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西難辦”變“西好辦”——記山東省沂源縣魯村鎮西南峪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瑞山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楊維瓊 左橙 張紀峰 字號:【

  “我們‘西難辦’不光無難事了,而是喜事連連,應該改稱叫‘西好辦’了!”由此,一時間,倆書記讓“西難辦”蛻變成“西好辦”故事,成為十里八鄉飯余茶后的美談!

  “你知道嗎?俺這西南峪村和別的村有點不一樣,有兩個名字呢,一個叫‘西難辦’,一個叫‘西好辦’!”在山東省沂源縣魯村鎮西南峪村文化廣場附近,村民代表李樹艷爽朗地說。

  一個村怎么有倆名字,這是咋回事?村民代表老李慢條斯理地介紹了起來:“說起來,話長呢!這多虧村里來了一個了解法律、經驗豐富的第一書記,他因村而異想出了許多治村妙招……”

  魯村鎮西南峪位于距鎮駐地西南25公里的一處山溝里。十多年來,一直以村班子不穩定、工作開展難而聞名全鎮,加上這幾年“吃水難、行路難、貧困老人住房難、異味治理難”等多種多樣的難題,村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滯后。由此,鎮村干部也經常把西南峪村戲稱為“西難辦”。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系列問題,2017年6月,沂源縣檢察院干部王瑞山到該村任第一書記。一到村里,他就攜帶著民情筆記走訪群眾。在走訪中,他了解到,缺少一位敢擔當、能為群眾辦實事的當家人,是村子成為“西難辦”的關鍵。于是,結合鎮上村班子的整頓,他和包村干部耿國余一起物色合適人選,最終選定了已經從信用社退休在家、政治素質高、有魄力的黨員崔希孔擔任村書記。

  “對于這個村我本來有點失望,但王書記的一次次登門拜訪,讓我深受感動,既然讓咱干書記,咱就想方設法干好啊!”說起最初任職,村書記崔希孔顯得很謙虛。

  為了迅速打開工作局面,王瑞山和崔希孔這倆書記,經常聚在一起研究工作的切入點。不過,倆人各有各的新門道,王書記認為:對于這種多年的“亂”村,應該實施以法治村。其實王瑞山還有個美名,叫“王青天”,這說明他法律業務知識和能力都不一般,為此,他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在積極走訪群眾的同時,向不懂法的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及時化解村里各種矛盾。

  而崔書記認為:抓黨建凝聚人心非常必要。為此,崔書記結合鎮上的黨建活動,完善“三會一課”等制度,讓村里黨建工作逐步規范化,同時結合黨員會、兩委會等會議,組織黨員進一步學習了黨建業務,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正是倆人“異曲同工”的完美結合,使村班子穩定團結,黨員的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增強,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只有找準問題、化解難題,干群眾所想所盼,才能真正凝聚民心,對于這一思路,兩人是不謀而合。針對好多群眾反映的自來水管道老化、吃水不方便等問題,倆書記圍繞著這一工作,展現出各自的工作特色:王書記把人脈廣、依法辦事業務棒、能協調的優勢發揮得有聲有色,而崔書記則把熟悉復雜村情、威信高、善于化解疑難問題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正是這倆人“完美”的結合,使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開展得非常順利。通過爭取上級“一事一議”及經濟薄弱村扶貧項目資金37萬元,不僅打了一口水井、新上了水池,還對全村自來水管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維修,不僅解決了全村所有農戶的吃水問題,還解決了周圍部分經濟園林、農田的灌溉問題。緊接著,他們又“完美”配合干了一件暖民心的實事:通過上級撥款、村干部自籌等辦法,投資50萬元硬化3條街道,完成了1萬平方米的“戶戶通”工程。正是這兩件實事解決了村里多年吃水難、行路難問題,讓村民們非常滿意,從而贏得了點贊聲一片。

  “我們這些貧困老人能住進這么寬敞明亮的房子,不僅能湊在一起打撲克、下棋,相互交流,感冒打針也能夠相互照顧啊,太幸福了!”剛剛搬進新建的周轉房的貧困戶老人崔希利非常滿意,逢人就說。

  為了解決村里貧困老人住房難問題,王書記“和風細雨”式動員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還經常對住進周轉房的貧困戶老人噓寒問暖。眼下,該村10戶11口貧困老人住進了周轉房。同時村還順勢新建了一處300平方的文化廣場,配備文體、娛樂等器材,成立了一支文化隊伍,每天下午大伙都來廣場休閑健身。

  一年多以來,正是一件件實事、喜事,讓村民們獲益匪淺,好多村民發自肺腑地說:“咱西南峪村有好多難題,都被他們一一完美解決了!”他們還紛紛表示一定要大力支持村里工作,還經常向鄰村和鎮上干部炫耀:“我們‘西難辦’不光無難事,而且喜事連連,應該改叫‘西好辦’了!”由此,一時間,倆書記讓“西難辦”蛻變成“西好辦”的故事,成為十里八鄉茶余飯后的美談。

  其中,村民自覺配合異味治理行動就是“西難辦”蛻變成“西好辦”故事中一個鮮活的事例。

  在西南峪村,家家戶戶都有養豬、養牛和家禽的傳統,一到陰雨天,滿街污水橫流,氣味難聞,鎮村干部多次動員開展治理,沒有一戶行動。現在喇叭一宣傳,村民自覺改造衛生欄,自覺圍繞庭前院落栽花育草,又自覺清理“三大”堆。目前,已經清理三大堆23處,垃圾15噸,化糞池4處。

  去年11月份,村里又抓住了占補土地平衡項目的機遇,開發改造荒山、荒地730畝,按照國家政策,每畝土地可補助5000元,一下子可為集體增收200多萬元。眼下,承接方山東魯中高新科技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正根據項目要求,在山頂上新建5個積水池、硬化3條環山路,力爭打造一處“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優質高產高效”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

  乘著東風,在村東部山坡上,王書記和崔書記倆人又興奮地走在一起,研究下一步在新標準農田發展新項目的計劃。

  “只要讓群眾得到實惠,就會理解支持,難辦的事就好辦!”“是呀,這回村集體經濟壯大了,咱們要好好利用這些土地大力發展產業項目,讓村里的荒山變成‘綠色’的‘活銀行’,你說,群眾能不滿意、能不支持咱們嗎!這一回咱村真不叫‘西難辦’了,應該穩穩當當叫‘西好辦’了!哈哈……”一想到未來的發展,兩位書記開懷地笑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