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黨建引領凝聚力 鄉村治理有路徑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劍 字號:【

  安徽省南陵縣澄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廣泛引導群眾參與村集體管理、監督、發展、建設等全過程,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形成了生動活潑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澄橋村的治理經驗就是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導、以村民自治為主力、以移風易俗為主線,構建黨群攜手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澄橋村位于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三里鎮東北部,村域面積8.24平方公里,轄23個村民小組,農戶937戶,人口3109人。澄橋村在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經驗、新方法過程中,通過組織構建黨員隊伍工作網格,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著力引導群眾自發整治、自籌資金、自建家園、自管設施,建成有力的隊伍、凝聚大家的力量、形成自覺的氛圍。

  堅持黨建領航

  建設“有力治”的隊伍

  不斷提升村級黨組織戰斗能力。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不斷提升村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明確組織人選、集體資產管理、重大項目、村規民約等10類重要事權,由黨組織主持制定方案、審議通過、監督實施,確保鄉村治理在黨組織領導下全面推進,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在鄉村治理中全面強化。

  全面構建黨員隊伍工作網格。堅持“組織建在網格上、黨員融入群眾中”的原則,構建以黨總支負責統籌、謀劃、指揮建設和治理全局;黨小組負責團結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組建議事領導組、應急分隊;議事領導組、應急分隊負責宣傳政策、動員群眾、協調問題、化解矛盾的三級網格,并分層制定事權清單管理,層層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切實把黨對農村治理工作的領導延伸到基層的每個角落,有效解決了落不細、抓不實的問題。

  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以黨小組為基礎單元,凸顯黨員職責和身份,鼓勵黨員發揮能力特長,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伍幫榮是一名在外務工的退伍軍人,在參與村莊的治理過程中,敢于亮身份、踐承諾,吃苦在前,對身邊群眾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垃圾分類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伍萬友、歐代友兩位老黨員在建設文化娛樂場中主動出讓自家的宅基地、毛竹園2畝余地,做到了關鍵時刻顯擔當。

  突出村民主體

  凝聚“大家治”的力量

  激發村民主人翁的意識。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原則落實到鄉村治理全過程,建立村民小組會議、村民議事碰頭會等機制,從充分發揮群眾主觀能動性的角度,將村里要干的事以黨小組為單位進行廣泛宣傳討論醞釀,就上級計劃實施的重要事項征求群眾意見,對上級決定實施的重要事項爭取群眾支持,村民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激發。

  激勵村民當家人的擔當。倡導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推進楊澇組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堅持引導群眾自發整治、自籌資金、自建家園、自管設施,村民小組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資金6萬余元,自發參與修建錯車停車位、村民廣場等,無償讓出宅基地拓寬道路,主動捐獻風景樹、彩石、怪石、雕塑等裝點村容,把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目前,楊澇組已初步建成花園式村莊,廣大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樹牢村民自家事的認識。引導村民廣泛參與到議事決策、產業發展、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等具體事務全過程,在資金使用方面,全體村民均可以全程介入,做到人人是監理,個個是主人,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在村里設施管護中,村民堅持自己的設施自己管,在集思廣益下,“綠化修剪員”“涼亭管護員”“廣場安全員”等逐一設置和認領,無償維護基礎設施。

  涵養文明鄉風

  形成“自覺治”的常態

  建設一支移風易俗的隊伍。組建了以村“兩委”負責人為帶頭人,“土專家”、新鄉賢、民間藝人等有文化、懂技術、有一定專長和熱心愛心的個人為參與者的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伍,以地方戲、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文化服務形式,把移風易俗的新風氣帶進家家戶戶,培養村民科學文明的良好習慣。

  推出一批積極向上的活動。黨員、群眾代表帶頭,組織成立廣場舞、太極拳等活動隊伍,鼓勵引導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文化活動,杜絕賭博,引領社會新風尚。探索創新載體,構建老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室,開展下棋、普通話朗讀等文藝比賽;利用村文明實踐站作用,開展科普、法律講座等活動,讓文明新風向縱深推進。

  形成一批倡導文明的鄉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載體,梳理好家風、好家訓、好故事,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新澄橋”村規民約。開展孝老愛親、“好婆婆、好媳婦”、平安家庭等評先活動,用村民身邊的優秀典型,激勵引導群眾自覺提升道德涵養,形成了澄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融洽和諧的良好風尚。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