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新農民楊大可你對一棵樹好,它也會給你回報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楊大可,重慶云陽縣雙土鎮無量村農民,黨支部副書記,云陽縣大果水晶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產業黨支部書記,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無量山,承包288畝荒山荒地種梨開始創業。他注冊“大可牌”水晶梨,創建云陽縣水晶梨專業合作社,帶領父老鄉親一起致富。先后獲得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啥子?兩個在成都找工作的大學生回家務農?不可能!”1999年,四川大學畢業的楊大可帶著西南財大畢業的女朋友楊永瓊回到無量村,說要接爺爺的班——回村種果樹的時候,村里人滿是詫異和懷疑,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早晚會離開。20年過去了,楊大可不但沒離開,還把種果樹這項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我還可以驕傲地說,再過20年,我們還是不會走!因為今后當農民,才是金飯碗!”楊大可說。

  “窮山坡上結出了金果子”

  楊大可回鄉種果樹不是頭腦一熱,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果樹相關產業十分熱愛。讀大學時,看到成都的鄉村旅游和農家樂發展得好,他早就動了把成都模式復制到家鄉的念頭。

  楊大可出生在重慶云陽縣雙土鎮無量村的一個種梨世家,爺爺是新中國成立前國立武漢大學農業系的大學生,抗戰時期回鄉種樹,在亂石窖里,開荒山種果樹,養活了一大家子。父母繼承祖業,經營著爺爺留下的幾十畝梨園,靠著這些果樹,把楊大可送出了大山,送進了大學。楊大可從小就聽爺爺說:“你對一棵樹好,它一定會給你回報。”

  無量村地處深山,土地貧瘠。帶著女朋友回鄉那年,在村民的懷疑和驚詫中,楊大可在無量山上承包了288畝荒地,全家出動,撬開滿山的石頭,打下3萬多個兩尺見方的樹窩,開荒種梨。“頭三年,我們把每一分錢都投入到種苗和管理上,有時窮得連鍋都揭不開!我女朋友大冬天還穿著一雙舊布鞋,我連給她買一雙膠鞋的錢都沒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大可眼圈泛紅,聲音哽咽。

  后來,楊大可和女友楊永瓊干脆在園地里搭起簡陋的窩棚,吃住在園地。冬天,寒風刺骨,雙手雙腳長滿了凍瘡,自來水管結了冰,要到300米外的河溝去挑水和洗衣。夏天,烈日當空,背上被太陽曬脫一層皮,晚上的時候,果園的蚊子嗡嗡直叫,叮咬得人整晚整晚睡不著覺。

  蒼天不負苦心人。2002年秋天,楊大可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果園首次掛果,喜獲豐收,2~3萬斤梨子帶來了5、6萬元的收入。“窮山坡上結出了金果子”,鄉親們被眼前的事實震撼了。楊大可由此認識到:致富的路千萬條,但只要選準一條,就會越走越寬廣。

  “你對一棵樹好,它也會給你回報”

  之后,楊大可開始動員親朋好友都來種梨,并且主動與農戶簽訂承包協議:將種苗提供給村民,村民在自家地里種樹,實行“三包”,包成活、包技術、包回收,掛果后再付款給他,成活率低于95%的由他補栽;種植期間,他無償提供技術;果實成熟后,他以高于市場批發價收購。

  對于傳統農業看天吃飯的風險,楊大可的應對辦法是推廣高效生態經濟園,實現收入渠道多元化。“我們家三輩人都在無量山上種樹,以落葉水果的示范和推廣為基礎,推行‘樹下種草、以草養畜、畜糞回地、并養蜂授粉’的種養一體化循環的有機生物鏈,既推動了綠色發展,又提升了幸福指數,守護十幾萬畝綠水青山的同時,也收獲了金山銀山。”楊大可說,要繼續創新更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經過幾年的發展,楊大可帶領村民在無量山周邊的亂石山上,開墾出3萬多畝果園,種植了46種水果。4到11月,車厘子、無花果、八月瓜、水晶梨、蒙娜麗莎李進入豐產期,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2018年,在參加“三下鄉”活動的大學生的幫助下,利用電商平臺,三天時間,就把價值180萬元的蒙娜麗莎李銷售一空。

  現在的無量山,家家戶戶喝上了自來水,90%以上的農戶住進了新房,人均年收入增長近10倍。公路通到果園門口,光纖正在建設,電商平臺支持充分,基礎設施達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種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無量山便捷的基礎設施再加上鄉村振興的好政策使得那些村里走出去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有的在樹林里養錦雞;村里4個大學生每人投資3萬元開起了農家樂,去年夏天旅游旺季每人分紅10多萬元;在外發展比較好的建筑商,也打電話給楊大可,想回來投資一起種果樹……

  “你對一棵樹好,它也會給你回報”。思過去,想未來,楊大可總會想起爺爺的這句話。“這就是我的初心”,楊大可說。

  “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林”

  2017年,楊大可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為鄉村振興勾畫的美好藍圖。之后,楊大可被選為重慶市鄉村振興報告團成員,先后做了35場巡回報告。2018年10月,楊大可他們“把報告團變成實踐團”,利用“三變改革”契機,發揮各自所長,在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開始了一場鄉村振興的新實踐。

  2018年,烏牛村原有500畝仙桃李投產,產量30多萬斤,但因銷售問題,最終只賣出12萬斤;來年,全村800畝仙桃李將全面投產,產量將達到50余萬斤,如果采摘人員短缺、冷庫容量不夠、包裝不合理、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不解決,全村發展產業的信心將會受到極大傷害。楊大可他們當即表示:“有信心把烏牛村的仙桃李做大做強。”一周后,6名報告團成員便成立了重慶聚牛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烏牛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開發3000畝土地,雙方按比例分配項目范圍內所有純利潤。

  不到3個月,村里就完成了500畝仙桃李修枝、整形、刷白、施肥;裝太陽能殺蟲燈、鋪防草地布、引進水肥藥一體化設備,“仙桃李”的成長條件和科學化種植水平不斷改善;新增750畝地的宜機化改造,種上了蒙娜麗莎、安哥諾李等20余個品種的李子樹50000余株,實現了“四季有李”;同時新建了100畝農業大棚,引進36種特色李,培育不同種類的李子苗,打造了可以同時結李、桃、杏的10000多盤果樹盤景。利用線上線下推廣,實現了品牌化運作。烏牛村的產業鏈條不斷拓展,發展的底氣越來越足。

  楊大可和報告團的到來,讓烏牛村變了樣。村里增加了100多個就業崗位,很多外出務工青年也回來了。看到烏牛村發展紅火,云陽商人劉曦陽也在臨近的吉星村流轉了600畝土地,投資2000萬元,發展創意面條產業……“為鄉村振興摸索了一條有預期、可復制、能推廣的路徑,為引導、吸引、帶動各類青年人才到農村基層干事創業提供了借鑒。”楊大可這樣總結報告團在烏牛村的實踐。

  “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林”,從20年前在荒山上種下了第一棵梨樹,到如今所產各種水果賣到全國各地,楊大可始終牢記爺爺的那句話,“你對一棵樹好,它也會給你回報”。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