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吊袋木耳大棚,一片片擺放有序的地栽木耳地塊,一朵朵油黑發亮的木耳,一個個忙碌采摘的身影,一陣陣悅耳動聽的嬉笑聲……走進陜西省柞水縣下梁鎮西川村的木耳小鎮,這些景象便映入眼簾。
柞水縣地處陜西省東南部,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位于柞水縣城南5公里的下梁鎮,近年來以融合食用菌生產、加工、觀光、科普教育為方向,以“優布局、促聯合、樹品牌、抓增收”為有效措施,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2018年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
秦嶺多寶,木耳就是其中之一。下梁鎮黨委、政府將木耳確定為農業產業強鎮的主導產業,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產業為輔助產業,從產業基地、經營主體培育、休閑體驗等方面精心規劃木耳產業核心區、休閑區、加工區、文化區和門戶區等5大功能區17個重點項目,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全力扶持木耳等食用菌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下梁鎮黑木耳先后獲得楊凌農高會后稷金像獎、農交會金獎等,于2012年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下梁鎮推行“支部+‘三變’+集體經濟+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引導9個村(社區)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進陜西中博、陜西野森林等4家木耳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參與木耳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激發產業生機活力。全鎮培育食用菌產業經營主體12個,建成年產2000萬袋菌包生產線1條,木耳示范村3個,食用菌休閑農業示范點3個,62%的農戶栽培木耳。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初步形成,為木耳產業規模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了樹立品牌,下梁鎮實施“柞水木耳”品牌提升八大工程,秦峰、野森林等2個產品和產地獲得省一體化認定,成功研發出玉木耳、金木耳等市場緊俏特色木耳產品。其中,木耳掛面、木耳脆、木耳代餐粉等加工產品備受市場好評。2018年,柞水木耳系列產品獲得“年度最受南京市民歡迎的商洛農產品”,以下梁鎮為代表的“柞水木耳”入選“國家品牌計劃”。
產業融合是建設農業產業強鎮的關鍵。下梁鎮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農業休閑體驗、特色民宿、生態康養等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成總面積2800畝、投資2.15億元的集食用菌科研生產、加工包裝、儲備銷售、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木耳特色小鎮。同時,加強與技術單位和科研院所聯系與合作,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和食用菌研發中心,成為商洛市木耳等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發高地。
“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為了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受益,下梁鎮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緊抓利益聯結并推出多個“增收套餐”。該鎮推出“兩借兩還”模式和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實施三資股份、租賃分包、產業領養、勞務用工、產品訂單、開展服務六個增收“套餐”。實現了園區群眾農戶股份聯結掙股金、租賃聯結掙租金、領養聯結掙利金、承包聯結掙贏金、勞務聯結掙薪金、服務聯結掙傭金。
全鎮500余戶通過“兩借兩還”發展地栽黑木耳生產,戶均增收2000~5000元,通過折股量化的土地等資源累計分紅125萬元,500余人通過季節性務工實現人均勞務收入7000元。
如今,下梁鎮年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5580萬袋,以食用菌為主導的產業覆蓋率達到85%,年三產綜合產值9250萬元,實現了483戶貧困戶產業脫貧,走出了一條秦嶺山區產業振興之路。(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