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海松江區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關于松江區石湖蕩鎮金勝村會所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情況報告》中稱,6月22日,居民曹某租借該場所自行舉辦婚宴,所有原材料均為曹某自行采購,廚師團隊也是由其自行選擇。當天中餐24桌,用餐人數約200人,晚餐19桌,用餐人數約180人。其中,共有21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前往醫院救治,醫院臨床診斷為急性胃腸炎,無危重病人,現均已治療后離院,無新發病人。
眼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自辦農家宴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大到子婚女嫁、新屋喬遷、老人去世等紅白喜事,小到生孩子、過生日、孩子升學等,往往都要擺上幾桌甚至幾十桌農家宴。這樣做,一來更顯得熱鬧,有氣氛;二來也比在酒店擺宴席更節省、更實惠。
但筆者以為,與在酒店擺宴席相比,農家宴的食品安全存在著一定的監管盲區。比如,在各地擺設的農家宴中,廚師到幫工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也少有進行健康檢查,如果他們當中有人攜帶有某種傳染疾病,就極有可能傳染給一起赴宴的人。尤其到了夏季,衛生狀況更是令人擔憂。由于沒有防護設施,菜肴上、碗筷上到處都爬滿了蒼蠅,實在不衛生。加之,一些食材,尤其是鹵牛肉、口水雞之類的冷菜,都是成品上桌,安全狀況存在“盲區”。
食品安全來不得絲毫的馬虎。但由于農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十分淡薄,因而農家宴中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筆者以為,農家宴食品安全“監管盲區”亟須盡快填補,要重點把好三關:一是嚴守標準,把好準入關。嚴格依據《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對不同規模、不同業態的餐飲服務提供單位加強分類指導,嚴格準入條件,受理后經過現場審查不達標的一律要求在規定期限內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將不予許可。二是加強指導,把好監管關。開展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嚴查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購查驗和索證索票,加大對無證無照的查處力度,重點整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整頓和規范餐飲市場秩序。三是強化措施,把好保障關。執法人員應對農家宴舉辦場所、食品原料及務工人員健康狀況等進行檢查規范,利用各項快檢設備,對容易發生食物中毒的高危菜品進行快速檢測,以技術為支撐,健全食物中毒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避免農家宴集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