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鄉關系正從封閉對立走向交流互動進而實現一體融合,如何把握這一時代律動的脈搏,找準接口,主動融入,是千千萬萬個家庭農場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安徽小獵人智慧農場以“鄉村傳統產業對接城市現代需求”的新理念,探索開拓出一條融合城鄉、貫通三產、銜接供需的新路徑。他們以一棵桔樹為基點,從載體和通道雙向發力,全方位、多層次組合打造九條利益鏈,使城市與鄉村資源互動、融合發展;農民與市民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具有“四態共生”的典型意義,即經濟運行的新業態、社會重構的新形態、文化再造的新樣態、生態文明的新狀態。
農場原創性地打造了“九鏈交融”的業態發展路徑,使農業由生產經驗型走向經營智慧型。所謂“九鏈”,即資金鏈、產品鏈、人才鏈、產業鏈、幫扶鏈、生態鏈、誠信鏈、情感鏈和文化鏈。“九鏈”各自發揮功能,多向促進業態升級,成效顯著。一是資金鏈為城市閑散資金流向鄉村找到了通道。農場在合肥市郊租賃500畝荒灘荒坡地,培育1萬棵桔樹,以每棵3000元/年的價格提供認養服務,既巧妙為城市閑散資金開辟了理想的流向通道,也解決了農場投資資金不足的難題。預計農場將在一年內基本收回前期3000萬投資,形成良性的資金循環。一顆桔樹可生長百年,農場坐擁萬戶,其后每年僅認養桔樹一項即可獲凈收益3000萬元,利用城市閑散資金建立起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穩定供應鏈。二是產品鏈使城鄉供需無縫對接。農場從國外引進最優質的桔樹新品種,樹下種蔬菜,棚外養雞鴨,塘中放魚苗。客戶認養一顆桔樹,盛果期可年收約500斤桔子,認養者即為會員客戶,農場每月為會員客戶提供2只土養雞鴨和50個雞鴨蛋的成本價限量認購權,每周為客戶限量提供數十種由客戶自選的綠色有機蔬菜,蔬菜只收種子錢,自己采摘,也可由農場采摘快遞配送,會員還可垂釣并享受前兩條魚免費等多項套裝福利,滿足了會員客戶對生態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三是人才鏈提高了業態創新的知識含量。農場聘請中科大、浙大、安徽農科院、安農大等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學者和教授參與種植、指導經營,帶動一批大中專院校學生實習和就業,提高了農場經營環節的知識含量,使城鄉之間形成穩定的人才鏈。四是產業鏈構建了多元立體業態結構。把果蔬種植、禽魚養殖等一產業態與觀光體驗、休閑垂釣、餐食服務等三產業態緊密結合起來,促進種養加、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克服了傳統農業發展找不到市場、供不了服務的發展瓶頸。五是幫扶鏈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鄉村貧困群體缺資金缺項目找不到脫貧門路,城市有錢人想消費理想的農產品找不到信任渠道,農場為他們搭橋,借精準扶貧的政策機遇,與毗鄰的國家級貧困縣壽縣的一些鄉鎮政府簽訂貧困幫扶協議,規模化組織農戶喂養雞鴨,同時從江西引進五黑雞,指導飼養戶生態養殖,以每只80元的價格定期回收,不僅幫助了3000多戶貧困戶順利脫貧,也使其他養殖農戶增加了收入。在農場萬棵桔樹全部認養的情況下,僅為會員客戶提供雞鴨一項,預計可帶動上萬農戶增加長期穩定的養殖收入。這一做法遵循了市場規則,通過城市居民的消費幫扶貧困戶,使貧富差距得以縮小。六是生態鏈實現了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的有機銜接。農場堅持發展生態種養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家禽飼養不添加人工飼料,回收農戶雞鴨,只要求慢養殖,不講究長多大,綠色生產貫徹全程,以實現產業生態化。農場正在興建一座可供上千人同時就餐的生態餐飲服務中心,將園區建設成集旅游觀光、休閑體驗、科學普及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實現生態產業化。從微觀發力,從基礎做起,這應是我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常態。七是誠信鏈夯實了現代社會建設的基礎。城市居民以按時交納認養費為誠信,農場以提供綠色有機產品、套裝多種福利為承諾,贏得社會廣泛信任,在“不做廣告宣傳,只以口口相傳”的2019下半年試運營以來,客戶會員以合肥為中心,已經輻射到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許多城市,首期種下的3000棵桔樹已經認養一空。農場這一經營模式,使之與客戶形成了雙方都既是客戶又是業主的雙向角色定位。從長遠看,樹是農場的,認養者是客戶;但從短期看,認養者交費的一年內他又是“業主”,農場則是為業主服務的。這種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大大增強了雙方對誠信的共同恪守。八是情感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在種植布局上農場將萬棵桔樹分區建園,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分類命名,“月老樹”園區促進了未婚青年間的交流了解,“夕陽紅”園區搭建起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平臺,“親子游”園區加強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不僅能夠增進客戶之間情感交流,還能增進人們對大自然的情感。從更高層面的哲學意義上看,城市居民帶孩子經常到農場觀察自家桔樹生長情況,體驗辣椒、茄子、南瓜、豆角等蔬菜從種到收全過程,可培養孩子了解一個生命從誕生到成熟的艱辛經歷,從而把握自然規律,不做或少做違背規律的事。日本在城市建有幾千家市民農園,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九是文化鏈彌合了城鄉二元觀念。自1958年我國實行城鄉分治的二元制度以來,二元制度生成二元社會,二元社會又孕育出二元文化。農場多業態、多方式、多途徑地引導市民下鄉,使城鄉隔閡漸消、文化認同日盛,讓人們主動親近農民,積極參與農業,愉快走進農村。一個沒有高低貴賤的城鄉融合文化新樣態正在生成。許多會員客戶紛紛在桔園寫詩作詞抒發愛農敬農情感,創作了《小獵人之歌》《桔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小獵人智慧農場找準自身定位,多視角整合城鄉資源、全方位優化配置結構、綜合性提升農場功能的“九鏈交融”做法,符合現代農業經營發展的價值取向與演進趨勢,值得借鑒和推廣,也給我們諸多啟示:第一,瞄準需求。一是瞄準國家需求,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是國家的愿景、政府的責任和時代的呼喚,這個需求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新契機;二是瞄準城市需求,綠色有機產品消費、閑置資金找出口、人去生態好的地方旅游等都是城市人對農業農村發展的現實需求,對接這個現實需求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動力;三是瞄準鄉村需求,現階段鄉村發展的瓶頸是資金匱乏、農產品四處找市場、農民致富缺門路,把握住這個現實難題,便抓住了鄉村發展的關鍵點;四是瞄準社會心理需求,消費需求越來越向多層次、多方位發展,單一產品、單一業態已經不可能滿足現代社會心理需求,以產品套裝多種福利和多種業態的有機組合滿足多元化社會心理需求是催生市場的重要手段。第二,集成功效。現代農業發展面臨全新的時代背景與競爭條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集成多重功效,方能生存成長發展壯大。從經濟的視角看,農場采用新的營銷模式,使新業態具有強大吸引力。從社會視角看,農場推動城鄉資源流動,重塑新型城鄉關系,破除社會階層固化,使城鄉在情感上接近、行為上互融。從文化視角看,農場以全新的方式和途徑引導市民下鄉,打通城鄉分治的壁壘,讓市民了解鄉村、認識農業、熟悉農民,為破除城鄉二元制度做了基礎性工作。從生態視角看,農場不僅用生態發展理念保育經濟發展,也能使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多重復合型集成功效是農場具有吸引力、親和力和生命力的關鍵。第三,饑餓營銷。物以稀為貴,要保持吸引力就不能無限發展、盲目擴張,必須適度采用“饑餓營銷”,這是一條市場規律。農場依托桔樹發展產業,規模就控制在1萬棵,每個家庭只給認養一棵,不給多認,且一年認養一次,每次交費只交一年,不得多交,相應地會員人數也控制在1萬戶以內。對會員供應生態雞鴨也限制在每一個會員一個月僅可認購兩只,這種數量管控的“饑餓營銷”,使農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第四,保持可持續性。立足長遠,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是農場的生機和活力所在,小獵人智慧農場抓住了這個關鍵,引進的桔樹品種可以收獲果實100年以上,歷經幾代人的生命周期,或可在農場與客戶之間建立穩定的關系,使農場不斷生成向心力、凝聚力,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