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河北省辛集市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馬家莊。村莊不大,人口不多,全村301戶1070人;村風文明,民風淳樸,村民以種植果樹為主,兼職外出打工,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萬余元。
今年回到家,站在街口一望,村莊大變樣。村莊干凈整潔,主干道兩旁修葺了花池,栽種了花草;胡同里修整了路面,清理了柴草;村內廣場更換了健身器材,修建了供群眾休憩的涼亭。村里的柴草垛不見了、村口的殘垣斷壁消失了、各家門前的私搭亂建沒有了……這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成果,作為一名農業農村系統的干部,心里滿滿的自豪。
街頭放著的一個個新型垃圾桶吸引了我的注意,不禁感嘆農村也有了和城市一樣的垃圾桶。在我的印象里,村里垃圾處理形式隨農村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也在發生著變化。每一種垃圾桶都折射出當時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垃圾處理能力,各有時代特點。
三種垃圾桶
背筐。20世紀90年代,我上小學。村里沒有統一的垃圾存放點,每家每戶先將垃圾存放在自家,村民根據方便就近的原則,自行處理,隨意傾倒。記得在自家院子的犄角放著一個用藤柳編制的背筐,用來存放家里的生活垃圾。垃圾存滿了,父親就背著筐到村邊倒掉。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富裕,沒有太多的垃圾。家家養豬喂雞,殘羹剩飯都用于飼養畜禽。建筑垃圾也不多,那些磚頭瓦塊多用于填補胡同、院子的坑洼不平之處了。生活垃圾主要是清理屋子院落的一些塵土、落葉、雜草,以及北方冬季生火取暖產生的煤渣。
水泥池。2004年,我上中學。馬家莊村被列入河北省首批生態文明村創建名單。村里平整了街道,修建了固定垃圾池,新建了文體廣場。在這次創建活動中,我們村第一次有了固定垃圾存放點。村里在主要街道上分段修建了12個U型水泥池,村委會每月派人清理一次。那時候,農村的生活逐漸富裕,產生的各類垃圾也越來越多。當時沒有垃圾分類的概念,不管是餐余垃圾、生活垃圾,還是建筑垃圾,村民都一股腦兒倒進垃圾池。慢慢地,由于清理不及時,固定垃圾存放點周圍污水橫流、蒼蠅亂飛、臭味熏天,12個垃圾池成了12個垃圾堆。再到后來,居住在垃圾池附近的村民,在垃圾池旁邊樹立起“禁止倒垃圾”的牌子。最后,村委會一年清理一次垃圾,垃圾池周邊的村民無法忍受垃圾堆的困擾,自行將垃圾池拆除。村民們又“各顯神通”,自己找地處理垃圾。
垃圾桶。如今,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部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進,我們村的面貌再次煥然一新,村里的垃圾桶又變了模樣。據了解,2018年辛集市推行第三方垃圾清理行動,北控城市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控公司”)和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環衛”)中標承包。北控公司主要負責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服務,桑德環衛主要負責農村垃圾的清掃、運輸、處理服務。桑德環衛按照村莊人口數量,為每個村配置了保潔人員、垃圾清運車、新型垃圾桶、清掃工具。我們村共有10個垃圾桶,2名保潔人員,2臺垃圾清運車。村內實行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和餐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建筑垃圾倒入村內垃圾傾倒點,由桑德環衛每天統一清運處理。在跟保潔人員聊天中了解到,每名保潔人員每月工資1000元,負責清掃村內主要街道,管理維護垃圾桶,協助進行垃圾分類。保潔人員對新型垃圾桶贊不絕口:“這種垃圾桶密封性好,不產生異味,不招蚊蟲,占地小,放在誰家門口也沒意見。桑德環衛每天更換一次垃圾桶,干凈衛生!”
三點思考
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前兩年各地區以改廁所、治污水、清垃圾為主要手段,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結合我村村容村貌的變化和調研了解,談談自己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簡單的思考。
處理好前期建設與后期管理的關系,要建立長效機制。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狀并不難,難的是要讓農村人居環境一直美。以我們村為例,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生態文明村建設,農村環境經歷大整治,又建廣場又修路,村民居住環境有了變化。但是由于缺乏后期的管理和常態化的保障機制,廣場設施壞了無人修、垃圾池變成了垃圾堆,美麗鄉村又回到了原來模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定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做到建設、管理“雙到位”,既要建好又要管好。要結合各村實際,建立專項保障資金,抓好后期管理維護,系統謀劃、久久為功,切實改變農村面貌。
處理好方案設計實施與農村實際的關系,要堅持農村特色。村黨支部書記在介紹中提到:“改造廁所時,設計的是沖水式,咱們村還沒有實現24小時供水,沖水式廁所利用率不高。”保潔員抱怨:“推廣垃圾分類是好事,但農村老百姓不懂啊,鄉親們把垃圾倒錯了,桑德環衛公司就不給運走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城市有城市的特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要注重農村的實際,不能簡單照搬城市建設的方法。方案設計上,要契合農村特色,從農民角度出發,符合農村實際;執行操作上,要以簡單可行,好用管事為主。
處理好“面子”與“里子”的關系,要做到內外兼修。調研中鄰居講道:“村里修廣場、清街道,這都是好事,但是鄉親們最著急的是自來水管道老化和沒有下水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要解決農村面兒上的臟亂差,做到“面子光”;也要著力解決好農村管道鋪設、線路架設等問題,做到“里子實”。要從老百姓實際需求出發,出實招、干真事,不搞脫離農村實際的形象工程,不做只管地上不管地下,只看現在不管將來的表面文章。注重提高村民素質,改變陳規陋習,樹立良好風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做到有硬件的改善也要有軟件的提升,讓農村的“顏值”與“才華”并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步,這一步要走穩、走踏實。山好、水好、環境好,農村終究會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