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織牢織密基層醫療網 守護鄉村振興健康線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歐陽儒彬 字號:【

  健康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村醫療服務供給水平與億萬農民朋友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鼠年春節的熱鬧祥和。春節是返鄉高峰,農村地區人口大量增加,農村地區醫療條件比較薄弱,不少農民群眾防護意識、防控能力相對薄弱,農村醫療戰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深入了解農村醫療衛生情況,我利用春節假期,就農村醫療基礎條件、設施配備、人才隊伍和政策保障等方面,電話聯系了在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江西、云南等省工作生活的親朋好友,并上網查找了相關材料。總的來看,農村的醫療保障體制日趨完善,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日益規范,農村醫療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但仍存在農村醫療設備落后、藥品稀缺、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匱乏等問題,完善和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任重道遠。

  “三缺三低三不足”是制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農村醫療“三缺”問題普遍。

  缺醫療設備。由于衛生資金投入不足,農村醫療機構普遍存在醫療設備短缺的情況,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安徽省岳西縣大部分村衛生室醫療設備、辦公設施、辦公電腦還是10年前統一配備的,部分設備設施已經老化,部分村衛生室診療設備仍憑“老三樣”——聽診器、血壓器、體溫計,只能看看感冒等小病,像檢查血常規、心電圖之類的項目至少要到鄉鎮衛生院或縣醫院。河南省鄭州市侯寨鎮衛生院2012年購置價值25萬元的彩超機,至今仍在使用,但經常出現故障,已不能滿足日常診療需要。

  缺鄉村醫生。從目前來看,全國有144萬在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村都有鄉村醫生,個別村沒有鄉村醫生。受農村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壓力大以及村醫招聘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愿意到農村工作的醫生越來越少,鄉村專業醫療人員短缺問題越來越突出。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坊鎮現有居民11.4萬人,轄區內有1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村衛生室,1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現有鄉村醫生60人,按照國家每1000人配備1名農村醫務人員的標準,還缺54人。吉林省吉林市鄉鎮衛生編制3296人,在編2651人,缺編645人。河北省樂亭縣每個村的醫療點都只有一名醫療人員,并且沒有接班人。

  缺藥品。當前,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室的藥品均嚴格執行基本藥物目錄,實行零差率銷售,但不少群眾反映,村衛生室的藥物品種較少,常用藥如三九感冒靈顆粒、史克腸蟲清、三九皮炎平、云南白藥等村衛生室無法提供,治療慢性病的常用藥品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復方利血平片、尼群地平片等藥品村衛生室時有時無。一般村衛生室的藥品均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采購,需要先打報告申請,然后鄉村衛生院采購,許多基本藥品不能及時補上,一定程度耽誤了病人治療。此外,受一些村莊偏遠、交通成本增加等影響,部分藥品在一些村衛生室銷售的價格比社會藥房零售價格還高,群眾對此反響強烈。

  鄉村醫生“三低”問題突出。

  工資水平低。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廣、任務重,全年工作無假期,個別村衛生室僅有1~2名村醫,不僅要給病人看病打針,對各項慢性病患者、孕產婦、精神病患者等建立健康檔案,還需要定時隨訪,督促留守老人按時吃藥等,工作強度特別大,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捉襟見肘的工資。安徽省蕭縣于莊村張大夫認為村醫的收入與工作量嚴重不匹配,鄉村醫生不僅要每天連續工作12個小時以上,晚上有病號還需要隨叫隨到,每月工資卻不到3000元。河北省樂亭縣農村醫療點人員平均每天工作8~12個小時,全縣80%的醫療點村醫的每月凈收入在1100~1200元之間,20%的醫療點在3000元左右。

  學歷水平低。由于鄉村交通不便,工作環境差,不少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寧可到縣城私立醫院工作,也不愿意到鄉村工作。各地鄉村醫生學歷、職稱層次普遍不高,高學歷、高層次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吉林省白城市2018年全市鄉鎮衛生院共有衛生人員數2417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比不足10%,副高級以上專業職稱人員占比不足6.2%;樺甸市鄉村醫療人員大專上學歷人員僅占14.5%,對新技術、新手段的掌握水平不高。云南省嵩明縣村醫學歷普遍為中專,個別是大專學歷;小新街鎮衛生院現有24名村醫,持有正式大專學歷的僅4人,占比不足20%。河北省樂亭縣農村醫療點人員均持有從業資格證書,但大學本科以上村醫占比不足10%。

  業務水平低。鄉鎮醫療機構主要對一些常見病及輕度外傷、表面癥狀進行相應處置,急腹癥、深度癥狀等重大疾病及部分外科手術無法處置,加上平時各級組織對鄉村醫生培訓的相對較少,鄉村醫生由于自身理論水平、臨床經驗的不足和臨床輔助檢查的限制,有時難以準確鑒別和及時判斷疾病的預后轉歸,從而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河南省永城市村醫王某反映,他從醫20年,每年參加衛生系統組織的衛生知識培訓,對常見病還能應付,但治療老人和小孩時總感到力不能及,有時不敢治療。安徽省蕭縣石林鄉中心衛生院主要負擔一般常見病的初步診治,由于缺少專業婦科、口腔科、康復科醫師,診療科目無法開展。2019年度全年農民就醫人數1.5萬人次,主要就診為43種特殊疾病外的一般常見病,較重病情直接推薦到縣級以上醫院就診治療。

  農村醫療工作“三不足”亟待解決。

  經費投入不足。當前,部分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經費不足,人員工資保證難等問題仍然存在,經費短缺難題較為突出。河北涿州松林店鎮中心醫院負責人表示,因基本藥品零差價銷售,醫療收入基本為零,收支無結余,無法保障鄉鎮醫生績效考核獎金的發放。由于基層衛生院收不抵支,云南省嵩明縣曾發生多起基層衛生院廉政案件。前兩年,由于正處于醫保結算制度改革,衛生院需墊支部分資金,醫療費用報銷款項不能及時到位,致使衛生院無流動資金墊付診療和報銷,對醫院的日常業務工作造成影響,部分鄉鎮衛生院在醫院收不抵支,正常工資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基層衛生院負責同志因吃“回扣”倒在供應商的“糖衣炮彈”之下。

  辦公用房面積不足。按照國家關于標準化村醫務室建設的工作部署,村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120~150平方米、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安徽省岳西縣標準化村衛生室大部分為2007-2011年建設,業務用房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下,占地面積大部分在120平方米左右,難以達到國家標準。河北省樂亭縣農村醫療點使用面積從4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不少醫療點就醫環境不夠舒適。吉林省遼源市壽山鎮衛生院,轄區內服務人口近4萬人,按照國家要求衛生服務用房面積應達到1600平方米,而實際面積為934平方米,服務面積尚存缺口。

  政策宣傳不足。由于農民醫療衛生知識匱乏、健康意識不強,很多農民認為衛生室、衛生院等醫療機構都是生了病才去,加上農村衛生政策宣傳還不夠廣泛深入,農民群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政策規定了解不多,很少人會到醫療機構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了解,往往有表征出現了才就醫,耽擱了就醫的最佳時間。或者小病不用看,隨便買點藥吃,藥不對癥拖延治療,導致小病變大病,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難以達到良好效果。

  以“四加強”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要加快補上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短板,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進一步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強農村醫療硬軟件建設。依據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承擔的主要職能職責,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投入力度,按照基礎設施標準化、診療設備標準化和信息網絡標準化的原則,加快完善鄉鎮衛生院的軟硬件設施,及時更新必要的醫療設備,努力解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院診療設備落后問題,切實改善鄉村醫生的從業環境和服務條件。

  二是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按照不低于當地鄉鎮公務員工資標準,加快制定鄉村醫生相應待遇政策,將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養老、醫療等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探索建立“鄉聘村用”村醫制度,按每行政村1名的標準核定鄉鎮衛生院編制人員指數,專用于村衛生室人員補充,享受所在鄉鎮衛生院在崗職工同等待遇。實施鄉村醫生“訂單定向培養”,從農村高中畢業生和在校生中選送到市縣衛校定向培養大中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生,畢業后安排到村衛生室工作。加大基層醫務人員培養力度,通過在職學習、學歷教育、召開例會、舉行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村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

  三是加強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規范藥物采購統一,充分考慮基層實際,將藥效好、價格低廉、受群眾歡迎的藥品列入采購目錄。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根據當地居民和村衛生室實際需要,鄉鎮衛生院按規定采取應急采購、代購慢性病用藥等辦法,以滿足村衛生室藥品供應。建立巡診制度統一,對服務人口多、村醫缺乏的村衛生室,由鄉鎮衛生院合理安排人員開展巡診服務,確保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落實。由鄉鎮衛生院對轄區內村衛生室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建立健全鄉村醫生工作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定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村衛生室財政補助、鄉村醫生績效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據。

  四是加強農村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每年可根據季節變化、疫病發生的特性和重點人群,確定農村醫療衛生政策的宣傳主題,充分利用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新技術,以地方戲、快板等農民朋友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農村衛生知識,通過開展發放明白紙、擺起宣傳牌、舉辦巡回義診、評比文明衛生戶等活動,全面提高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進一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以居民健康檔案為依托,重點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跟蹤治療,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轄區居民充分享受到基礎的健康保健服務。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