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周雪平 防治“作物癌癥”的植物醫生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出生于1965年的周雪平,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周雪平帶領的科研團隊圍繞作物病毒致病機理與病害防控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說起“病毒”,我們并不陌生,但人們往往并不清楚病毒的真面目。從命名病毒至今,100多年來無數學者為之前赴后繼,希望能夠全面認識病毒的本質。周雪平也不例外。不過,他專攻的不是動物病毒,而是植物病毒。

  瞄準前沿,攻克雙生病毒致病機理

  作物病毒病素有“作物癌癥”之稱。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性資源和防治方法,作物病毒病害每年對農作物生產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1000多億美元。全世界已知的植物病毒約1200多種,而雙生病毒約占植物病毒的三分之一。隨著世界貿易日趨頻繁,雙生病毒及其傳播介體煙粉虱在世界各地不斷擴散并在全球急劇蔓延,造成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并在全球多種作物上造成毀滅性危害,引起了廣泛關注。針對雙生病毒病害控制的重大需求,周雪平領銜的團隊對我國雙生病毒變異進化規律以及病毒致病機理等開展了系統研究,相關研究獲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準確掌握田間雙生病毒的發生動態、流行規律、變異進化進而明確致病機理,是制定安全、高效的雙生病毒防控策略的關鍵。周雪平首先對從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采集的病毒進行了測定,發現雙生病毒已在22個省、市、自治區存在,其中15個省、市、自治區危害嚴重。通過測定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發現中國有41種雙生病毒,其中31種是雙生病毒新種。他發現,雙生病毒的復制缺乏忠實性和保真性,病毒基因組可快速變異并形成異質種群,使病毒適應外界新環境。我國雙生病毒存在著非常多的復合侵染,病毒復合侵染以后,造成病毒基因組之間互相重組產生新病毒,由此明確了我國雙生病毒種類多的原因。明確了我國雙生病毒的侵染循環特征,它們主要通過煙粉虱在作物與作物之間以及雜草與作物之間傳播,因此提出了以“切斷病毒初侵染源、控制苗期侵染”為核心的雙生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已在浙江、廣西和云南等地區示范推廣。

  很多雙生病毒伴隨有小分子的衛星DNA,通過系統研究,周雪平發現衛星DNA編碼一個致病基因。除了致病作用外,衛星DNA還能抑制植物抵御病毒侵染的防衛系統——RNA沉默,從而促進雙生病毒的侵染。為了對抗衛星DNA編碼的毒蛋白,植物編碼了激酶和E3連接酶等蛋白并通過磷酸化和泛素化病毒毒蛋白而減弱其對植物的毒害。他將雙生病毒形象地比喻成“導彈”,植物比喻成“導彈防御系統”,病毒“導彈”要克服植物“導彈防御系統”,當病毒突破植物“導彈防御系統”后,植物又會利用其編碼的蛋白來對抗病毒“導彈”。周雪平的發現為該類病害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標。

  雙生病毒在自然界由煙粉虱傳播。在顯微鏡下可以明顯看到煙粉虱長有一對翅膀和尖尖的嘴。當煙粉虱將嘴刺入植物的一瞬間,雙生病毒就會順勢進入植物體內。周雪平與昆蟲學家合作,發現B型煙粉虱取食帶有雙生病毒的植物后,其“傳宗接代”能力就異乎尋常得強。為了厘清雙生病毒如何使植物在短時間內就失去抵抗煙粉虱的能力,他們選擇了一種名叫中國番茄黃曲葉病毒的雙生病毒開展相關實驗。他們先制作了一張“基因表格”,上面放置了煙草植株目前所能找到的抗性相關基因,然后觀察植物感染病毒后相關基因的表達變化以及抗性相關物質的代謝變化。通過數據的實時監測,發現雙生病毒侵染植物后,抑制了植物茉莉酸防御信號途徑相關基因的表達,降低了植物中茉莉酸的滴度,從而降低了植物抵抗煙粉虱的能力。這是學術界首次從生理和分子水平揭示媒介昆蟲與病毒之間通過植物介導形成互惠關系的機制。由于茉莉酸廣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且是介導抗蟲性的重要激素,因此,這些發現不僅深化了病毒、媒介昆蟲、植物三者互作關系的認識,而且為探索利用植物抗性防治媒介昆蟲和植物病毒提供了新思路。

  控制作物病毒危害,培養植保學科英才

  目前,世界上尚無對植物病毒有高效治療作用的抗病毒劑。國際上均采用早期監測與防控的方法減輕病毒病的危害,如應用無病毒種子、種苗等,而早期監測與防控的核心就是病毒檢測技術。作為水稻產業體系的崗位科學家,周雪平負責我國水稻病毒病防控技術研究。他研制了針對水稻條紋病毒、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齒矮病毒和水稻矮縮病毒等病毒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并開發了檢測水稻和介體中病毒的免疫學快速檢測試劑盒,對介體帶毒檢測周期縮短至3小時,靈敏度達到1:1600,準確率提升到99%。試劑盒普及應用至縣級農技部門,使實驗室技術應用到了田間地頭。依據介體帶毒率和數量,構建病害中長期預測模型,實現了病害的早期預警和實時預報。上述技術被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在我國稻區普遍推廣,有效預測了病毒病的發生動態,提高了病毒病防治的有效性,為病害防控的綠色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

  周雪平帶領團隊制備了40多種侵染小麥、玉米及其他重要經濟作物的病毒單克隆抗體,并開發出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因特異性好、靈敏度高,試劑盒已廣泛應用于我國作物病毒病的早期診斷、監測預警與防控,為健康種苗生產、病毒病預測預報和科學使用農藥提供了關鍵技術。

  在搞科研的同時,周雪平不忘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他共指導博士后15名、博士生75名,碩士生38名,指導的學生中有1人獲長江特聘教授、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3人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人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為植物保護學科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干。

  (農業農村部人事司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