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全力做大做強馬鈴薯優勢特色產業,實現小土豆、大產業、好品牌。
推動良種研發。加強育種研究,在全國率先成立縣級馬鈴薯組織培養中心,利用農業智慧云平臺和智能肥水一體化設施生產微型薯。在豐谷云農科技示范園開展馬鈴薯新品種對比試驗,篩選適宜二季作區生長的馬鈴薯產品。建設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年產脫毒種薯2000萬噸,脫毒良種普及率達到100%,穩步提升馬鈴薯種業發展水平。自主選育的“科薯6號”“滕育1號”馬鈴薯新品種通過山東省新品種審定。馬鈴薯單產水平持續提升,最高畝產達7.6噸。
筑牢科技支撐。成立滕州市馬鈴薯品牌培育產業發展研究所,與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共建關系,共謀馬鈴薯產業發展。首創拱棚高效栽培技術,雙膜、三膜、四膜栽培面積達到40萬畝,推廣使用配色地膜、秸稈生物反應堆、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真正實現生態高效。制定滕州馬鈴薯團體標準、無公害、地標規程3項,主持研制出口春、秋馬鈴薯良好農業規范作為山東省地方標準發布。
加大主食開發。開發獨具特色的馬鈴薯鏈條經濟,推進馬鈴薯精深加工和主糧化食品開發,提高馬鈴薯產業的競爭力。結合馬鈴薯產品特性和居民消費習慣,保留和推廣民間傳統制作方法,改進創新馬鈴薯主食加工工藝和關鍵技術,開發出具有滕州特色的馬鈴薯食品,逐步讓馬鈴薯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挖掘文旅資源。做好文化創意、文化嫁接、文化包裝、文化宣傳相結合的文章。在界河鎮建成全國首家馬鈴薯主題文化公園和土豆文化館,開展了馬鈴薯農事體驗、美食、觀光、風情攝影等活動。做好滕州馬鈴薯動漫、影視、文藝開發,宣傳普及馬鈴薯知識,傳播馬鈴薯文化。實現了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建成了獨具特色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新模式。
強化人才保障。建立滕州市馬鈴薯產業發展專家智庫,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產業發展顧問,在品種選育推廣、科技協作攻關、主食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以服務機構為依托,著力抓好職業經紀人與高素質農民的培養。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百千萬”工程,建立200余家農民培訓學校、高素質農民俱樂部,定期開展培訓, 提高廣大基層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拓展銷售渠道。形成了以中國(滕州)馬鈴薯交易中心為龍頭,專業市場、產地市場為依托,季節性臨時市場為補充的交易市場體系,物流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和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馬鈴薯中介運銷組織達800余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全市大小恒溫庫130余座,低溫倉儲能力達60萬噸。與中國薯網、上海農信合作,共同開發建設中國(滕州)馬鈴薯大數據中心及馬鈴薯指數體系。與家家悅超市、京東商城、申通快遞合作,開展產地直供、農超對接,實現了馬鈴薯產供銷、儲運加全產業鏈布局和線上、線下共同開發。
培育知名品牌。加強政府引導,通過市場手段,有序整合、培育馬鈴薯知名品牌。開展滕州馬鈴薯區域公用品牌包裝設計大賽,量身定做“二維碼”等識別信息,實行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標準,不斷提升公用品牌影響力。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引導企業積極創建自主品牌,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達到36個。滕州馬鈴薯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品牌價值158.52億元,全國菜用馬鈴薯第一品牌形象逐步確立,不斷擦亮。
(作者系山東省滕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