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產、村、人”融合 探索瑞安鄉村振興路徑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蘇盈盈 王剛 陳云超 字號:【

  浙江瑞安以“產村人”融合發展為路徑,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十大行動,立足瑞安依山而建、伴水而居的生態特色,充分挖掘“千年古縣”的遺傳基因,發揮農村“三位一體”起始地的產業優勢,努力打造溫州生態休閑產業發展的先行區、浙江省“兩山”轉化的樣板區。

  天井垟成方連片的艾米生態稻田,譜寫著希望的樂章;曹村垟心島附近,三五成群的游客在田園濱水游憩道悠閑散步;村莊里,一排排沿街民房立面風格獨具特色,一條條瀝青道路干凈整潔,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迎面而來……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口號,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是浙江省瑞安市交上鄉村振興答卷的底氣所在。

  瑞安認真踐行鄉村振興20字總方針,以“產村人”融合發展為路徑,深入開展十大行動,立足瑞安依山而建、伴水而居的生態特色,充分挖掘“千年古縣”的遺傳基因,發揮農村“三位一體”起始地的產業優勢,努力打造溫州生態休閑產業發展的先行區、浙江省“兩山”轉化的樣板區,成功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縣、省級結對幫扶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入選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規劃,創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浙江省首批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

  產業興農

  首試5G+智慧農業

  日前,瑞安電信聯合瑞安市曹村艾米田園綜合體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米公司”),在曹村艾米5G生態智能農業示范基地,開通了全市第一個5G基站,實現了基地5G信號全覆蓋。借力5G應用,艾米公司將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以人工智能(AI)為手段,通過在萬畝稻田上實現生態農業大數據采集、特種稻田機器人自動執行工作,對天、地、空進行全方位實時數據采集,猶如給稻田插上芯片,各類農田信息最終匯集到中央處理系統“農田大腦”進行分析, “農田大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作出無人機進行灌溉、噴灑病蟲害防治生物制劑等安排。

  “我們以生產生態水稻為核心,全程采用生態標準種植的耕作模式,將大大提高稻米的效益,目前已流轉了600畝農田,下半年將增加到2000畝。”艾米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9月,由艾米公司負責,聚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全國首個5G+智慧農業項目。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基。瑞安市以改革推動力、產業融合力、科技創新力、品牌影響力為著力點,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村“三位一體”改革,上線浙江省首個農村“三位一體”信用信息數據平臺;大力培育“互聯網+”、農旅融合等新業態,引入阿里巴巴設立全國首批直播供應鏈基地,打造“瑞安淘”“好派多”等一批電商平臺,建成電商村71個,湖嶺天然溫泉獲評浙江省5A級地熱資源,去年全市旅游收入增長22.72%;扎實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建成智慧農機示范基地6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10個,農業機械實現智慧化管理。天井垟糧食生產功能區成為全省連片面積最大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梅嶼蔬菜基地成為溫州最大的常年蔬菜基地;華盛水產打造亞太地區最大海上水產加工船、開創海上直接加工海產品先例。

  據了解,瑞安圍繞糧食、蔬菜、林果、畜禽、水產五大主導產業,制定實施23項農業地方標準,注冊溫州首個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瑞安清明早”,創建全省首個縣級區域性農產品公共品牌“瑞安農產”,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29.7萬畝,取得全國首個丁香魚專項限額捕撈試點,梅嶼蔬菜登上“雪龍號”出征南極。

  人才助農

  引爆創業創新激情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去年4月,瑞安首個鄉賢驛站在武漢掛牌成立;8月,鄉賢驛站(上海站)成立;9月,首批海外鄉賢驛站相繼落戶意大利米蘭等瑞安籍華僑集聚的城市。“鄉賢驛站”作為世界瑞安人聯誼總會工作手臂的延伸,建起支持瑞安發展的“外腦”和“智庫”。此外,瑞安市鄉村振興學校獲批成立,標志著溫州首家鄉村振興學校落戶瑞安。鄉村振興學校通過整合各類優勢資源,組建講師團開展定期培訓,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近年來,瑞安大力培育農創客、家庭農場主,一大批青年人投身現代農業創業,涌現了善康、禾盛農夫、老司頭等一批農產品特色品牌。作為新型農業創業創新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草根工社”入選科技部第一批“星創天地”,壯大了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同時,瑞安強化引才育才工作,聚攏人才,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通過打好“鄉情牌”,念好“引才經”,引導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激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為了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去年完成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18期,完成培訓人數1988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1158人、新型職業農民406人。

  生態惠農

  打造中國最美田園

  穿著漢服學習國學文化,換上武術服耍上一套南拳,民俗館里制作無骨花燈,農趣園里傳出陣陣歡笑聲……這是曹村研學旅行基地的日常情景。

  曹村生態環境優越,人文資源豐富,有“中華進士第一村”的美譽。該鎮以地方傳統文化為主要特色,結合周邊旅游資源,開發了融合進士文化、耕讀文化、田園體驗、紅色教育等多元素的特色研學旅行路線。此外,還立足生態稟賦,深挖文化基因,系統謀劃、全力推進“全域景觀化”建設,當下曹村人“高顏值”的居住環境已成為“網紅打卡點”,除了一批批研學團隊,每逢節假日和雙休日,耕讀小鎮廣場、垟心島、武術文化園等地游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瑞安堅持生態引路,致力于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農村綠色發展之路,開展“八美八化”行動,深化廁所革命、垃圾革命,實施百村景區化等專項行動,推進“一河十二路”整治,創新“一把掃帚”管理體制,實行全域全天候保潔,建成清潔田園8.77萬畝、污水零直排小區7個,桐浦、濱海美麗田園入選全省百大最美田園,瑞祥三叉河和曹村港新河入選溫州美麗河湖。全省首個工業固廢焚燒發電項目、溫州首個縣域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成投運,六個覆蓋城鄉的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排放,獲評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

  同時,全力推進1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加快實施曹村田園綜合體等23個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項目、計劃總投資44億元,2019年計劃完成投資6.65億元,建成4條溫州市級鄉村振興示范帶,推進紅都綠野鄉村振興跨區域精品帶建設。

  文化育農

  潤澤鄉風文明“良田”

  “這座文化禮堂是我們村迎接客人的會客廳,是全市文化禮堂的‘標桿’,也是鄉村振興的展示廳。在這里,我們將全方位展示曹村耕讀文化歷史、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鄉村振興宏偉藍圖。”指著眼前這座具有江南庭院風格的東岙文化禮堂,東岙村黨支部書記陳先寅自豪地介紹。

  文化禮堂從小到大、盆景變風景,規模不斷擴大、內涵不斷豐富。馬嶼鎮江橋文化禮堂以“荷”為品牌,就地取材,將荷花文化與禮堂相結合;陶山鎮榮祥村文化禮堂走起“農耕文化”路線;湖嶺鎮呈店村文化禮堂以“僑文化”為主題,推出僑史館、僑家大院等;仙降街道項岙村文化禮堂融入了該村“草席文化”和瑞安童謠……每個文化禮堂的建設都結合了自身的自然資源、地域文化特色和當地民俗風情,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鄉土特色”。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瑞安致力于從鄉村文化中激活鄉村振興的力量,不斷保護開發鄉村文化的“富礦”,持續推進鄉村文化禮堂、綜合文化站建設,深入實施農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大力開展“最美系列”“孝德系列”“好家風”等評選活動,成功舉辦高樓楊梅節、北麂黃魚文化節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文化禮堂266個、百姓書屋282個、圖書流通站140個。

  黨建強農

  筑牢鄉村治理堡壘

  日前,塘下鎮陳岙村又迎來一批來自新疆拜城的黨政考察團,取經鄉村振興、“三治融合”之道。據不完全統計,陳岙村去年一年就接待了外地考察團100余批。陳岙村在村支書陳眾芳的帶領下,從貧困落后山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國文明村,成功經驗多次登上《人民日報》,成為基層黨建示范引領的“金字招牌”。

  陳岙村只是瑞安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浪潮中的一朵美麗浪花,與這座城市的美麗蛻變同頻共振的,有廣大黨員干部內心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有“干字當頭、干在實處”的激情與熱情。“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是“指揮所”更是“先鋒隊”,既要將黨和國家關于鄉村發展的政策遞送給村民,又要當好具體的行動者和實踐者,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近年來,瑞安狠抓組織引領,扎實推進農村黨支部建設,全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實施紅色領航“雙百雙千”行動,建成121個黨建強村,整治46個后進村,丁鳳等15個村從后進變成示范;開展村社組織“換屆回頭看”,查處村干部117人、組織調整132人;堅持強村富民,市鎮村三級1598個抱團項目為村集體平均創收118萬元,276個村集體收入超百萬元,去年全市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增長34.4%,書記抓黨建述職測評、村集體經濟專項考核均居溫州第一。

  同時,該市著力健全“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結合、提升、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進“三治融合”善治示范村建設,2018年累計建成34個“三治融合”善治示范村;全面開展隱患大整治、基層大創安、矛盾大化解、黑惡大掃除、基礎大提升五大行動,成功奪取“平安銅鼎”;深化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全面實施基層全科網格建設,農村治理基礎得到明顯提升。

  (作者單位:蘇盈盈 瑞安日報;王剛 浙江省瑞安市農業農村局;陳云超 浙江省瑞安市委報道組)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