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熟地穿梭在香菇種植大棚里,戴著口罩的楊花,和工友們一起麻利地采摘香菇。這是近日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洪廣鎮金富蔬菜產銷合作社的復工一景。
楊花今年31歲,是洪廣鎮欣榮村村民。2012年6月,在寧夏生態移民工程中,楊花一家從固原市原州區遷出,在欣榮村開始了新生活。不止楊花家,欣榮村全部是從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搬遷來的。
“疫情對我工作沒有啥大的影響。”楊花說。在該合作社,除楊花外,還有二十多位工人,大多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按照慣例,每年春節,合作社都會安排工人休息。但今年發生疫情,大家無法出遠門,紛紛要求來上班。于是合作社就一邊做好防控,一邊組織復工。
同樣是在欣榮村,榮耀制衣扶貧車間里一片忙碌。40多名戴口罩的工人專注地操作著縫紉機,時不時地奏出“嗒嗒嗒”的聲音,樂曲一般在車間里回響。與此同時,在車間穿行的還有給予指導的技術人員。
“本以為受疫情影響,扶貧車間短期不會開,沒想到這么快就復工了,而且車間里防疫措施很到位,我們都很放心。”車間工人白強強說。
2019年年底,榮耀制衣有限公司入駐欣榮村村頭車間,主要生產女性內衣。今年3月1日,榮耀制衣正式復工,招聘移民村適齡村民并對其培訓。之后,該公司還將陸續在欣榮村招聘300名新員工。
疫情下“欣欣向榮”的欣榮村只是寧夏復工復產忙的一處縮影。截至3月5日,全區306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103家,就業務工323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610人;全區303個扶貧龍頭企業,已復工175個,就業務工17363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764人。
在推動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的同時,寧夏也在有序推進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截至3月5日,西吉縣19個鄉鎮“見犢補母”養牛項目、偏城鄉下堡村“四個一”林業產業項目、新營等三鄉人飲互聯網改造提升項目,原州區高品蛋雞養殖項目、彭堡鎮露地蔬菜育苗項目,同心縣韋州鎮舊莊高效節水項目,紅寺堡大河鄉龍興村高標準農田項目,中寧縣太陽梁德勝村、隆源村鹽堿地改造項目、喊叫水鄉肉牛繁育場續建項目等145個扶貧項目已開工建設。
家門口的扶貧企業、扶貧項目風風火火,能在家就業的村民受疫情影響較小,但無法在家就近就業的村民該怎么辦?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四村村民禹恒富給出了答案。
受疫情影響,禹恒富擔心找不著工作。此時,興慶區政府急人之所急,與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公司積極對接,采取網上面試方式招工。目前,月牙湖鄉100余人已與福建廈門市、江西南昌市和山東青島市達成用工協議。經協商,交通費用由企業承擔,員工到達用工地后經體檢、培訓后即可上崗。禹恒富成為其中一員:“我一定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爭取早日讓腰包鼓起來。”
為破解疫情期間,企業開工推遲、招聘會停辦、出行難等導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難的問題,使更多村民能夠外出就業,寧夏推行就業服務“不打烊”、網絡服務不停歇的線上職業介紹服務,加大企業用工信息收集發布;挖掘區內外就業崗位,積極與福建、內蒙古、天津、新疆、甘肅、陜西等省市區協調,落實就業崗位;在去年購買7000個公益性崗位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3000個公崗,為吸納就業提供幫助;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等機制,充分發揮勞務中介組織、勞務經紀人作用,“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目前,寧夏全區已有6.73萬人實現轉移就業,其中農村貧困人員占5%。為了解決疫情期間交通困難問題,各地采取包車、包機的“點對點”服務幫助務工人員就業。已包車165輛(次)輸送3013人,包機4架(次)輸送598人。
(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