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村里的那書記 村民的那兄弟——記黑龍江木蘭縣西南村駐村第一書記那曉東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志平 字號:【

  2019年11月4日上午,在黑龍江哈爾濱市木蘭縣東興鎮西南村村部門前的空地上,機器轟鳴,人聲鼎沸,一派繁忙的勞動場面。

  “開慢點,別把殘土顛掉了”“小王,靠后,注意安全”……這位身穿迷彩服、正在現場指揮的面色黝黑的漢子叫那曉東,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黑龍江局分黨組選派的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這是我們‘花飄香’糧食深加工生產基地,是我們的脫貧項目,是老百姓的心尖子,千萬不能搞砸了。”那曉東說。

  2017年6月,那曉東剛到西南村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村集體經濟規模小、底子薄;黨內政治生活不夠規范,個別黨員黨性意識淡薄,不愿參加組織生活;村民創收渠道單一,主要靠種地過活,觀念守舊;15戶貧困戶和40多個貧困人口無固定收入,部分貧困戶還住在四面透風的土坯房中,生活十分困難。

  從駐村那天起,那曉東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他把8.8公里,3個自然屯,726戶2750人的西南村村情摸透了,逐步形成以黨建帶隊伍、以產業促脫貧的工作思路。

  加強黨建工作,發揮“領頭雁”作用

  那曉東從狠抓班子建設入手,大力整章建制,制定落實村“兩委”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利用專項扶貧資金,先后改造村支部黨員活動室、會議室,完善硬件設施。創新思維、大膽開拓,將西南村設施簡陋的廣場改造成木蘭縣唯一的黨建宣傳教育陣地。改造工程2019年9月動工,投資5萬余元,修建了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的大型雕塑,安裝了18塊宣傳圖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詮釋了村規民約、黨的十九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那曉東和工作隊員將黨課送到田間地頭,組織黨員到“七三一遺址陳列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還利用新媒體手段,建立了“西南村黨建微信群”。這使黨員聯系更緊密了,辦理證照、繳納黨費也更方便了,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指尖上的黨建”。

  春秋兩季是農忙季節,為使村民既不耽誤農業生產又能聽到黨的聲音,他利用廣播喇叭每天播放《黨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系列講話和十九大精神等內容,使村民和黨員在田間地頭就能學習掌握黨的政治理論知識,被譽為“有聲黨課”。

  那曉東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監督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政務、村務、財務公開,并在村部建立公示欄,接受村民監督。為加強村干部后備力量培養,他大力挖掘人才,把致富能手王玉權培養成村干部和黨員,讓有理想有抱負、有本事敢擔當的年輕人挑大梁、擔重任,激發了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班子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強。

  發展特色經濟,變“輸血”為“造血”

  為改善當地作物品種,提高效益,那曉東多次到省農科院和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向專家虛心請教,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引導村民科學種植。他還親自帶領西南村種植大戶20余人,前往慶安縣實地參觀考察“綠達177”種子種植項目,請專家為村民現場答疑解惑。

  那曉東積極鼓勵農民發展種養殖業。他根據每戶實際情況,為農民選擇不同的項目。3戶貧困戶用貸款購置牛犢飼養,13戶貧困戶進行庭院養雞,7戶貧困戶種植小園蔬菜,2戶貧困戶種植木耳。在他的帶動下,駐村工作隊與幫扶人共同購進千余只雞雛,送給13戶貧困戶進行飼養,并聯系收購單位對成雞上門收購,將扶持養雞“從頭包到尾”,確保了貧困戶收益有保障。

  此外,利用當地雜糧優勢,那曉東積極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注冊成立了木蘭縣“花飄香”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黑龍江局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萬元,新建235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購置雜糧加工設備和配套設施。以雜糧品牌打造生產、加工、營銷、推廣等“一站式”經營鏈條,對高品質雜糧進行分類加工、精心包裝、集中銷售。他緊盯產供銷環節鏈,確保用高品質打響品牌,目前合作社利潤逐月上升,集體產業模式為西南村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顧大家舍小家,村民心中的“引路人”

  自從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起,那曉東就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以對黨、對扶貧工作、對貧困村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滿腔熱情奔波在扶貧一線,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貧困村民心坎上。

  2018年6月,東興鎮迎來持續高強度降雨,那曉東冒著大雨挨家挨戶排查險情。看到一位身患癌癥的老大娘居住的土坯房有倒塌危險,他將大娘背到村委會臨時安置,同時將情況向村鎮兩級反饋,并提出建議,通過政府資金修繕、維護、提供臨時住所等有效措施消除了居住隱患,確保了農戶的生命安全。目前,國家已提供專項資金為貧困戶新建了住房,13戶貧困戶喜遷新居。

  2018年冬季來臨,氣溫逐漸下降,為使貧困戶溫暖過冬,他積極向上級匯報情況,提出建議。黑龍江局分黨組立即在局系統開展“寒冬送暖愛心扶貧”活動,得到了干部職工的踴躍參與,共捐獻衣物千余件。

  經過那曉東和村“兩委”班子、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西南村“兩不愁三保障”已落實。他們利用兩年時間,先后投資28萬元,為西南村安裝了300盞太陽能路燈,實現了轄區亮化工程無盲點、全覆蓋。村民們說:“工作隊為我們送來了光明,現在出門再也不用打手電筒了,我們心里也亮堂,致富的勁頭更足了”。他們還三年如一日,年終歲尾挨家挨戶登門,為全體村民送新年掛歷,并印上工作隊員的聯系方式,便于村民能夠在第一時間撥打電話求助,真正把為民服務做到了家。

  那曉東還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尋求支援。黑龍江局分黨組給予了大力支持,兩年多來無償捐贈三臺車輛,為西南村脫貧攻堅提供了動力支撐。

  在群眾眼中,那曉東同志性格開朗,雷厲風行,但在他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老母親已78歲高齡,高血壓、心臟病纏身,愛人和孩子都在外地,家里只靠他一人照顧。為了西南村的脫貧事業,他只能忍痛拋開家庭。深明大義的老母親始終向他隱瞞病情,告訴兒子好好干,不要惦記家里。2018年8月,老母親再次病倒住進醫院,當他得知趕回去時,母親已經出院。為了不耽誤扶貧工作,他把老母親送到兒子所在地長春,叮囑兒子照顧奶奶。

  “金秋碩果累枝日,猶記春風化雨時。”兩年多來,那曉東為西南村的扶貧事業付出了艱辛汗水。可他無怨無悔矢志不渝:“我越來越離不開西南村、離不開鄉親們了,只要老百姓能徹底脫貧,過上好日子,把我當自家人,還叫我那兄弟,再苦再累我也高興!”。

  (作者單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黑龍江局二三二處)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