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關于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問題的思考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龔一飛 字號:【

  今年春節期間,針對農業農村基層體系有關問題,筆者于臘月廿九下午,到老家——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的農業服務中心進行了調研。通過與服務中心同志聊天,結合本職工作進行了一些思考。

  服務機構基本情況

  五接鎮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部,面積約80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左右,轄8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全鎮以紡織新材料、船舶及鋼結構、槍瞄等為主導產業,農業產業所占比重很小。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現有耕地面積約2.5萬畝,其中規模化流轉面積約1.6萬畝,主要是稻麥兩熟種植,輔以一定的油菜、大豆等油作種植。

  五接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有兩個,一個是農業服務中心,一個是畜牧獸醫站。據五接鎮副鎮長、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趙楠介紹,農業服務中心是綜合設站,由原農技站、農機站、農經站、水利站等站所整合而成,實行鎮政府和區業務主管部門雙重管理,以鎮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現有事業編制9名,設有農經(3名編制)、農技和綠化(3名編制)、水產漁政(1名編制)、農機(1名編制)及其他(1名編制)等崗位;畜牧獸醫站單獨設置,管理體制與農業服務中心相似,現有事業編制2名。同時,農業服務中心和畜牧獸醫站對外又是以“合署辦公”的形式開展工作。

  走訪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目前鎮里所有的事業單位,包括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以及企業服務中心、社會事業中心、建設服務中心,全部入駐鎮便民服務中心(大廳),所有崗位均以半開放形式對外辦公。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李艷梅說,這有兩方面好處,一是更加便于服務農民,他們有什么事情或者問題,可以直接到窗口找農技人員辦理或咨詢,如有必要還可以約定時間去田間指導,解決了以往“門難找”的問題,打通了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二是通過在“陽光”下辦公,讓農技人員自覺接受服務對象監督,推動他們進一步轉變作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為農服務上。

  存在的問題

  任務愈加繁重,工作質量有待提升。鄉鎮綜合設站,實現了人員精簡和力量統籌,但近年來特別是本輪機構改革后,隨著農業農村部門一系列新增職責任務的履行,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的落實任務越來越重。據李艷梅反映,農業服務中心一方面要日常對接落實上級業務指導部門近30個科室、站所安排布置的任務,另一方面還要經常參與全鎮的中心工作,有時候實在太忙,很難做到效率和質量兼顧。此外,對于這次機構改革調整到農業農村部門的農村宅基地改革與管理工作,在鄉鎮一級如何落實的問題,趙楠副鎮長表示,這項任務很重,如果今后明確由農業服務中心承擔,由于沒經驗、沒基礎,缺技術、缺抓手,感到壓力很大,必須加快補齊專業人員缺乏、知識儲備有限、監管手段缺失等短板,才能真正把宅基地工作“扛起來”。

  工作力量不足,服務能力有待增強。工作力量不足主要體現在“量”和“質”兩個方面。首先是“量”不夠。農業服務中心和畜牧獸醫站共核定11名編制,但目前空編3名。而在編8人中,又有1人長期在鎮里重點項目辦借用,實際只有7人在崗,人手不足成為常態。其次是“質”不高。在崗7人中,專業結構相對集中,有4人是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出身,但對于老家近年來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所亟需的設施園藝、特種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專業人員則比較匱乏。同時新鮮力量補充也不夠及時,目前尚無一名“90后”。趙楠說,前幾年通過“三支一扶”項目好不容易進了一名專業對口的大學生,結果今年又考走了。

  激勵保障缺乏,工作動力有待激發。首先是經費保障不到位。目前情況是“有錢養兵沒錢打仗”,限制了服務工作開展。趙楠說,基層農技人員下鄉沒有交通補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導致農技服務最后0.5公里還沒有完全打通。其次是職業發展空間受限。主要還是職稱晉升難,聘上相應崗位更難,有人難免出現“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李艷梅說,鄉鎮農技員最看重的就是專業技術職務,但由于評職稱難,目前農業服務中心只有1人獲評高級職稱資格。

  思考和建議

  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建在農業農村一線,直接面對農民群眾,是落實“三農”政策、推動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這支機構作用發揮至關重要。為此,針對走訪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承擔著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村經營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眾多職責任務。要有效落實好這些任務,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健全機構設置。其中,對于單獨建站的,應積極爭取支持,保持相對穩定;對于綜合設站的,應結合當地農業產業實際,既可實行“大綜合”方式,將相關站所全部整合到一個站,也可探索老家“小綜合”方式,將部分站所整合、個別站所保留。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就是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激發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效能。當前,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管理體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鄉管為主、縣里指導”,另一種是“三權歸縣、服務在鄉”。個人認為,對于實行第一種管理體制的縣鄉,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應積極爭取縣級黨委政府支持,探索依法建立鄉鎮政府農業農村職責清單,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強化對鄉鎮政府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推動鄉鎮政府更加重視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建設,加強力量配備和投入保障。對于實行第二種管理體制的縣鄉,應進一步明確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和鄉鎮政府相關機構的職責邊界,健全制度化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推動提升履職能力。要進一步推動編制資源向鄉鎮傾斜,鼓勵各地創新采取編制“縣管鄉用”等方式,不斷充實鄉鎮農業農村服務機構力量配備。進一步優化基層專業技術崗位結構,適當增加高級崗位,對核定給鄉鎮的高級崗位可探索由縣級業務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動態調整,進一步激發鄉鎮農技人員履職動力。結合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縣鄉農技人員職稱評審條件,創新采取“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等方式,激勵他們在基層扎根服務。全面推進公開招聘和人員聘用制度,選拔符合崗位職責的專業人員到崗工作。推動落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特別是對于承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宅基地和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基層專業人員,應盡快實行系統輪訓。此外,要進一步強化經費保障,推動將基層農技服務、農經管理等相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時足額撥付,保障工作有效開展。

  構建融合服務體系。特別是對于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等,應針對農業規模化發展與小農戶經營長期共存的現實情況,科學界定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與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在發揮基層農技推廣等部門主導作用的同時,通過承擔項目、購買服務、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引導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相關技術推廣服務。同時,還應注重引導廣大農資營銷點規范發揮作用,充分利用他們遍布城鄉、貼近農民的優勢,更好助力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服務。(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人事司)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