破解難題的幸福感成就感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于勇在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兼任吉林省委農辦扶貧辦主任、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和向陽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駐村幫扶的三年多時間里,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來抓,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真抓實干,帶領向陽村提前3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獲得吉林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于勇,濃眉大眼,標槍般直挺的身板,他是吉林省委財經辦在2015年底派駐到靖宇縣向陽村的“第一書記”。“本以為扶貧與貧困戶們的目標一致,開展起來會順暢,但還真沒那么簡單。”回想起過去幾年的扶貧工作經歷,于勇說。進村第一天,向陽村就給他來個“下馬威”。

  向陽村的“下馬威”

  向陽村曾是靖宇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118戶270人中,貧困戶及貧困人口占比均超過三成。村民住的是泥草房,走的是沙土路,種的是低產地;普通村民日常生活全看“老天臉色”,貧困村的帽子一戴多年。民風也很差,打官司、上訪告狀、打架斗毆比較多,是個被稱為“老大難”的落后村。

  進村對接的第一天,向陽村就給扶貧干部們來了個“下馬威”,村黨支部牌子因為幾個鬧事的村民故意毀壞而躺在垃圾堆上,而村干部告訴于勇說是要換牌子,過去很長時間他才知道實情。于是,于勇便在村黨員大會上立下誓言“要讓村黨支部的牌子立起來、讓黨旗在向陽村飄起來、讓黨員站出來”。

  剛開始扶貧時,許多老百姓對扶貧干部不信任,有的還故意出難題。在研究產業項目時,村民們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有的還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你說東,他偏說西。但為了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于勇和扶貧工作隊只能耐心做思想工作。

  “讓村黨支部的牌子立起來”

  于勇進村后,經過調研,制定了因地制宜脫貧發展的工作方案。向陽村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藍莓種植。很快,村里種上了600多畝的藍莓,成為“精準脫貧藍莓產業基地”。“向陽村適合發展什么產業,我們就研究實施什么產業。”于勇說。

  每個產業項目實施前,都做3個以上工作方案,與村民充分協商論證后選擇最佳方案實施,把風險降到最低,讓群眾利益最大化。每個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前,都會按照村長遠發展規劃進行總體設計,充分考慮百姓的長久利益。比如,在建設圍欄過程中,直接將邊界向里騰退1.5米,預留出綠化帶,經過于勇他們耐心細致的工作,村民雖然答應了,但心里仍有意見。可當按照總體規劃建設好后,尤其是綠化帶里種上既美觀又有經濟收益的果樹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于勇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3年多來,于勇和扶貧干部共為向陽村謀劃實施了21個具體項目,涉及村容村貌整治和產業發展;村容村貌方面,爭取資金740萬元,完成了村內等17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由破敗不堪的貧困村向綠美宜居的小康村大步邁進;在產業發展上,爭取資金165萬元實施了藍莓種植、金谷鴨養殖、能繁母牛養殖3個產業項目,使每個貧困戶脫貧致富都至少有兩個項目的雙重保險,戶年均可增收1萬元,讓貧困戶過上小康生活的目標有了更加牢固的保障。

  截至2017年底,向陽村已通過貧困村脫貧摘帽16項指標驗收,實現了脫貧出列。過去,一提起向陽村,村民都感到抬不起頭,現在都自豪地說向陽村是靖宇縣的“小臺灣”、長白山下“小香港”。

  “讓黨旗在向陽村飄起來”

  于勇帶領扶貧工作隊用三年時間,兌現了進村時的誓言。

  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對村班子成員和駐村工作隊員嚴格要求,確保了項目保質保量實施好。“在廣場施工中,施工方負責人找我談,想要隨坡就坡,廣場平面保留5度傾角,這樣就會節約很大成本,我沒有答應,當時我的反應就是,老百姓能答應嗎,我怎么能夠拿百姓的利益做交易?還有黃牛購置時,銷售方找我談,我給他們確定了原則,到村里來談,而且要‘兩委’班子成員都在場,如果有人干預,找我說情,項目就免談。”于勇坦承,在這方面可能得罪了一些人甚至是對他有過幫助的當地干部。但是,贏得了民心。

  單位為支持扶貧工作專門配了一臺商務車作為扶貧用車,往返長春和靖宇縣途中,于勇以身作則,與工作隊員一起乘坐客車,只有在為向陽村考察項目、實施項目、組織村民培訓時,才啟用這臺車。

  在駐村工作中,于勇不怕風吹日曬、天寒地凍,始終親力親為,經常行走于泥濘的田間地頭、炎熱的施工現場以及百姓的門前院落,以實際行動和對群眾的真情實感贏得了百姓的信賴與支持,徹底轉變了向陽村老百姓對駐村干部固有的偏見,由原來的處處唱反調變成了積極支持,各項政策措施得以順利實施。

  “扶貧有苦也有難”

  在長期駐村工作中,因靖宇縣高寒山區的環境和工作的勞累,于勇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拄著雙拐依然堅守在扶貧第一線,村民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拿著雞蛋、罐頭等到駐地去看他。

  曾經有一段時間,于勇拄著雙拐乘客車前往駐地,客車司機每次都會攙扶他上下車,并把最后一排座位都給他,讓他躺著。對他說,“你這又何必呢,向陽村又不是沒你不行,在省城養病多好”,可于勇告訴他,“向陽村目前處在謀劃項目、實施項目的關鍵時期,我作為第一書記怎能缺席?我走路費勁,但腦袋沒問題,我可以出思路、把方向、抓落實,如果我不在現場,我怕有些細節他們把握不好。”

  病情嚴重時,雙膝腫得不能彎曲,但于勇依然堅持駐村工作將近兩年時間。直到現在,一提起這些事,有些貧困戶都止不住落淚……

  如今,按照吉林省里規定,已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的貧困村,因機構改革原駐村人員撤回,于勇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于勇說,扶貧工作經歷,是他人生中的寶貴財富,“說實話,扶貧工作其實挺苦,但從中能夠品味到堅守初心后讓百姓信賴的苦中之樂;扶貧工作其實挺難,但難中也能體會到踐行使命后,為百姓破解難題所獲得的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