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李勇 做一輩子漁民貼心的技術員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泗陽縣地處江蘇省宿遷市東部,南瀕美麗富饒的洪澤湖,境內河網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洪澤湖青蝦之鄉”等美譽。在這片土地上,有一位三十五年如一日,在漁業技術推廣戰線上默默耕耘,為當地水產養殖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服務“貼心人”,他就是泗陽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李勇。

  作為一名基層漁業技術推廣員,李勇急漁民所急,想漁民所想,有求必應,隨叫隨到,解決漁民的養殖難題。為帶動當地漁民增收,他先后引進推廣河蟹生態高效健康養殖技術、青蝦河蟹混養技術、泥鰍養殖技術、稻魚綜合種養技術、小龍蝦養殖技術、優質魚類高效養殖技術等先進技術與模式。近年來,李勇先后被授予“全國科普惠民興村帶頭人”、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十二五”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優秀專家”、宿遷市“優秀科技專家”等榮譽稱號。

  1985年7月,李勇從江蘇省連云港水產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原泗陽縣屠園鄉人民政府任文書。第二年,他主動提出要調到縣水產系統從事漁業技術推廣工作。

  面對家人同事的不解,他說:“我喜歡水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好好干,一定能干出成績。”就這樣,他走上縣水產技術指導站漁技員的工作崗位。

  “不后悔。”李勇坦言,“我適合當漁技員,我愛水產,我這輩子只愛干漁技推廣這一件事。”

  試水養殖,解漁民“三怕”窘境

  水面資源不可浪費,增加漁民收入迫在眉睫。1993年,李勇了解到河蟹、甲魚等特種水產品市場行情看漲,人工養殖前景廣闊。隨后,他回鄉宣傳發動,組織漁民開展養殖。然而,“怕”技術難學、“怕”產品難銷、“怕”虧本讓當時的漁民無人敢試。

  為打消漁民心頭顧慮,李勇經請示上級同意,選擇原眾興鎮桃源村蹲點示范搞推廣,重點推廣養殖成本相對較低的“河蟹大眼幼體當年一步養成技術”。他自費建設一棟水產溫室大棚,用于河蟹五期幼蟹培育,同時選用一個5畝的魚種池進行五期幼蟹接力養成商品蟹的試驗與示范。

  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李勇白天搞培訓,晚上吃住在池塘。在河蟹大棚育苗的2個多月里,為觀察蟹苗生長發育情況,他連續多天睡不上一個安穩覺,甚至端著飯碗吃飯也能打起盹來。養殖中,他經常請周邊漁民到池塘觀摩學習,并為劉浩等3位養殖戶無償提供部分五期幼蟹苗種。他從清塘消毒、栽草投螺、苗種放養,到飼料投喂、水質管理、病害防治等,手把手地教大家操作。

  勞之所得頗豐。在李勇的示范指導與推廣下,河蟹養殖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當年,有3位養殖戶一躍成為當時村里響當當的萬元戶。劉浩說:“養一年螃蟹的收入超過我以前養十年魚的收入!”

  據統計,泗陽縣養蟹面積由當年的不足100畝,一躍發展到第二年的近1萬畝。截至目前,全縣河蟹養殖面積近20萬畝,年產量2萬余噸,純利潤近10億元。原眾興鎮桃源村支書朱成銀說:“沒有當年李站長的示范推廣,就沒有我們村今天的河蟹產業;沒有李站長一幫漁技人員的持續推廣,更不會有全縣河蟹產業的繁榮興旺。”

  10多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面癱”漁技員在路上

  “漁民養魚養蟹很辛苦,賺點錢不容易,我能幫助他們,也算是盡點心。”李勇心心念念不忘老百姓。

  1992年冬季,由于連續多天在高渡鎮魚塘開挖現場蹲點指導,身體疲勞外加寒風侵襲,李勇不慎得了“面癱”。為不影響工作,他找醫生配了點藥后,堅持每天到施工現場,待到工程全部結束時,他的小病因未及時治療而落下頑固性“面癱”。后雖經多家醫院治療,仍未能完全恢復。

  2007年,眾興鎮二橋附近,漁民養的河蟹死亡嚴重,李勇又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趕往現場,經過診斷處理后,返回途中,雨天路滑,他不慎連車帶人一起摔進路邊的深溝里,身體多處骨折,并當場昏迷。幸好當地一位漁民路過將其救起,并送往醫院救治,經過3次手術才搶救過來。出院后,因傷勢嚴重留下了后遺癥,至今走路還有點不利索。

  剛做漁技員時,李勇每天下鄉騎自行車。2000年,為提高工作效率,他開始改騎摩托車。粗略估算,他平均每半年要磨爛一副自行車胎,每兩年換一輛自行車。幾十年來,他換了10多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頭盔碰壞了好多個。“當你為心中的目標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是感覺不到辛苦的,每當我看到漁民兄弟滿意的笑臉時,快樂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李勇笑著說。

  80多萬字筆記、40多篇專業論文,練就授“漁”本領

  近年來,我國農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李勇認識到,要搞好水產技術推廣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必須有一手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為廣大漁農提供優質服務。多年來,他訂閱了許多專業雜志,系統學習水產養殖技術,寫下了8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為掌握漁業發展最新動態,他多次利用開會、培訓等機會到廣東、湖北等地拜師學藝。如今,李勇已承擔和完成國家省市科研推廣等項目,硬是從一個中專生蛻變成一位精通業務工作的水產高級工程師,獲多項國家、省、市、縣科技獎及專利發明授權,先后在專業雜志發表論文40多篇。

  多年來,李勇開展大型的科技下鄉活動10多次,免費發放科學養魚資料3余萬份,科技圖書1萬余冊,義診600余人次,免費發放藥品近1萬元,受益群眾5000多人;每年舉辦科學養魚報告會10余場次,聽眾1000余人;舉辦科學養魚展覽10余次,受益群眾近萬人。

  李勇通過開展一系列科學養魚活動,促進當地群眾的科學養魚水平提高,為泗陽縣培養了一大批水產技術骨干和養殖大戶。他是當地水產養殖企業和漁民廣為稱頌的接地氣的“水產專家”。(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