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懂兩愛”重在知行合一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志強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三農”領域的黨員干部,要不忘“一懂兩愛”初心取真經,牢記鄉村振興使命有作為。“懂”是“愛”的基礎,“愛”是“懂”的動力,要知行合一,懂得農業的基礎性、規律性、國際性、風險性和文化性,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發揮應有作用。

  理解五性增認識

  農業的基礎性不可動搖。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吃喝住穿,這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我國自古是農業大國,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取得長足發展,現在糧食肉蛋奶等總量、質量、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為我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出了基礎性貢獻。農業穩則天下安。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必須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后院,發揮好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確保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行穩致遠。

  農業的規律性顛撲不破。矛盾運動的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對于農業同樣適用。對立統一規律上,人改造自然又受制于自然。從宏觀上看,人口總量、糧食產量、耕地量是對立統一的,人口增長要求提高糧食產量,糧食產量又受耕地數量質量等限制。否定之否定規律上,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生大的變革,從“一大二公”到家庭承包經營,農民的能動性得到發揮。農產品生產消費流通結構發生大的變革,南糧北運變為北糧南運,肉蛋奶消費大幅增加,人的健康飲食需求逐步得到滿足。農業生產經營者發生大的變革,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正逐步取代小農經營。農業的科技水平和裝備水平有了長足進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的趨勢日益顯現。農業的社會化分工加快,專業育種、跨區收割、訂單銷售、現代物流,農業與工業化流水線特征趨同。掌握運用和尊重農業規律,才能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的國際性源遠流長。人類活動帶來的物種交流給世界和我國農業帶來巨大變革,并且影響了社會變化。我國從稻、黍、稷、麥、菽“五谷”到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的糧食生產經歷了數千年歷史。現在我國農作物品種,外來品種支撐了半壁江山。中國原產的農作物,也改變了世界農業的格局。大豆于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加強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強化“引進來”,逐步“走出去”,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有了長足發展。現在,中國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農業的風險性如影隨形。人類在改造自然界,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造成許多新的風險,在農業上也是如此。我國在有效控制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同時,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的傳入。畜禽死亡率顯著下降,畜牧業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農民畜牧業收入顯著增加。農業的病蟲害、畜禽疫病無法杜絕,但是要通過科技水平提升來提高病蟲害防治、疫病防控的水平。現代農業發展易造成品種多樣性減少,品種單一、管理不善容易導致發生重特大病蟲害和畜禽疫病。要牢記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要抓好立法、科研攻關和統防統治,開展農藥、“瘦肉精”、生鮮乳、獸用抗菌藥、水產品、生豬屠宰、農資打假等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農業的文化性歷久彌香。中華文明植根于農耕文明。從中國特色的農事節氣,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們的文化自信中,農業文化自信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議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為我們的農業文化自信添上了點睛之筆。新時代發揚農業的文化性,就要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傳統與現代統籌兼顧,保留鄉村風貌、留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要挖掘農耕文明價值,在傳統農耕文明上從農具、村落、文化習俗等進行系統整合,在現代農業上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基礎,建設農耕文明教學點,使之成為公眾參觀、學生學習實踐的場所。

  做好五抓促實踐

  把農業發展的“底線”和“紅線”牢牢抓在手里。底線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講得非常明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個大事,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千萬不能突破,也不能變通突破。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搞占補平衡不能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來濫竽充數,最終賬面上是平衡了,但耕地質量是大大虧空了。

  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牢牢抓在手里。農村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綜合集聚效應要低于城市,要素不會自動向農村集聚。因此,要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堅持城市農村一起抓,并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把科技和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牢牢抓在手里。用好科技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要做強基礎研究、攻堅前沿研究、擴充種質資源。應當瞄準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在產業發展上推動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水平,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力,把農民真正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逐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使農業行業有奔頭,農民職業很體面,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美麗家園。著眼長遠發展需求,適應水肥一體化灌溉、無人機作業、冷鏈物流等需要,對農業電力進行戰略布局,把動力電拉到地頭。

  把消費市場化和供應全球化牢牢抓在手里。消費國際化是社會分工和人類活動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和產物。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促進農業國際貿易大發展,推動農業走出去有大的進展。要通過糧農組織、農業外交等渠道,加大傳播農業發展經驗的力度,幫助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生產、擺脫貧困。要加大馬鈴薯主糧化的推廣力度,調控進口結構和國內生產結構,豐富菜籃子,引導國內飲食結構更趨健康合理。

  把打造新時代高素質農民牢牢抓在手里。培養新時代高素質農民,必須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面向產業安全,面向城鄉。在農村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情況下,糧食保護價收購政策和糧食直接補貼政策、良種補貼政策、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以及農業保險、金融政策等,歸根到底要保證畝均收益率不降低,保證農業大災有保險保障兜底,這樣才能調動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要適應專業化生產、加工、儲運、物流需要,培養提高農民一專多能水平,壯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隊伍。經濟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建議將農業實驗實踐課程列入基礎教育內容,農業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農業系統要增加農業專業干部比例。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機關服務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