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歷久彌堅。有一種鄉愁叫回家過年,春節前,我隨丈夫回到江西省都昌縣鳴山鄉馬澗村,一幢幢“青磚黛瓦馬頭墻,飛檐翹角坡屋頂”廬陵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家家門前停著小汽車,戶戶都用上了井水,很多戶還裝上了凈水器,屋外的旱廁也少了,這和以前走泥濘窄道、住潮濕平房、喝池塘水、廁所異味難聞等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鄉村的氣息日漸濃郁,鄉村振興的步伐越來越快了。
農村已經開始重視生活環境整治,村村都放了垃圾箱,設立了保潔員,采用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模式,鄉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隨著深入走訪和觀察,發現農村人居環境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從這個村的情況看,在生活環境方面還存在三個“老大難”問題。
生活垃圾處理難
農民環保意識不強。雖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很多改變,但個人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影響了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形成和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成效。村里在最顯眼的墻上都貼有“為小家、為大家、搞好衛生人人夸”“禁止焚燒垃圾、保護碧水藍天”“良好習慣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等文明標語,但依然存在生產、生活垃圾隨意丟棄,池塘邊、田埂邊、房前屋后垃圾隨便堆放的現象。尤其是很多人都會把清掃出來的垃圾放在馬路邊、池塘邊進行焚燒。大風天垃圾到處飛,焚燒的塑料制品臭味刺鼻,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健康。
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據調查,馬澗村十二組共有44戶、200多居民,全組共配備有4個垃圾箱,每2個自然組(約百戶)配有1名專職保潔人員。村組長介紹,馬澗村每天組織將垃圾箱中的垃圾轉運到楊家咀垃圾填埋場。春節期間由于垃圾清理的不及時,垃圾箱滿溢垃圾都堆在外面,甚至多個垃圾箱焚燒的煙塵漫天飛舞。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垃圾清運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導致垃圾積存嚴重;另一方面從垃圾箱的配備數量來看,平均每11戶才配有一個垃圾箱,垃圾承載超量,無法滿足村民需求。
生活垃圾處理效率低。在調查中了解到,當地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三種:隨意丟棄、政府指定投放垃圾箱、焚燒,其中投放垃圾箱和焚燒所占比例較高,而能做到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的不多。這首先是由于農民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不強,難將其無害化處理或循環利用。其次是管理和技術支持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對如何科學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的問題還缺乏深入研究。
池塘污染治理難
馬澗村未通自來水,村民生活用水除了依靠自家打的井水之外,就是池塘水。但池塘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就拿馬澗村十二組來說,這個村里有一口池塘,因為沒有流動的活水,水的顏色都是黃的,但水塘利用頻率依然很高,村民在池塘里洗衣服、洗菜,還有人洗拖把,水塘污染嚴重。春節期間人們要清洗的東西很多,水塘中的魚鱗、魚腸、雞肚、菜葉隨處可見,成了一道“褪色”的風景。這既影響村容村貌,也對村民的身體健康不利。據村里老人介紹,近些年村里患肝癌去世的就有好幾個。這在附近農村屢見不鮮。池塘邊洗衣服的大姐告訴我,十幾年以前這個池塘是流動水系中的一段,池塘比現在大很多、深很多,水質清澈又干凈,之前村里沒有多少水井,大部分村民都在這個池塘里擔水做飯和飲用。
煙花爆竹污染控制難
“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朵朵迎新年”,這是農村春節濃厚年味的體現。在農村,過春節、祠堂祭祖、婚喪嫁娶,甚至年紀大的老人過生日,都有燃放鞭炮、煙花的習慣,空氣中彌漫著煙霧,厚厚的鞭炮屑鋪在地上,未燃盡的鞭炮時不時噗嗤作響。據粗略統計,一個不到50戶的村組,春節期間燃放近十萬元鞭炮。雖然農村過節期間燃放煙花鞭炮是一種喜慶,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象征,可以增添節日氣氛,但過度燃放,不僅造成了空氣污染和農村環境污染,而且攀比之風盛行,浪費錢財。目前環境保護已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目標,城市都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燃放煙花鞭炮,農村燃放煙花鞭炮不但沒有受到任何約束,而且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燃放量越來越多、頻率越來越高,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相關建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當前在農村環境整治取得較好成效的基礎上,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不斷深入推進農村生活環境整治,讓農村真正成為天藍、水清、山綠、地潔的宜居之地,真正留住“鄉愁”、記住“鄉愁”、延續“鄉愁”。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鳴山鄉對農村生活環境治理非常重視,在去年年底發動全鄉村民、干部職工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開展了全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凈化”行動,并實施了環境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目的就是要基本實現全鄉垃圾無亂堆亂放、無亂扔亂倒、建筑垃圾及時清理等現象,推動村民生活環境切實改善,營造干凈整潔靚麗的鎮容村貌。這種舉措非常值得借鑒,但還要更加全面地加強農村環境治理。一是要提高農民環保意識。通過各種方式、各種媒介,大力宣傳農村環保的重要性,鼓勵農民養成不亂扔垃圾、合理處理垃圾、愛護農村環境的良好習慣。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首先要提高農民處理垃圾的能力。要立足農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處理垃圾。農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為有機生物垃圾,這部分垃圾可以先作簡單分類,然后進行深埋堆肥、高溫發酵等,這樣既可有效處理垃圾,也可提高垃圾利用率。其次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硬件建設。例如,多投放垃圾箱,鄉鎮盡快建立垃圾循環處理廠等。再者,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清潔隊伍建設。加快建立起鄉—村—組的清潔專業力量體系,加強相關培訓,建立相應的考勤考核制度,真正形成鄉鎮有垃圾處理場站、村村有清潔工、天天進行清潔的良好局面。三是要進行有力督查問責。組建督查考核小組,對各村組及相關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并建立獎懲機制。
著力加強農村水系治理。水是農業的命脈,是農民生活之泉,也是農村環境之要。一是要完善農村地面水系。有條件的農村,要因地制宜建造溝渠、池塘等,已有基礎的要疏浚完善,確保水路暢通、綠水長流。二是要保護水的質量。要處理好農藥、化肥、污水,確保不污染生活用水;要珍愛生活用水,不將生活廢棄物扔到池塘、溝渠、河流中。三是要采取凈水措施。可對農村生活用水進行定期檢測,并采取必要的凈化措施,以確保生活用水潔凈。
規制農村燃放煙花爆竹。農村燃放煙花爆竹要盡量做到有文化、有熱鬧、有環保。一是搞好宣傳,提高農民對燃放煙花鞭炮危害性的認識,提高少放煙花鞭炮的自覺性。二是提高煙花鞭炮品質,改善煙花爆竹的生產工藝,提高煙花爆竹的生產標準,提高環保材料含量,在源頭上減少污染。三是采取適當措施限量生產與銷售。一方面,對銷售廠、銷售商可進行生產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對購買者個人也可進行購買量的限制。
(作者單位:全國畜牧總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