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浙江江山市成為全省農戶小額貸款試點縣,今年1月,在全省率先推出農戶小額普惠貸款金融服務。通過政企聯動,依托大數據中心、承包地確權、房地信息系統等平臺實施標準化信息采集和建立初評授信數據模型,確保精準授信一戶不漏,成功探索出“無感授信、有感反饋、按需用信”的農戶小額普惠貸款“江山模式”。農戶無需辦理任何手續,就能獲得授信;由原來的“按戶授信”改為“按人授信”,人人可貸;并將授信服務與社會治理相結合,道德榮譽可轉換成授信額度,讓普惠金融服務面更廣。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普惠授信15.1萬戶,授信金額223億元,除去負面清單農戶,授信率達到100%,實現了授信全覆蓋。完成農戶貸款3.6萬戶,貸款金額36.78億元,減少利息約2000萬元。
“無感”授信,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無感授信是本次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的主要創新亮點,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首創意義。無感授信突出了“客戶無感、基礎保障”,依托數字金融、大數據中心、承包地確權、農房管控等政府大數據平臺,建立標準化信息采集和初評授信數據模型,實現農戶信息采集、公議授信、授信名單導入后臺系統,授信全程讓農戶“不知不覺”。
經過近半年時間邊試邊行,剔除五類負面清單人員后,已完成全市15.8萬農戶的基本信息采集,并將其中15.1萬戶24.3萬名18~65歲符合條件的農民全部納入授信范圍,實行3萬元無差別基礎授信額度,授信率達100%,授信總金額223億元,戶均授信額14.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試點把低收入農戶作為普惠貸款的重點,讓一批“資質差”“資產少”,但“信用好”“敢拼搏”的群體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務。截至目前,江山市已為5206戶低收入農戶授信4.98億元,其中已為439戶發放貸款2913萬元,人均貸款6.64萬元。
賀村鎮低收入農戶王東清就是其中一員,他與女兒相依為命,去年在政府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買了輛小貨車跑運輸。沒過多久就遇上了疫情,幾個月沒有收入。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女兒也開學了,付完女兒的學費,家里的積蓄所剩無幾,連給貨車加油的錢都沒了。正在犯難的時候,他收到村里網格金融管家送來的一封告知信,當天,就通過“豐收互聯”App完成了線上簽約請款。
“榮譽”增信,推動鄉風文明提升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之一。江山將社會金融信用服務與鄉村治理全面融合,通過設立榮譽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與信用村等級掛鉤等模式,以融資普惠“硬實力”做優鄉村基層治理“軟環境”,以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推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從農民最關心的事入手,結合鄉村治理元素,按照先鋒黨員、有禮家庭、書香家庭、垃圾分類示范戶、遵紀守法戶等正面清單開展貸款授信,個人授信額度最高可達8萬元。同時,根據各鄉鎮、行政村普惠貸款的用信覆蓋率、不良率、三資智慧監管系統運用情況,以及鄉鎮、行政村社會風氣等多維度確定信用等級,根據不同信用村等級,該村農戶可以享受6%~7.2%不同檔次的利率優惠。
在獅峰村,家庭衛生環境是基層治理內容授信標準之一。農戶王培柏被評上環境整治衛生示范戶,貸款授信額增加了1萬元。在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下,村民都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和垃圾分類,經過近4個月的整改,全村環境整潔衛生示范戶及垃圾分類示范戶比例由原來的不足15%提高至30%以上,村級信用等級更是由2星級升至3星級,村莊貸款農戶享受到6%的最低利率。
“便捷”用信,加快鄉村產業發展
在無感授信之后,江山發動鄉鎮、村莊網格員以及132名金融管家,上門走訪發放告知信、張貼告知書,一對一將授信額度、利率等信息反饋到農戶本人,確保農戶及時掌握授信信息,完成授信有感反饋。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短信、方言版宣傳短片、微信公眾號、鄉村振興講堂、8090青年宣講團等各類媒介和形式,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