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不信大山永遠窮”——記湖北省蘄春縣李山村支書田祥森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詹建平 字號:【

  田祥森,在村支書崗位上堅守和奮斗了43個春秋,率領大別山革命老區湖北省蘄春縣李山村群眾將窮鄉僻壤建成富饒美麗的新農村。他的先進事跡在荊楚大地廣為傳頌,他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感動湖北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被譽為“大別山赤子”“當代新愚公”。

  “我是山里娃,我的夢想在大山”

  李山村是典型的貧困村,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全村156戶650人,人均年收入僅有78元。1970年,田祥森被蘄春縣民政局招聘為鄉鎮民政辦會計。此時,村老支書也看中了這位奮發有為的后生,推薦他回村當會計。

  是走出大山,還是留在大山?年僅16歲的田祥森做出了選擇:辭去鄉鎮民政辦的工作。當他提著行李出現在村口,迎接他的是白發蒼蒼的母親。母親不明白這個傻兒子,好不容易跳出農門,居然又回來挖土疙瘩。

  “媽,我是山里娃,我的牽掛和夢想都在大山。我不信大山永遠窮!我要和鄉親們一起改變咱山里人的命運。”

  回村后的田祥森,從出納會計做起,忠誠守信,吃苦耐勞,贏來全村干部群眾的信賴。1976年,田祥森接手村支書時立下誓言:“李山若不變樣,我田祥森死不罷休!”

  樸實的田祥森最初想法是:要讓村民吃飽飯,村里早點富。他認為,發展茶產業是強村富民的最佳路徑,但資金卻成了攔路虎。為籌集啟動資金,田祥森調出自家8畝口糧田,賣掉了一頭牛和兩頭豬,取出了家里僅有2000元存款,還動員老伴賣掉出嫁時帶過來的一對耳環,并發動村民籌資,最終籌集到12萬元啟動資金。

  茶葉連片種植,要把村里部分好田好地調出來,有人不理解,當面質問田祥森:“田書記,茶能當飯撐飽肚子?”甚至有個別農戶還跑到他家里理論。面對質疑和阻力,田祥森帶領村干們一家一戶地做工作,并向村民公開承諾:凡是把田地調出來的,按面積給予應有的補償!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幾年,種茶沒有效益,為了給群眾按時兌現承諾,田祥森千方百計籌款,最后不得不帶頭將全村12位村組干部的建房土地證抵押給農行,貸款給村民兌現。誠信就是號召力,10年間李山茶園面積從78畝擴大到了650多畝。

  “李山人不曾被敵人屠殺嚇倒,今天也決不能被市場難倒!”

  為打開茶葉銷售市場,村委會決定,農戶承包的茶園全部轉交茶場集中種植、統一制作、統一銷售。那年谷雨過后,田祥森和時任村主任兼茶場場長的田飛龍一道,各挑了100斤李山茶場自制的茶葉到武漢去推銷,不料無功而返。

  沒有品牌,就沒有知名度,市場對李山的茶葉根本就不認可。殘酷的現實給田祥森上了一課。推銷受挫,也讓許多人對發展茶產業動搖了信心。在全村黨員代表大會上,田祥森慷慨激昂:“同志們,在創建鄂豫皖蘇區時期,我們李山一次被敵人屠殺200多人,不曾被敵人屠殺嚇倒。今天,我們也決不能被市場難倒!”

  雄心沖開通天路,他帶領全村人踏上了創品牌的漫漫征程。為了提高茶葉質量,增加茶葉科技含量,他憑著農民的樸實與真誠,請來了省果茶研究所劉付璆教授當技術顧問,指導茶農栽培制作,幫助解決包裝和冷藏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茶葉質量上去了,接下來,他歷時3年,18次奔走于北京、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參加各類品茶會、茶博會。為了節省開支,他坐硬席、吃干饃、喝白開水,抓住一切機會向上級領導和專家推介李山的茶葉。

  不懈付出,終得回報。在田祥森帶領村“兩委”班子持之以恒地努力下,李山茶葉先后奪得了國際金獎、中茶杯特等獎、鄂茶杯金獎等獎項,榮獲全國名優茶20佳、農業農村部無公害綠色食品、湖北省名牌產品和品牌認證,李山茶場被國家綠色委員會評定為“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李山“駒龍園”牌系列名優茶葉挺進全省乃至全國市場。

  品牌的轟動效應,推動了李山茶葉產業化進程,為適應發展需要,在田祥森的倡導下,李山成立了“駒龍園”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黃石、黃岡、鄂州、漕河等地開了連鎖店;投資500萬元在縣里大同鎮區興建一座“駒龍園”茶葉加工廠,新上3條自動化生產線,實現加工、制作、包裝、冷藏、運輸一體化;聯合庫區以及周邊鄉鎮17個茶葉村組建“李山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做長茶葉產業鏈,解決了山區2萬余人就業,讓山區農民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形成了龍頭支柱產業。

  茶業興,村民富,一方水土養富了一方人。而今,李山茶場已發展到4000多畝,該村外出打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就業,該村先后成立了茶葉、養牛、養羊、養豬、養雞等專業合作社。每年在茶場打零工能掙7000多元,進茶葉公司上班年收入5萬多元,全村人安居樂業,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2018年,全村經濟收入1.6億元,人均純收入1.5萬元。漫山的茶葉,美化了綠水青山,帶動鄉村游和農家樂,2018年李山的游客達到26萬人次,山里的土特產也成了游客們的“搶手貨”。

  “看到村民們臉上的笑容,我就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

  在黃岡市委小禮堂一次交心談心會上,田祥森用山里人樸實的語言與臺下的市委辦公室、接待辦等單位干部職工交流。他說:“當我看到村民們臉上的笑容,我就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看到村民們對我的信任和期待,我有苦不覺得苦。”

  隨著村級經濟發展,群眾期待改變山村村容村貌。田祥森召集村黨員干部研究決定投資20萬元,聘請湖北省建筑設計院來李山實地考察,圍繞李山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制定了《李山村“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李山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規劃先行,實干執行。近年來,田祥森帶領全村老百姓一鼓作氣,連續干了十件事:一是硬化水泥路到村到垸;二是安全自來水通到全村每一個角落;三是數字電視、寬帶網絡到戶;四是徹底消滅露天廁所;五是安裝太陽能路燈到組到垸;六是老垸搬遷,集中建成新農村居民住宅區;七是再建了600畝新型茶園;八是新建李山小學;九是建成了全縣一流的福利院,村級辦公條件電腦化、無紙化;十是全面打造以茶文化為特色的新農莊旅游風景區,新開發12個旅游景點,完成總投資600萬元。

  資金不足,苦干來補,這是田祥森一貫的作風。修建李山公路,為了改彎取直,需要搬掉三座山咀,田祥森每天都在工地上帶頭苦干。他患有低血糖,經常泡一壺紅糖水帶在身邊,三次昏倒在工地,三次都是身邊的人用紅糖水把他救過來。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老黨員田建英主動請纓組織一個老年突擊隊,硬是用挖鋤搬掉了三個山咀。

  大干促大變,過去貧窮落后的荒山野嶺,如今滿山滿坡的茶樹,如一塊塊碧綠的地毯,覆蓋著坡嶺溝壑;花園式的村莊,依山就勢,美麗多姿;硬化的水泥路、明亮的太陽能路燈,連接到組到垸……每到清明前后,采茶的姑娘們唱著山歌小調,在茶園中采茶,充滿無限的詩情畫意。

  (作者單位:湖北省蘄春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