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當前精準扶貧政策最關鍵一環是區分低保這一類社會政策與扶貧這一類發展政策的本質差異。當前農村扶貧政策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混淆了低保與扶貧之間的界限,其中起點是將低保戶作為貧困戶,然后對低保戶進行幫扶,這樣的幫扶因無法找到低保戶內在潛力,而變成了低保“補差”以外的單純資金援助。同時,當前精準扶貧中,地方政府幫貧困戶發展,卻往往變成了直接或間接給貧困戶補錢。當前一些地方扶貧,甚至讓一些貧困戶變成了特權農戶,農戶認為國家天然就應該幫他,越扶越等靠要,這就說明扶貧工作出了問題。扶貧的前提是貧困戶愿意脫貧,愿意努力發展。扶貧與低保制度是不同的,低保制度內含的規定是:只要低保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國家就有義務為低保戶的收入補差。當前脫貧的一個標準是“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這顯然是屬于社會政策的范疇,吃穿不愁基本上屬于低保范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現在都有專項社會政策,且都是由國家財政來保障的,因此應當與扶貧政策分開,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混成一團。
(來源:《北京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