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批準并正式公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新標準(以下簡稱“民宿新標準”),并于7月3日起實施,為解決民宿行業的諸多問題提供了政策支撐。
當前,我國民宿經濟呈現蓬勃態勢,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額為165億元,同比增長37.5%;全年主要平臺企業在線房源量約350萬個,較上年增長16.7%,房客數達7945萬人,服務提供者人數超過400萬人。據該報告預測,未來3年,我國共享住宿市場規模將保持50%左右的增長速度。
作為旅游領域這幾年涌現出來的新興業態,國內民宿業發展既勢頭強勁,又存在諸多問題。總體而言,我國民宿經濟尚處于初級階段,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發展無序、規劃滯后、監管不到位、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為此,“民宿新標準”首次對民宿建立了評星機制,同時加強了對民宿行業衛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面對分布面廣、魚龍混雜的各類民宿,星級化評定不但便于游客選擇,還可以通過示范和引領,推動行業服務的提檔升級,給更多“嘗鮮”民宿的游客留下美好的記憶及想象。星級認證的掛牌不但可以有效解決游客的選擇困難,也能鼓勵更多的民宿積極對標看齊。
民宿經濟要良性發展,除了要有新標準,還要有文化味。誠如榛果民宿CEO馮威赫所言,好的民宿其實代表一種旅居文化,是當地民俗和游客擦出火花的培養皿。“任何一個房源都有自己的靈魂,城市民宿的特色更多取決于房東的個性,這就是挖掘民宿特色的方向。在未來,不關注特色的房源將被淘汰,而民宿文化的內涵將會隨著特色房源的豐富而更加豐滿。”現實中,很多人之所以會選擇民宿,就是因為不滿足于拍照留影買特產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感受風土人情、特色文化,通過入住民宿獲得獨特的體驗。
因此,民宿經濟要長遠發展,就要充滿文化味。鼓勵原住民參與民宿開發,重視古村落活態傳承,發掘民間故事,促進當地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特色的融合。民宿從業者不但要練好自身內功、提升服務質量,解決好有關住的基本性問題,更要避免同質化,用帶有民間風情和文化特色的民宿吸引、留住更多的客人。
(河南內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