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古稱河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近年來,運城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來打,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特別是今年3月26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在全市鄉村振興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會上提出,“加快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與高質量發展,繪就河東大地景美業旺民富人和的美好畫卷”。市長儲祥好也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多次進行重點安排。全市上下握指成拳,加壓驅動,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以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相繼開展了百日攻堅、村莊清潔提升、愛國衛生運動季、建設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等攻堅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村容村貌顯著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穩步提升,農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9月22日,全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主場設在運城。金秋時節,穿行于各縣、區的鄉村田野,可以感受到綠色生態跳動于腳邊,蜿蜒起伏呈現于視野,寧靜祥和飄散在空中;可以感受到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一片豐收躍眼簾;更可以感受到蝶變后的鄉村仿佛從素描圖搖身一變水彩畫,一幅如詩如畫般的鄉村田園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鹽湖區:新美鹽湖踏歌至
按照“政府統籌、鄉鎮保潔、企業清運、明確責任、相互配合、統一監管、上下聯動”的原則,鹽湖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百日攻堅”、愛國衛生運動季、文明城市創建等活動有機結合,打造高品質人居環境。
鹽湖區積極推進16個美麗鄉村提檔升級。其中,龍居鎮雷家坡村在污水處理、公共浴室建設上初顯成效。在量化考核上,該區以“12330”為抓手,堅持重點攻堅與長效機制同步推進。“1”即統一考核標準;“2”即要求問題單位在發出整改通知單兩個小時內整改完畢;“3”即每日巡查、月度考核、綜合考評3種考核機制;確保重要路段、重要地方、重要場所3個區域高標準整治;“0”即通過100天集中整治,解決大面積臟亂差問題。
新美鹽湖踏歌至,城鄉麗景入畫來。“城鄉面貌改觀了,環境管理有序了,村社品位提升了,人居環境改善了”。鹽湖百姓及外來游客的稱贊不絕于耳。
永濟市:“四型”鄉村引領環境整治
永濟市以農村“三清一改”為抓手,聚焦突出問題,強化督查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共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3萬余人次,出動機械470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6萬噸、村內河渠溝塘垃圾和淤泥4210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4萬噸。
永濟以“四型”鄉村示范引領環境整治。一是鄉村旅游型,重點打造景區周邊和旅游路沿線村莊,涌現出了西廂、水峪口、新街、石佛寺等一批先進典型村。二是產業帶動型,將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打造了太寧、東坦朝、侯孟、魯家等特色產業村。三是美麗清潔型,以正陽、趙杏、韓陽、王店等村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綜合環境。四是特色小鎮型,圍繞蒲州、虞鄉、卿頭等鎮的鎮駐地,進行綜合整治。永濟重點打造了20個美麗鄉村和1個連片示范片,再通過這些重點村示范引領,輻射帶動更多村莊向“四型”鄉村轉變。
永濟明確提出,市、鎮、村三級班子“不抓環境整治是失職,抓不好環境整治是不稱職”的要求和標準,真正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真正讓農民生活質量的“里子”和農村環境的“面子”都好了起來。
河津市:“高顏值”鄉村被點贊
河津市143個村莊面子、里子一起抓,堅持“補短板、解難題、惠民生、享紅利”主基調,縱深推進總投資2億元的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清潔取暖等14項整治工程,高標準打造了30個示范村,形成了“點上有特色、面上有規模、整體大變化”的美麗鄉村新格局。
小梁鄉把“空心房”整治作為突破口,對各村歷史積存的殘垣斷壁進行集中清理整治,全面消除與美麗鄉村建設格格不入的“視覺貧困”,共拆除、平整“空心房”200余座5.32萬余平方米,做到全鄉“空心房”應拆盡拆。
“在整治空心房基地上,我們以種滿綠色為理念,采用統一標準、統一尺寸的籬笆式圍擋,建成各式小菜園、小游園、小花園,繪就了村在林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田園風光。”小梁鄉鄉長孫維翔介紹說。
臨猗縣:“四化路徑”繪制宜居畫卷
每天清晨8點,臨猗首創環衛有限公司的22輛垃圾清運車從縣城出發,到達指定鄉村收運生活垃圾,然后運回縣城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理。
近年來,臨猗縣“清”無死角、“拆”有力度、“改”出實招、“種”見實效、“建”補短板,以農村垃圾治理為主攻方向,探索出“運行模式市場化、保潔清運一體化、垃圾處理無害化、監督管理智能化”的“四化路徑”,并于2015年與首創環境控股上市公司合作,成立臨猗首創環衛有限公司。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對垃圾統一回收、統一運輸、統一處理,實現了鄉村垃圾治理社會化、專業化。
經過多年實踐,臨猗已構建起“村清掃保潔,鄉(鎮)管護監督,縣收集處理”的垃圾清運機制。縣里為14個鄉鎮配備的22輛8噸大型壓縮垃圾轉運車,實現了“輪流周期化、公交站點式”的垃圾收運模式。
萬榮縣:硬核舉措促新顏
萬榮縣解店鎮集義村,遠處沃野、樹木青翠,庭院整潔,呈現一派清新秀美的景象。拆違建、清垃圾、治亂象,是萬榮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萬榮各有關部門、各鄉村全面鋪開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亂拉亂掛、亂貼亂畫治理活動。相繼對縣城及主要干道兩旁的違章建筑、殘垣斷壁及臨建、棚舍、垃圾圍擋進行拆除、平整、綠化;對老舊小區、城中村堆放的雜物和鄉村巷道內的柴草堆、土堆、糞堆、建筑垃圾堆進行清理。
截至目前,該縣已取締非正規垃圾堆放點70余處,清理生活垃圾7945余噸、農業廢棄物1358噸,拆除“兩違建筑”1316處,完成改廁5300套、農村供水管網改造10處,實施鄉村綠化10萬平方米、通道綠化70余公里、荒坡綠化1.8萬余畝。
稷山縣:黨員帶領大家干
“堅持一店一牌,禁止店外經營,嚴格落實門前‘三包’制,這是告知書,您看看。”9月22日,稷山縣化峪鎮大街上,鎮政府機關黨員干部針對商戶門口“臟亂差”的現象,手持鋤頭、掃帚、鏟子等工具,對占道經營、店外經營、亂搭亂建等現象進行全方位整治清理。
“為全面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我們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到了各村整治一線。”稷山縣清河鎮黨委書記趙東杰說,全鎮各村,黨員帶頭,村民參與,以“垃圾不落地、填埋有地方、管理網格化、教育經常化”作為人居環境改善的總基調,實行黨員干部包街巷制度,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大家來干”的良好氛圍。
稷山縣是傳統農業縣,大街上、巷道里、家門口堆放柴草垃圾是常有的事。今年以來,該縣相繼組織公安、交警、交通、供電、自然資源等5個部門聯合執法,出動數臺大型機械同時作業,對“六違”“十亂”設施進行拆除,并對拆除后的空地嚴格實施清場控違管理。
新絳縣:激發全力,向美而行
今年汛期,連日大雨突襲新絳縣泉掌鎮王守村。與過去不同的是,雨后大街小巷再也不見污水橫流、泥石遍地的景象。雨水順著街道兩旁新修的排水道流出村外,綠化帶被沖洗一新。王守村的變化,是新絳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窗口。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分靠人管,七分靠自律。新絳縣積極引導村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在激發村民內生動力上下功夫,多措并舉提升村民思想觀念和精神素質。
新絳充分利用宣傳欄、標語、懸掛條幅、廣播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和教育廣大村民樹立環境衛生意識,自覺承擔起管理、保持和維護環境衛生的責任。同時,各鄉鎮還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積極倡導群眾轉變觀念、移風易俗,自覺從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不亂倒污水,做到美麗家園自己建設,幸福生活自己創造。
“縣上給我們村投入了400萬元,用于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王守村村委會主任呂志杰說,這筆資金為村里改善人居環境注入了活水,修建排水渠2500余米,新鋪柏油路2公里,栽植高桿木槿、金葉女貞等觀賞植物2000余棵,還建了小游園。村里的人畜吃水、垃圾治理、廁所改造等問題也全部妥善解決。
聞喜縣:高端規劃,精細推進
聞喜縣從“清臟、拆違、治亂、整路、補綠”等環節入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聞喜聘請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公司對全縣村莊規劃、民居建設做了高標準設計,今年重點打造了以上鎮、中莊、東姚、三交、西干慶等村為主的東鎮示范片區和以溝渠頭、南張、北張、豐樂莊、辛村等村為主的薛店鎮示范片區。
在實施過程中,聞喜細化以鄉鎮為單位列出的問題、責任、整改“三個清單”,落實縣級領導包聯責任制,對重點道路、重點領域的環境整治工作進行責任劃分,確保“責任全覆蓋、管理無真空、整治無死角”。同時,借鑒先進經驗,與“雪亮工程”融合,籌建起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測平臺,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絳縣:“五好”村莊迎賓朋
絳縣通過創建“五好”村莊,交出了家園美、田園美、生活美、生態美的優秀答卷。創建“五好”村莊,就是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改廁、村莊綠化亮化、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全力打造衛生整治好、綠化美化好、文化氛圍好、產業融合好、長效機制好的美麗宜居鄉村。
5年前,“黃”和“土”是古絳鎮溝楞村的底色,村民的生活垃圾、污水、家畜糞便全靠大自然“處理”。如今這里房前屋后花木成畦,大小村道綠茵縈繞,處處展現著鄉村的靚麗容顏。“宜居宜游”已成為絳縣的一張靚麗名片。
“我們只有先把自家院子、村莊打掃干凈,才能留住鄉愁、留住人、留下客商,形成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鄉村振興。”絳縣縣委書記王宏偉說。
垣曲縣:五措并舉強推進
垣曲縣以“清、拆、改、種、建”為抓手,五措并舉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規劃引領上,該縣啟動188個行政村合并為71個中心村的規劃,差異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美麗鄉村;交旅融合上,在沿黃旅游公路沿線打造了9個美麗鄉村,形成沿黃公路美麗鄉村示范帶;造林增綠上,完成黃河沿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1萬畝、人工造林1000畝、封山育林2000畝、交通沿線荒山造林2500畝,并對6.5萬畝退耕還林工程補植完善;示范帶動上,該縣扎實推進亳清河沿線示范片、古城沿黃旅游示范片、華峰示范片區3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建設。
截至目前,在“清”方面,全縣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河渠溝塘垃圾和淤泥、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廢棄物643處5893噸;在“拆”方面,拆除違建、殘墻斷壁、廢棄建筑603處,整治村內亂搭亂建593處;在“改”方面,實施新城、皋落、王茅、英言、華峰等鄉鎮的改廁9235戶;在“種”方面,實施42個森林村莊提檔升級,綠化面積達26.628萬平方米;在“建”方面,完善村莊清潔制度46個。
夏縣:致力打造全國名片
夏縣古稱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近年來,夏縣堅持全域治理,圍繞“爭創全省、全國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目標,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上臺階。
夏縣縣委書記、縣長親力親為帶頭抓,四套班子齊上陣,縣、鄉、村、組四級干部總動員,在全縣形成整治強大合力;因地制宜,在平原區和山區各抓一個片區,帶動了周邊村莊的整治工作;建立起黨員干部帶頭機制、市場運轉機制、村民自我監督機制、媒體曝光機制,起到了既管當下、又管長遠的作用。同時,該縣實施“專業化運營、精細化治理、全域化覆蓋、常態化保障”四個路徑,不斷鞏固和拓展整治成效。
截至目前,該縣財政共投入1.1億元,拆除老舊危房、殘垣斷壁、廢棄建筑8100處21.5萬平方米,清理雜物、堆積物3.6萬處,發動群眾投工投勞4.5萬余人次,國土綠化2.7萬畝,完成率270%,栽植各類苗木200萬余株。
平陸縣:為三千溝壑增色
平陸不平溝三千。
平陸縣把主要干道和旅游專線環境整治作為突破口,把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果樹枝條、廢棄農膜等作為重中之重,著力解決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頑疾問題。
為強力推進整治工作,該縣成立督導組,走村入戶督導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推進到位、發現問題整改到位、整治效果保障到位;縣級領導全部下沉,分片包干,一個村一個村挨著過,一條巷一條巷細致查,看推進程度,看困難問題,看盲點差距;縣級領導的以上率下激發了鄉村干部的工作熱情,真正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該縣拆除違建3009處,清理亂搭亂建7219處、亂堆亂放9695處、亂貼亂畫1.66萬處、農村生活垃圾3萬余噸、村內溝渠垃圾4855噸、畜禽糞污和農業生產廢棄物1185噸,完成農村改廁1.1萬座。
如今,三千溝壑披綠增彩,已非昔日模樣。
芮城縣:春風化雨拆“心”違
近年來,芮城縣按照“十日攻堅、長久堅持、厘清責任、務實作為”的工作方針,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導向,大力實施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5大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
違建拆除牽扯家庭、個人的切身利益,歷來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道繞不開的重大考題。
該縣陽城鎮地處交通要道,以集市為中心,各種門店林立,商戶私搭亂建、擠占道路問題十分突出,部分路面甚至成為個人“寶地”。在拆違攻堅戰中,陽城鎮黨委、政府堅持有違必拆、和諧拆除的工作思路,廣大鄉村干部逐戶發放通知書,與每一個商戶面對面溝通交流、宣講政策、消除抵觸情緒,以“春風化雨”的工作方法,與群眾“零距離”交心交底,既拆“建”之違,也拆“心”之違,做到了“溫情拆違、和諧拆違、安全拆違”。
截至目前,全縣高標準創建衛生城鎮2個,建設衛生示范鄉村50個、省級園林村4個,打造省級美麗鄉村8個,市級美麗鄉村25個,縣級美麗鄉村36個,初步形成縣有帶、鄉有片、村有點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運城市各級各部門,正以銳意進取的精神、鍥而不舍的作風、務實過硬的措施,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為運城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