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工委以鄉村全域振興、全面振興為目標,立足黃島區位于大青島近郊區、半城半鄉的發展實際,積極探索以“全域賦能、協同發展、組團共建、黨建統領”為特色的都市郊區鄉村振興新路徑,獲批整建制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和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西海岸方案”。
以“四新路徑”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
全域賦能:突破城市輻射層層遞減局限性,多層多點布局活力源,全域謀劃、全域推進、全域振興
區級布局功能區,以大開發、大項目、大設施輻射帶動周邊鎮街發展。城鄉建設一盤棋,在農業農村集中的西部地區布局七大功能區,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等優先向功能區安排。
鎮級打造特色小鎮,以產業振興集聚區激發鎮域發展活力。發揮鎮街上聯城市、下接農村的樞紐作用,完善鎮街基礎設施,培育鎮街特色風貌,建設產業振興集聚區,吸引城市產業、資本、技術、人才等向鎮街流動,農民向鎮街駐地集聚轉移、就近轉產轉業。
村級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以田園綜合體引領村莊成方連片發展。以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務提升、特色產業培育為重點,投資8億元建成8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統籌示范村相鄰村莊資源,一體化設計、片區化打造、標準化建設、景區化提升,形成了濱海大道藍灣生態等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和瑯琊濱海等8個美麗鄉村示范片。
協同發展:突破城鄉二元體制局限性,統籌推動多領域融合,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
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以自貿青島片區為核心引領,唐島灣、海洋活力區、董家口新港城“三點布局”。圍繞影視文化產業,打造“一區多基地”發展格局。
生態環境協同建設。全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以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和人居環境整治集中行動為抓手,做好“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等文章。
資源要素協同配置。資金資本向農村投入,財政優先保障,社會多元投入。人才科技向農村聚集,城區醫師、教師、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基層,集成推廣了一批農業綠色實用技術,研發申報了一批科研技術成果。
基礎設施協同配套。城鄉路網一體布局,新建改建城鄉道路1050公里,全區道路硬化實現“村村通、戶戶通”。城鄉客運一體化運營,所有行政村實現半徑2公里內公交全覆蓋。城鄉垃圾一體化清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天然氣管道實現“鎮鎮通”,城市供水管網延伸至204個村莊。
公共服務協同優化。統籌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建設兩大三級甲等醫院,改造提升25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28處村衛生室,促進城鄉醫療服務均衡化。統籌城鄉教育資源,投資10億元新建和改造提升82所農村中小學校、幼兒園,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統籌城鄉就業創業,將失業農民納入到就業創業扶持范圍。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醫療、養老保險政策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鄉統一。
組團共建:突破單兵作戰方式局限性,城鄉多元主體聯合出戰,組團結對、共幫共建、互惠共贏
功能區與鎮街組團。創新建立功能區和鎮街“職能上各有側重、優勢上互融互補、考核上雙跨雙考”的組團發展機制,鎮街黨(工)委書記擔任功能區黨(工)委委員,鎮街服務保障功能區建設,功能區輻射帶動鎮街振興。
區屬國企幫扶鎮村。創新建立“政府引導、國企主導、鎮村主體、社會參與”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機制,企業發揮資本、人才、技術、經營優勢,鎮村提供土地、閑置住宅等資源,實現了鄉村振興和國企發展壯大“雙贏互促”。
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聯動。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聯合體,龍頭企業負責科技研發、產品收購、精深加工和市場開拓,農民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擴散、生產示范和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家庭農場負責農業種養生產和標準化基地建設,實現了“1+1+1>3”的聚變效應。
黨建統領:突破就黨建抓黨建局限性,抓黨建興文化強治理,強基固本、全面振興
夯實黨建之基。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突出黨建統領、條塊聯動、全域覆蓋,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完善鎮街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農村共建議事會等制度。選派兩批鄉村振興工作隊416位專職鄉村工作指導員和“第一書記”聯鎮幫村,公開遴選村黨組織書記,讓精兵強將到農村去。
提升治理效能。建立起黨建統領下“一線貫通、一網統籌、三治結合”社會治理體系。組織體系“一線貫通”,新區工委統攬全局,鎮街黨(工)委發揮“龍頭”作用,村級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工作體系“一網統籌”,推行“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N名專業網格員”的組團治理,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信訪穩定、糾紛調解、民生服務等事項一網受理處置。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在村黨組織領導下,以“一機制一系統一站兩員”為重點的三治融合創新載體,即村級事務“四審四議三公開”工作機制、村級組織公章智能化遠程監管系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法律顧問和警務助理,釋放乘數效應。
實現鄉村全域振興
鄉村產業變強了。全區涌現出業態豐富、效益明顯的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370個,平均每2個村擁有1個產業園,土地規模化經營率達到85%。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4家、合作社1704家、家庭農場3285家,帶動基地種養殖面積52萬畝,形成建設糧食、蔬菜、果品等8條億元全產業鏈,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70%。
鄉村環境變美了。12個特色小鎮美美與共,600多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達標村星羅棋布,282公里的濱海慢行系統藍灣路聯結城鄉。黃島區林木綠化率達48.1%,入選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評國家生態區。
農民群眾變富了。西部12個涉農鎮街中10個鎮財政收入突破億元,96%以上村莊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全區土地流轉面積47.41萬畝,13萬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2.28萬元。
鄉村治理變優了。黨建統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基本形成,群眾越級訪持續下降,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超過98%。黃島區文明村鎮覆蓋率93%,其中全國文明村3個、省級文明村54個,先后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理順城鄉關系是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前提。黃島區將城市和鄉村定位為共生共榮,在策略上全域賦能,戰術上協同發展,機制上組團共建,保障黨建統領,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都市郊區鄉村振興之路。
城鄉經濟融合是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根本。黃島區發揮城市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在鄉村布局功能區、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等多層多點活力源、增長極,作為城鄉經濟融合發展載體,吸引承接城市要素、高效利用農村資源。
大力反哺農村是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關鍵。黃島區推動城市的產業資源、人才資源、資金資源、技術資源等向基層傾斜,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建設水平,城鄉多元主體聯合出戰。
堅持黨建統領是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保障。黃島區堅持黨建統領鄉村振興之路,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鄉村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尊重群眾意愿是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的原則。黃島區十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注重順應農民群眾意愿、維護農民群眾利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營造了良好環境。(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