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網紅瓜”的致富經
時間: 來源: 作者:許雪亞 字號:【

  在河南省蘭考縣有這么一個小伙子,四年前想去創業,可沒錢、沒地,一窮二白,唯一的絕招就是出去“借”,沒承想,他還真就一步步借出了一個年銷售額1500萬元的企業,這小伙到底有啥本事呢?

  借地生瓜

  2014年杜凱大學一畢業就選擇創業,開了一家傳媒公司,結果賠了錢。2014年6月的一天,杜凱在蘭考縣附近一個不起眼的大棚里,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西瓜。瓜是吊著長的,入口即化,汁特別多,味道像清泉般甘甜。

  杜凱一下子被這種瓜吸引住了。他了解到,這種瓜不僅好吃,而且特別賺錢。這個大棚的主人一共有100多畝地,每年種一季西瓜,凈賺100多萬元。杜凱心想,這種瓜這么有特點,蘭考縣的沙土地又正好適合種瓜。要是種上100畝,很短時間就能賺100多萬元。

  2014年年底,杜凱在蘭考縣張莊村看中了一塊閑置的西瓜地,大概有上百畝。可這時候他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當時是真缺錢,手里資金連地租都不夠,更沒錢買種子。”杜凱說。

  杜凱找到張莊村村支書申學風,想借100畝瓜地。這100畝地有60多個大棚,連地帶棚一年租金就要20多萬元,可杜凱連租1個棚的錢都沒有,他話還沒說完,就被村支書當成了空手套白狼的人。

  然而,杜凱并沒有放棄。那段時間杜凱有空就往村里跑。看見村民站在路邊就上去聊天。通過跟村民聊天,杜凱發現了申學風的一個“軟肋”。張莊村正準備發展種瓜產業。可申學風正愁找不到技術人員給種植戶做長期指導。杜凱認為這就是他借地的突破口。

  這個人叫吳國軍。老吳是當地的種瓜高手,他種的瓜曾多次奪得當地的瓜王稱號。杜凱第一次見到吊著長的西瓜,就是在老吳的瓜棚里。老吳這個種瓜模式讓每畝地多種了一倍的瓜,并且瓜也更甜。滿身種瓜技術的老吳,就是杜凱借地的關鍵人物。

  杜凱找到老吳,說眼下有一個擴大規模的好機會。如果能租下張莊村閑置的100畝瓜地,每年就能多賺很多錢。老吳一聽機會不錯,同意跟杜凱合伙種瓜。有了老吳的技術撐腰,杜凱再次找到村支書,希望把地借給他們,他們可以給村里提供種瓜的技術指導。

  “我們村正在發展蜜瓜大棚,正愁沒這種懂管理、善經營的人才,給他這個機會,也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申學風說。

  杜凱用老吳這個牛人,借來 100畝瓜地。之后,又大膽借來了種子。杜凱說,種瓜第一年,從大棚里長出的西瓜,壓根就是借來的。

  檔口賣瓜

  第一年收瓜時,為了節省人工,摘瓜賣瓜都是杜凱和老吳自己干,經常累得找個地兒就能睡著。

  2015年5月,瓜長成了,杜凱跟老吳開著小破車,拉著一車西瓜,來到了這個中原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批發市場。

  “檔口的租金是按年算的,特別貴,一個大車位的一個檔口,一年要十幾萬,我們沒這個錢。只能找一個檔口特別小的地方,夠我們擺貨就行。”杜凱說。

  這一次,杜凱想到的辦法仍然是借。可大家都是來做生意的,誰愿意把自己賺錢的地方借給他呢?

  杜凱帶著他的瓜,找到市場上規模很大的一家水果經銷商,這個人就是陳娜。陳娜在市場上有20個檔口,每天從全世界運來的水果,在她的檔口中轉,再賣到全國各地。一年銷售額十幾億元。

  一個貨板這么寬,大約兩平方米大小。這一次,杜凱不僅借來了一塊寶地,還借出來一個巨大的銷售平臺。連杜凱自己也沒想到,這個只有一塊貨板大的地方,竟然在市場上特別有人氣。不到兩個月時間,杜凱和老吳就在這個角落里賣出去300多萬元的西瓜,凈賺150多萬元。

  小西瓜不僅薄皮大餡口感好,而且大小適中,吃起來不會浪費。很多消費者對比之后,都愿意購買杜凱的小西瓜。即使個個都薄皮大餡,可還要精挑細選才能賣向市場。為此,杜凱還專門請來了檢查西瓜成熟度的工作人員。

  “一指彈,先彈,彈完看看這瓜品質怎么樣,就是保證里面的品質都是好的。”杜凱說。

  有了對品質的把控,杜凱的瓜很快便在市場大量同類產品里脫穎而出,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瓜”,賣出了高價。

  合作種瓜

  2015年,沒本錢的杜凱,一路靠借地、借種子、借檔口做成了瓜生意。賣完瓜后,杜凱立刻還上了借大棚、借種子的錢。當他去還借檔口的錢時,檔口的老板陳娜不僅沒收錢,反而說了一件讓杜凱出乎意料的事兒。一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陳娜,竟然想跟杜凱合作種瓜。

  “當時我在想,我地也能借,種子也能借,農資也能借,那我們現在還缺什么東西?人能不能借?”杜凱說。

  2015年,杜凱第三次出手,這次他借的就是“人”。杜凱想了個辦法,讓利給農戶。如果農戶跟他合作,只要按照他的方式種瓜,他不僅能保證賣出去,還能保證比市場價高一倍。

  杜凱的底氣來自他有一樣秘密武器:一群干活專業的天兵天將——小蜜蜂。有了小蜜蜂的專業授粉,農戶的瓜質量和產量都得到了提高。很多農戶看到用杜凱的方法,干活輕松,瓜也長得好,都主動加入了杜凱的種瓜隊伍。杜凱以“公司+農戶”的方式,對農戶的瓜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在杜凱的帶動下,農戶們也都賺了錢。

  杜凱白手起家,一路靠“借”,借地、借種子、借攤位、借農戶,將種植面積從100畝擴大到1500多畝,年銷售額從300多萬元上升到1500多萬元。杜凱這個空手創業,一步步“借”來財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與人合作、互相借力的故事。這個“借”的過程看似簡單,卻每一步都得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最后達到雙贏。創業4年,杜凱不僅賺到了千萬財富,他還計劃在全國擴建更多的種瓜基地,讓產品實現全年的市場供應。

  2018年7月,杜凱發起成立了浙江農匠千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務產業端的新農人,整合所有產地端的資源信息,跟需求更好對接,把最優質的價格、最高的性價比第一時間梳理出來,提供給平臺,提供給消費者。

  “我們的定位是一個服務型的供應鏈,宗旨就是做服務、做落地、做載體,真真實實為大家辦事,服務產地端,服務新農人。希望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標準化農產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公司。”杜凱對未來充滿期待。

  杜凱白手起家,一路靠“借”,借地、借種子、借攤位、借農戶,將種植面積從100畝擴大到1500多畝,年銷售額從300多萬元上升到1500多萬元。杜凱這個空手創業,一步步“借”來財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與人合作、互相借力的故事。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