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平出生于漁耕文化底蘊深厚的美麗海島福建平潭。20世紀90年代以前,畜牧業尤其是集約化生豬養殖業一直是島上農業的一塊短板。那時,平潭豬肉大多依賴島外供應,豬肉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老百姓想吃上新鮮豬肉特別不容易,尤其是夏天刮臺風時,生豬運不進來,島上更是一肉難求。
從部隊復員轉業的楊光平,敏銳地發現福州的其他區、縣,規模化的養豬場已經成型,只有平潭依然空白。部隊中培養的強烈使命感與責任感,驅使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生豬養殖業,未知的風險沒能阻攔住楊光平的雄心,敢想敢做的他,用自己辛苦攢下的積蓄和借來的一部分錢,建起了一個有200頭母豬的養豬場。“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平潭老百姓能吃上安全的新鮮豬肉。”
改變家鄉一肉難求的局面
創業伊始,舉步維艱。對于辦養豬場,楊光平開始毫無概念。他日夜奔波,向島外有養豬經驗的人請教學習。人手不夠,從豬舍搭建到飼養管理,他都親力親為,常常廢寢忘食,不過數月整個人就變得又瘦又黑。無奈的是,艱辛的付出并沒有換來理想的結果。由于飼養技術和管理經驗不足,沒有形成一套疫病防控措施和良種選育體系,200頭母豬死的死,病的病。加之豬價低迷,對市場周期性變化尚不了解的他,很快便賠得一塌糊涂,負債累累。
慘痛的失利是楊光平始料不及的。在軍營生活鑄就的堅毅品格告訴他,從哪里跌倒就一定要從哪里爬起來。他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并繼續尋求科研院校、畜牧專家的幫助,引進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他請教同行業的前輩,研究肉類市場與養豬周期規律變化。
楊光平很快琢磨出了豬價的周期變化,于是他再度借錢擴大養豬場規模,成立陽光生態集團,大量改造豬舍,引進新的良種母豬,很快成為占有平潭區85%生豬供應市場的輸送地。楊光平的陽光生態公司被指定為福建省副食品生豬直控基地,還是中央生豬活畜儲備肉基地、國家養豬標準化示范場。2019年獲國家8部委聯合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帶動更多農民有錢賺
楊光平實現了讓平潭老百姓吃上新鮮豬肉的愿望,還帶動周邊800多戶農民和7家農業合作社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楊光平始終堅守著一條原則——讓農民有錢賺。即使是在非典和禽流感等特殊時期,他一次也沒想過要把危機轉嫁給農民,反而以優于市場的價格向小型養豬戶收購生豬并向農戶科普養豬技術,確保他們不虧本。他引領平潭生豬養殖業走在時代前沿,讓數以百計的養豬戶嘗到了致富的甜頭。
楊光平始終銘記回報社會的企業家責任。他長期以來捐資助學、贊助老人院、為鄉村修路搭橋。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他一方面科學管理、穩產保供,克服疫情帶來的各種困難,每天供應平潭180~260頭生豬,保障平潭市人民每天都能吃上新鮮、優質、安全的豬肉;另一方面,積極響應捐款捐物號召,捐贈給君山片區管理局20萬元現金用于抗疫工作,并捐贈價值10萬多元的防疫物資,紓解抗疫急需。
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現實告訴楊光平,單一生豬養殖模式后續發展定會受到嚴重制約,要想讓養殖做大做強,首要目標是做好生態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于是2003年,他在蘆洋蘆北村野鵝山開發1500畝荒山地,規劃畜牧業與種植業同步發展的“陽光生態園”。
陽光生態園擁有豬舍現代化設備和豬排泄物環保處理設施,投入不菲。起初許多人不理解,現在大家都佩服楊光平的前瞻眼光。如今,在山海相依、林木疊翠的平潭蘆洋野鵝山下,陽光生態園按照“豬、沼、果、菜、林”立體模式布局,是當前全省單體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園內建有大型污水處理沼氣工廠,沼氣用于照明、煮飯等生活用能,豬糞和沼渣生產有機肥,沼液灌溉果園、蔬菜和牧草。實現年產值3億多元,年出欄商品豬10萬多頭,千畝水果、蔬菜源源不斷供應市場。
嚴防疫情保供給
2018年非洲豬瘟來勢洶洶,向全國養豬場蔓延開來,態勢令政府和養豬人神經緊繃。楊光平嚴格按照豬瘟防控程序,日日夜夜守在第一線。由于防疫措施得力,一線指揮監督到位,終于把“非洲豬瘟”擋在了場外,更重要的是,經歷了這場生死考驗后,豬場的防疫能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今年初,又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挑戰,楊光平發揮公司黨支部、工會的模范帶頭作用,在人手不夠、“新冠肺炎”和“非洲豬瘟”疫情雙壓防控面前,堅決做到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群體。楊光平蹲守養殖基地,在公司黨支部、工會委員會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確保了公司職工生命健康安全和公司的生物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前,包括規模化養豬場在內的絕大多數豬場早已實行嚴格的封閉隔離措施,進入養殖區域都要在場外隔離點隔離14天,進場后再重復隔離一次。所有物資包括車輛進場前都要清洗、消毒、烘干。受疫情影響已返崗的幾十位員工都根據防疫工作的要求,在公司設置的場外隔離點隔離并每天兩次測量體溫,每批復工職工都由一名黨員跟蹤負責吃好、住好、隔離好,并給予隔離期內員工生活補貼,極大穩定了受隔離員工的情緒,為穩產保供提供堅實的保障。
疫情對公司的大宗飼料物流運輸產生了一定影響,他未雨綢繆、臨危不亂、應對有方,在整個防控期間做到人員、生豬的安全可靠,穩產保供條條落實,為平潭肉類食品安全供應提供堅實的基地保障。
這就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企業家。他傾盡全力,為社會、為人民默默地奉獻著。(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