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三斧”辟出新天地——從脫貧摘帽到鄉村振興的天鎮路徑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洋 字號:【

  2020年2月27日,被國家列入燕山太行山特困地區、國定貧困縣、山西省深度貧困縣的天鎮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位于山西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的天鎮縣,脫貧摘帽后,迅速從脫貧攻堅戰場轉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鞏固夯實脫貧成果、提升脫貧成色質量,到喚醒鄉村沉睡資源、著力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再到發掘“長城板塊”文旅產業、建設宜居美麗鄉村,“三斧”辟出新天地,為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了天鎮答案。

  第一斧:人社培訓基地

  11月2日,喬新杰和18個學員正在參加焊接培訓。培訓結束后,他們來到山東大焊、勝代制造、河南三門峽駿通等公司就業。

  與此同時,33歲的謝青華正坐在騰飛服飾有限公司的工位上,趕制著供出口的服裝。一年來,這個卅里鋪鄉陽和塔村的貧困戶已經完全融入了縣城生活,通過培訓,她告別了廣種薄收的農田,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成為制衣廠的一名熟練工。

  喬新杰和謝青華現在的家都在縣城東郊二里畔處的“萬家樂”移民小區,這是天鎮縣為來自全縣28個貧困村、58個插花村、3748戶貧困戶、10232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建造的未來家園,被稱為扶貧搬遷的天鎮樣板。

  而他們所參加的培訓,則均在“人社扶貧技能培訓基地”完成。該基地與離家不足500米的“萬家樂”小區、企業集群入駐的扶貧產業園,形成“搬遷+培訓+就業+產業”的格局。

  這是天鎮縣為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扶上馬、送一程,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第一斧”。

  天鎮縣是人社部定點幫扶縣,1995年始,一場有溫度、有辦法、有故事的25年扶貧“馬拉松”從未休止。成立定點扶貧專項組,累計派出44名幫扶干部;部屬23個司局單位與23個貧困村“一對一”結對幫扶;建設人社扶貧車間、人社扶貧生態園、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直接幫扶、消費幫扶、引進社會資金幫扶;制定就業扶貧、技能扶貧、人事人才扶貧等方面21條、43條、32條具體措施,系列幫扶實舉使該縣順利完成“摘帽”大考,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格局。

  “張紀南部長多次來天鎮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認為應建設一個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能‘發揮人社特長、結合天鎮特點、辦出扶貧特色’的人社培訓基地。將來還能在華北乃至全國起到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天鎮縣委書記王建江對人社扶貧技能培訓基地決策過程記憶猶新。

  “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決策,不僅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后續扶持問題,并為天鎮謀劃了未來;這還是一個真心真情真金的投入,張紀南部長親筆批示、親自過問、親自部署,集合下屬單位力量,籌齊了1000萬元建設經費。”王建江興奮地說。

  隨著項目緊鑼密鼓的細化和建設,今年8月,占地19.05畝的基地在扶貧產業園竣工投運。

  “基地面對貧困戶,開設了母嬰護理、餐飲烘焙、康養理療和電焊工、縫紉工等訂單培訓,并對所有學員實行培訓、用餐、住宿、辦證、推介就業‘五免費’政策,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扶貧。還對入駐培訓機構提供免費場地、免費培訓設備等服務,現已有運城市平陸利豐、大同市眾晟、天鎮方源等多家培訓機構集聚于此。”掛職天鎮縣委副書記的人社部駐天鎮縣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克亮介紹。

  “為使貧困戶和就業實現無縫對接,扶貧產業園配套了標準化廠房吸引中地集團、北辰集團、山地陽光集團、山西百陶匯陶瓷、云南普洱制茶等16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可為適齡貧困戶提供5000余個就業崗位。”培訓基地負責人睢富明說。

  據了解,基地從8月底到目前已完成各類職業技能提升培訓589人次,其中,面向就業重點群體及貧困勞動力培訓300人次。

  “天鎮的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必須留住人才,通過人才振興去壯大產業,再通過產業發展留住更多人才。人社培訓基地將成為我們產業和人才升級發展的孵化器,進而支撐未來的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這是天鎮縣一盤更大的棋。”王建江說。

  由此,在人社部幫扶下,通過高質量賦能培訓,天鎮縣有效破解了移民搬遷群眾素質能力與就業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為大山深處搬遷出來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技能支撐。這也意味著,天鎮縣打造了部省共建的就業扶貧品牌,對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提出的“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在縣域上提供了生動實踐,蹚出了一條新路。

  第二斧:南洋河生態治理

  立冬過后,南洋河邊。

  白色石塊堆疊的河岸,整齊有序;汩汩河水,與兩岸草木相映成趣;淺水域與蓄水區對比鮮明,相得益彰;數百只赤麻紅嘴鴨、大雁、黑水鳥在四座液壓蓄水壩前上下翻飛;140余萬平方米的商用、民居樓宇錯落有致,與不遠處的陰山支脈,構成一幅山青、水秀、林綠、氣清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畫卷。

  如果說脫貧成果鞏固是天鎮的當下,那么,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則是天鎮的未來。而后二者,既離不開產業,也離不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具體實踐。

  由此,依托穿城而過的南洋河,進行以縣域為中心向上下游延伸的生態修復,著力提升城鄉環境,則是天鎮縣劈下的“第二斧”。

  發源于山西省陽高縣豐稔山的南洋河,屬海河水系、永定河支流,是天鎮的母親河、首都北京的上水頭。在天鎮境內,流域面積1148平方公里,流貫卅里鋪、南河堡、玉泉、谷前堡、逯家灣5個鄉鎮,蜿蜒曲折61公里后,一路東北直入河北懷安縣。

  南洋河也是連接天鎮縣新、舊城區的天然紐帶和發展軸線。喚醒這條沉睡的資源,實施沿河的生態治理,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農田灌溉能力、補給生態生活用水、促進文游交融發展、以及保證首都北京水資源安全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2006年到2017年,白昌任天鎮縣水利局局長,2017年至今,任南洋河濕地管理中心主任,可以說是該縣的一個“水專家”。

  “縣委、縣政府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一理念,多方投資1.9億元,蓄水區長5公里,完成防洪達標護堤22公里,建設4座蓄水液壓升降壩以及控制室、管理站等附屬設施,蓄水量達200萬立方米,綠化、濕地面積1.4萬畝,并吸納84名復轉軍人為補助性公益崗進行生態維護。”白昌對南洋河生態修復一期工程所有數據爛熟于胸。

  “在1號蓄水壩西側,縣委、縣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大同北京商會、大同市經濟建設投資公司股權合作打造的溫泉濕地康養城,占地800畝,綠化、景觀用地450畝,正做設計和前期征地工作,該項目已被列入省級重點項目。”白昌接著介紹。

  在繼續完善一期燈光、景觀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基礎上,天鎮縣還把部分河段綠化帶內的水引上岸,形成淺水域,增加親水性,供人們戲水、游樂。并在河岸沿線設置環河步道,使人們游園、健身之余,不僅能夠看到流動的水面和晶瑩的水花,更能聽到潺潺的水聲。

  目前,永定河股份公司投資80%、政府投資20%,并積極爭取社會、銀行融資等方式推進的南洋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已啟動實施。

  據了解,二期工程規劃投資3.18億元,蓄水區長5公里,擬新建9座蓄水壩、兩岸防洪及景觀堤路15.4公里、增加蓄水面積131.1萬平方米、蓄水量增加600萬立方米、延伸兩岸濕地28萬平方米。

  “一、二期工程順利實施后,南洋河縣城核心區調蓄用水量可達5000萬立方米。不遠的將來,隨著三期工程的規劃實施,生態再現后的南洋河,將在沿河5鄉鎮、61公里逐步呈現百里綿延、碧波蕩漾的生態美景。”白昌對南洋河的未來很是期待。

  “在整治過程中,我們遵循‘以原生河道為主,人工打造為輔’的原則,以清淤泥、通水系、活水網為重點,通過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方式,將自然風光、田園特色進行串聯,不斷推進還河于民、還岸于民,展現出‘水網相通、山水相融、人水相親’的水岸風貌,讓南洋河變為造福天鎮人民的幸福河。”天鎮縣縣長劉川楠說。

  第三斧:李二口美麗鄉村

  縱觀天鎮歷史,“邊塞”之稱實至名歸,扼陰山鎖鑰,接草原腹地,歷朝歷代皆以此為重,屯兵精武,移民戍邊。

  而此,僅從天鎮的地名可見一斑。以“口”為名,是長城的關隘或重要通道;以“堡”為名,是邊防地區屯兵與生產相結合的村寨;以“鋪”為名,是傳遞軍事情報及公文的驛站;以“墩”為名,是軍事瞭望臺……

  天鎮縣境內,除漢長城11.681公里和部分北魏長城外,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的長城有62.213公里,至今已474年歷史,分布在3個鄉鎮17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沿線軍堡8座、敵臺158座、烽火臺128座。

  明長城李二口段是全國“長城家譜”中極為罕見的“錯長城”。“錯長城”現存1632米,不同其他地方,這里的長城莫名分岔,一段向西北攀山而去,一段順山腳向東北延伸,兩段長城呈倒“T”形。相傳“錯長城”為監工誤事導致,當地流傳著“醉修錯長城、怒斬修城官”的傳說。

  出縣城向東北12.8公里,便到了逯家灣鎮李二口村。初冬的李二口,秋收已經結束,落葉紛飛,石徑深深,小河淙淙。三區四館、窯洞民宿、杏韻廣場與村外的長城遙相呼應,靜待游客。

  天鎮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云岡石窟時重要指示精神,搶抓山西省委、省政府“非均衡發展戰略”和鍛造“長城、黃河、太行”三大板塊旅游的歷史機遇,以李二口為“帥”,以水磨口、白羊口、保平堡、新平堡等17個行政村為“突破口”,打造“長城板塊”古村落文化景觀帶,推動全縣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則是天鎮縣劈下的“第三斧”。

  “李二口村新建特色民宿112戶325間,維修舊民居54戶176間,建設村中心水景觀一處,綠化街巷3000平方米。同時,依托山麓與平川過渡帶優勢,利用陰山支脈截潛流,引調水流量0.36立方米每秒的南洋河水源,連片發展經濟林1萬畝,年收入達150萬元。”村第一書記、縣運管所所長王江說。

  集百家之智,助一村振興。天鎮縣還先后邀請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總規劃師張義豐、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趙琛等多位教授、博導級專家規劃、編制李二口“長城板塊”文旅產業,并完成《天鎮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總體規劃》。

  據介紹,李二口村現已建成“錯長城”景區,窯洞民宿區,豐收節廣場、杏韻廣場、商貿街區等主景區2.5平方公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的長城文化景區;建成歷史文化陳列館、紅色文化記憶館、“石頭記”大觀園、書畫藝術傳習館等四處文化類展館,形成“三區四館”的新型布局。

  今年,“錯長城”的“網紅”效應持續升溫,國慶期間日客流高峰達1.5萬人次,純收入約45萬元。

  “長城板塊”文旅開發激發出李二口強勁的虹吸效應,京能集團太陽能燈光秀項目、山西水控集團“南水北調”項目、大同經發投溫室玫瑰和窯洞民宿項目、山地陽光集團杏果精深加工和科創體驗項目等均已開工建設,組成了強大的同盟軍,為李二口美麗鄉村提供“火力支援”。

  為打造全縣域“長城板塊”文旅帶,天鎮縣務求突破一點、帶火一線、盤活全局,現已建設李二口至水磨口15公里長城露天展示帶,李二口、張仲口集中展示區,平遠頭、保平堡、樺門堡等13個展示點。

  李二口,這個往日門可羅雀的“空心村”正向游人如織的“文旅村”蝶變。不難想象,漫山遍野的杏花,掩映著長城橫亙,一幅有花有水有美酒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李二口村徐徐展開。

  “天鎮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論述精神、踐行‘兩山理論’和‘記住鄉愁’呼喚,讓搬遷群眾‘站穩腳跟’、讓生態環境愈來愈美、讓美麗鄉村越來越多,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路徑更清晰、目標更明確。”王建江說。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