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鄉村振興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預算績效管理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安曉寧 字號:【

  認真理解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政策,結合財政支農政策項目實施情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值得重點關注:一是鄉村振興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5年7萬億元(2018-2022);二是7萬億元從哪里來——鄉村振興要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預算績效管理——為財政支農資金“保駕護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學習這一重要論斷,認真理解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政策,結合財政支農政策項目實施情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值得重點關注。

  鄉村振興要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5年7萬億元(2018-202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真正落到實處,急需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對這兩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先后發布的關于鄉村振興重大投入的政策動態綜合分析可以發現: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中國農業有底氣應對經濟風險》中介紹,“據粗略測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完成農村廁所、生活垃圾和污水專項整治‘三大革命’,需要建設資金超過3萬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安排70億元用于廁所革命整村推進;30億元用于中西部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另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省級財政安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投入約1400億元。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據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介紹,“我們初步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今后五年的重點任務,大約需要投資7萬億元以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其中,交通物流、農村水利、能源供給、信息化基礎等將成為農村基建的重頭戲。交通部、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門正在醞釀農村基建重點“施工圖”,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建將重點推進。業內估計,2018至2020年,農村基建投入或將達到4.52萬億元。

  2018年10月,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初步估算,高標準農田建設每畝所需投資為1000~2000元。

  7萬億元從哪里來:鄉村振興要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打通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的通道。財政保障、金融支農、社會資本將成為三大資金來源,要通過“財政專項+基建投資”“中央支持+地方投入”“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各類投資組合,統籌各渠道資金。

  切實落實財政優先保障要求,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投入保障。財政投入是農業農村投入的重要保障,體現在其聚焦打基礎、管長遠的公益性特點,對引導推動金融和社會資本也具有風向標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主渠道作用和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的作用,公共財政要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穩定增加財政公共預算支農投入。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力爭以農林水支出為主要內容的財政支農投入總量穩定增加、增幅高于財政支出平均增幅。2013-2017年,農林水支出項目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累計安排超過8萬億元。據財政部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所公布,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擬安排農林水支出約2.2萬億元,同比增長7%。

  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到了該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農”的時候了。各地土地出讓收益長期是“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城”,這些年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只有30%左右,2018年比例還有所下降。把“主要用之于農”的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新開拓一條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經測算,這一比例的提高,將會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

  用好新增耕地指標國家統籌、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政策。扎實開展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所得收益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借鑒河南省鄭州市等地宅基地復墾券做法,將鄉村整治騰出的農村建設用地節余指標,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渠道形成增值收益全部留在鄉村。

  開拓政府性基金和專項債券等新渠道。通過設立政府基金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杠桿功能,帶動農業領域投資。財政部會同相關單位設立了現代種業基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4只投資基金。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借鑒四川瀘縣等地經驗,推動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安排一定比例支持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暢通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的通道。人民銀行出臺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引導和鼓勵信貸、擔保、證券、保險、期貨、租賃、信托等金融資源聚焦服務鄉村振興。

  在信貸方面,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要求,推動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支持鄉村振興。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重點提出了要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產業。初步測算,這項措施將會增加10萬億元以上的縣域貸款余額。推動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銀行提供鄉村振興專項低息長期貸款,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信貸需求。

  在農業保險方面,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逐步取消原有的糧棉保護收購價格、農業生產資料補貼等“黃箱”政策,轉向設立農作物收入保險和自然災害救濟補貼等“綠箱”政策,適應WTO對農業補貼政策的要求。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與農村改革做到“深度結合”,充分激活農村巨量的沉睡資源。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政策,農村金融改革會有更大的驚喜:一旦農村土地交易市場成熟,會撬動千億級別的資金。業內估算:僅占農地面積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轉,就能為互聯網金融創造每年2000億以上的抵押貸款市場。隨著新版《土地承包法》的出臺和《土地管理法》的修訂,農房、承包地的抵押貸款馬上會在全國推廣,這些過去一直沉睡的資產就會喚醒。

  拓寬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的通道。鄉村振興釋放出農業農村對社會資本的巨大需求,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蘊含著巨大投資機會。社會資本的參與讓鄉村振興有了更強的造血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創業風口。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工商資本是鄉村產業發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工商資本每年投入鄉村產業的投資都在萬億元以上。要加強政策引導,要鼓勵和支持更多的資本投入鄉村。

  推進多種政企合作項目。全國各地政企合作項目涵蓋了易地扶貧搬遷、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示范園、國家農業公園等領域。比如,江蘇省率先發布《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發展鄉村旅游業等具備盈利條件且具發展潛力的八大重點領域。截至2017年,江蘇省農業固定資產投資472億元,其中社會資本占比超過80%,民營資本投資農業固定資產占比較全國平均高10個百分點。

  成立鄉村振興公益基金。引導民間基金會、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捐資捐物助力鄉村振興。今年4月,來自福建省安溪縣的22個異地商會與安溪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試點村結對共建,第一批57個鄉賢總投資(捐資)額84.376億元。

  積極爭取其他資金投入。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與亞洲開發銀行關于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的諒解備忘錄》,預計2018-2022年,亞行將籌集總額達60億美元的一攬子支持,用于支持中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方將通過實施一批高質量的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共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農村公共服務改善、城鄉融合發展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發展。

  預算績效管理:為財政支農資金“保駕護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財政涉農資金績效管理的實踐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劣,直接影響鄉村振興政策目標的實現。提升鄉村振興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要將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管理與鄉村振興工作實際成效緊密結合起來,要與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的成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穩步實現對鄉村振興各類政策、資金績效管理全覆蓋。《財政部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持續加強對涉農專項轉移補助資金,涉農基建投資,農村基礎設施資金,農村教育、就業、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資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資金,脫貧攻堅資金等各類涉農資金的績效管理。

  強化目標管理:用清晰的績效目標為財政項目資金領航。強化以績效目標為軸心的財政涉農資金預算績效管理,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面設置政策及項目績效目標。績效目標編制為預算關口,是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起點和基礎,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是績效評價的前提條件。

  將績效目標管理嵌入預算編制,根據“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要求,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采取因素法測算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按大專項資金規模整體切塊下達到省,并研究提出各省具體任務清單。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將省級細化實施方案、績效目標報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備案。財政部在向省級財政部門確定下達專項轉移支付總預算時,同步確定下達績效目標。此舉相當于與各省地簽訂了一份“目標責任書”,財政預算管理中的“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責任契約機制基本形成。這種績效管理模式起到了審減不合理項目預算的作用,顯現出了跟蹤問效效應,最終切實把資金使用關到了績效導向的制度籠子里。

  開展政策項目績效評價,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針對鄉村振興資金支出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對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不斷完善和改進項目管理。重點揭示重申請輕管理、重投放輕績效等問題,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切實保障鄉村振興資金安全和績效。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決策部署和重大財政支農政策項目,2017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50多億元獎補資金,啟動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初,經績效評價和現場考察等程序,認定了首批2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是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也是鄉村產業興旺的新樣板,更是新農民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已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牛鼻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是重塑工農城鄉關系,各種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聚集。資金是鄉村振興的啟動引擎,認真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要在“錢、地、人”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引導撬動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產業集聚。通過對鄉村振興投資政策動態和生動豐富的社會實踐梳理,可以認為,一年多來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鄉村振興方興未艾,釋放出農業農村對資源要素的巨大需求,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蘊含著巨大投資機會,必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增長點,值得超前謀劃、戰略布局、長期經營。要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參與熱情,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力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向農村傾斜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帶動更多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匯聚起支持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財會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