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從北京回到湖北的第43天,我無乏力發熱咳嗽等癥狀,家人都很健康。自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湖北其他各地相繼施行封城管控措施,湖北人民犧牲正常生活已有一個多月。從一個月前每天數千病例被確診的爆發式增長,到如今已初步控制住疫情,這是一場沒有硝煙但驚心動魄的戰爭。在疫情嚴峻的當下,除了疫情本身帶來的恐懼外,我更能體會到,個人在面對疫情時應該做出怎樣的抉擇,應該對社會承擔怎樣的責任。
從蔓延到暴發
疫情呼嘯而來
同往年一樣,我們一家踏上了回湖北老家過年的幸福旅程,這一天是農歷臘月二十四(1月18日)。按照慣例,我們會先到武漢短暫停留幾天探望長輩。回去之前,網上其實已有一些“武漢出現不明肺炎”的相關報道,為了家人安全,謹慎起見,回程途中我們一家老小全部戴上口罩,路上也盡量少飲食,以免頻繁摘取口罩。同一趟列車上,幾乎沒有其他人佩戴口罩,我們一家顯得有點特殊。列車準點到達武漢,正值春運,火車站內人山人海,戴口罩的人寥寥無幾。
1月20日起,新冠肺炎的相關新聞報道陡然增多,特別是鐘南山院士提示該病毒存在人傳人的情況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專家組建議“現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武漢這個城市仿佛一瞬間就被按下暫停鍵,沒有了昔日的熱鬧場景。
那幾天,武漢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身處其中,我也一天比一天焦慮。當看見路上行人均已戴上口罩時,當感覺空氣中可能漂浮著病毒而不敢貿然開窗時,當看見各種社交圈里有人因病無法入院而發布求救信息時,我感覺事態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22日早上,我們按原計劃從武漢駕車回隨州老家。不同于往年的是,這次回家少了一絲興奮,多了一分緊張。車子行駛在武漢市內時,我們沒有打開車窗通風,甚至連空調通風都不敢打開;車內,我們每個人依然戴著口罩,連大聲喘息都不敢;高速路上,我們也未在服務區停留休息。不知是因為時至年關返鄉人群原本就多,還是因為突發疫情導致人們想要暫時離開武漢,那天高速路上的車輛異常密集,原本2個小時的路程,我們開了3個多鐘頭才安全到達。可能是因為真的回家了,突然感覺到自己的心情輕松了很多,不像在武漢時那般壓抑。
那天隨州的大街小巷、商場超市,人群熙熙攘攘,還在熱鬧地辦著年貨,這些景象似乎在提醒我,馬上要過年了!但我不敢掉以輕心,畢竟家中有老有小,我一再要求家人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迫不得已需要出門時必須佩戴口罩,回家勤洗手。
23日早上,一覺醒來打開手機,滿屏都是武漢即將封城的消息。一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即將關閉對外通行通道,這在整個新中國的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疫情的發展態勢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
這個時代,網絡高度發達,新聞傳遞沒有一絲阻礙。當天,便感覺到隨州路上的車輛、行人均在減少,佩戴口罩的人在變多;超市、藥店里的各類防護用品一搶而空;很多酒店在這一天主動打電話詢問顧客是否取消預定的團年飯;家人、朋友也不約而同地把登門拜年改作電話或微信拜年。一夜之間,所有人都開始警覺、警惕。
疫情快速發展,到2月4日,隨州一天新增病例183人,累計確診641例。作為一個只有220萬人口的小城市,確診人數占比上卻僅次于武漢,而本地僅有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這無疑讓隨州人民陷入一陣恐慌。而就在那時,不論是身在隨州還是外地、甚至身在海外的隨州人,都在網絡上積極發布、轉發各類求助信息。隨著外界對隨州的關注度升高,隨州人民也盼來了期望已久的醫療救援隊和各種救援物資。2月16日,隨州疫情達到高峰,累計確診1267例。當天,全市范圍內開始施行最嚴格的交通出行管控,對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小區、樓棟進行封閉,所有小區生活物資由社區及物業統一配送。情況雖然嚴峻,但各方面的保障逐步跟上并完善,大家的情緒也都相對穩定。
從專家到普通人
眾志成城
疫情之下,多少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突遭變故:女兒追隨母親的靈車,大喊媽媽,聲聲催淚;在豆瓣上記錄日常的小姑娘,最后的文字卻成了一家三口全被感染且家人不幸去世的記錄;武昌醫院院長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妻子跟在殯儀車后的哭聲撕心裂肺;湖北電影制片廠常凱一家四口12天內相繼去世;協和醫院29歲醫生彭銀華原本正月初八舉辦婚禮,請柬還在辦公室抽屜里,結果在一線不幸感染去世,留下有孕在身的妻子。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看到了專家們親自來到一線抗擊疫情;全國各地醫護人員一批批地到武漢支援;16個省“一省包一市”全力支援武漢以外的地市州病人救治工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地加速建設,和疫魔較量;還有全國各地熱心人士捐資捐物。所有人都在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隨州,當我們需要權威聲音的時候,鐘南山、李蘭娟這些專家站出來發聲,讓老百姓心中不再恐慌;當我們需要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的時候,隨州廣大醫護人員不顧生命危險主動請戰、日夜堅守,江西醫療隊逆行而上、守望相助;當我們需要醫院集中隔離、集中醫治的時候,千名志愿者迅速集結、協助改造完成隨州版“小湯山”醫院;當我們需要社會援助、物資保障的時候,一筆筆愛心捐款匯向隨州、一車車救援物資馳往隨州。
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也是我們國家變得強大的基礎。
從家里到家外
無怨無悔
2月25日,隨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面向社會專項招募社區一線防控志愿者,招募對象為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未返崗人員,以及外地機關企事業單位滯留未返程人員等。看到通知后,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幾天后,等來了工作人員的通知,要求我于2月29日早上到社區報到,參與“楚天明珠花園”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楚天明珠花園”是隨州城北的一個老舊小區,目前有住戶2200多人,由于現在隨州市采取人員和街區封閉管理,每天有大量的生活物資要調配進入小區,社區管理和防控壓力巨大。作為志愿者,我的任務主要是巡邏、勸導小區內居民不要隨意外出和聚集,同時也要盡力滿足小區內居民的各種需求,耐心給居民講解防控政策、宣傳防疫要求,穩定居民情緒。
在社區巡邏過程中,時常碰到抱怨在家里封閉時間太長而下樓閑逛的居民;有趁領取生活物資時,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閑聊的;更有甚者,此時依然不戴口罩并在外逗留。通過這些天的工作,我深刻體會到社區的防控壓力有多大。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我們決不能松懈大意,因為諸如此類不理解、不遵守防控規定的人還有很多。如果放任他們隨意出入,后果不堪設想。要做好一名志愿者,首先就要做好社區的“守門人”,其次通過對疫情防控政策的宣傳,爭取小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另外還要想百姓之所想,積極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認真解答、解決居民的每一件民生小事,直至居民滿意為止。
在城市高樓林立的網格玻璃窗內,疫情也許暫時鎖住了自由,但鎖不住相互支撐的愛與春天即將來臨的希望。曙光已經初露,勝利就在前方;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必會到來。
(作者單位:中國農村雜志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