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我是湖南省南縣廣播電視臺一名即將退休的副科級干部,2017年元月初,自告奮勇,要求到貧困村去駐村幫扶。廣播電視臺黨組經過研究,批準了我的請求,幾天之后,我帶著被子行李,來到了青樹嘴鎮益豐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兩名幫扶隊員一道,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青樹嘴鎮益豐垸村是湖南省南縣40個貧困村之一。該村位于青樹嘴鎮北部,與大通湖相連,全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480人,1234戶農戶,五保戶54戶,低保人數13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貧困人口247人。由于該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長期以來,致使該村經濟發展滯后,人均收入低于全鎮平均水平。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我和工作隊員駐村幫扶以后,協同村支“兩委”一班人,千方百計找上級公路、交通與財政有關部門的“關系”。我和村總支書記鄒麗平,瞄準了時間找到縣財政局局長,邀請他派人到村里了解交通落后與閉塞的情況,勘察有關地方的路基。幾天過后,他親自帶人下村進行調查,回單位經過討論后決定用“以獎代投”的政策,幫助村里修建2.5公里的公路。
2017年以來,我和工作隊員會同村支“兩委”一班人,通過找“關系”,已投資為村里修建了20公里長的村級公路。如今,村里已組組通上了寬敞的水泥公路,汽車和摩托車來往穿梭。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工作隊幫扶的益豐垸村,與大通湖僅一堤之隔,地勢低洼,水量充足,全村公路通了以后,非常適合發展稻蝦共作產業。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積極引導村里的黨員、干部和貧困戶,成立伍友合作社,大規模發展稻蝦產業,并從上級農業部門請來專家,在村里開辦稻蝦共作產業培訓班,給村民講授稻蝦共生技術課,引導農戶利用稻田養殖小龍蝦。到目前為止,1.1萬畝耕地,已發展稻蝦8000多畝,成為南縣發展稻蝦產業最多的村,年純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尤其可喜的是,村里還有三十多個貧困戶,通過培訓以后到千山紅農場和安鄉縣承包了1300多畝稻蝦養殖基地,年收入300多萬元。
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是我們幫扶工作隊干部的職責與目標。自從駐村幫扶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長以后,在走訪貧困戶中發現有的貧困戶家中有殘疾人,可以通過體檢,頒發二等以上殘疾證,獲得政府殘疾人補助。由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又沒有人引導他們去殘聯部門登記與辦證,一直沒有得到殘疾人補助。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我找到縣殘聯,一一向他們說明情況,并和村干部帶著6位殘疾人,到指定的醫院進行檢查,隨后再到殘聯進行鑒定,為他們辦理二等以上的殘疾證,爭取到了政府補助。
可以說,扶貧干部在駐村幫扶的工作中,能力有大有小,只要盡職盡責就好。在兩年多的扶貧工作中,貧困戶有什么難處,我和工作隊員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力爭去解決。去年初春,村里有一位貧困戶,嫁接的幾百株黃桃樹苗,賣不出去,我便幫他找“關系”,最后在鄰縣一位朋友的種桃基地上找到了栽種園地。
老話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盡管我在貧困村當一個扶貧隊長,不算什么官,但在村里的老百姓眼中,也是上頭派來的干部。對于老百姓的信任,我在駐村扶貧工作中,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去年初夏,我幫扶結對的一戶貧困戶,居住的地方有得天獨厚的養雞條件,在走訪中得知他家也想依靠養雞發家致富,便打電話找外縣養雞的朋友,免費給他家送來了200只烏雞苗。
對于駐村扶貧干部來說,幫扶的途徑有多種,需要用心去想辦法。其中,消費扶貧就是幫扶中一種很好的辦法。去年年底,該村貧困戶王正文,自產的一些鮮魚沒有找到銷路。我了解到這一情況,積極幫他家找“關系”,最后通過一位老領導,找到一家食品加工廠,收購了他家的鮮魚。
消費扶貧是貧困戶一種脫貧致富行之有效的措施。這兩年中,該村貧困戶中,大量的稻蝦米囤積在家里,我和兩名工作隊員,想方設法找“關系”,聯系酒店、學校,為他們的稻蝦米找“婆家”,與此同時,還為他們的小菜,找定點單位供應,為貧困戶解決了農產品銷售的難題。
兩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盡心盡力一定會讓貧困村盡快摘帽,讓貧困戶早日脫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