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用生命踐行為民初心——倒在戰“疫”一線的黨支部書記畢新軍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榮新 王明霞 字號:【

  3月16日,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東街道畢家居委會1400多名居民來說,是個痛心的日子。經過19天努力搶救,畢家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畢新軍最終還是告別了他一心守護的父老鄉親,將自己53歲的生命定格在了戰“疫”一線。他用忠誠和擔當,踐行了自己在2012年12月入黨時的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一切為了群眾”就是工作的標準

  時針撥回到2018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時的畢家居委會正處在村居改造、拆遷建設的發展關鍵時期。畢家居委會共有486戶1400多口人,十年間經歷過多次拆遷。一邊是村居發展的“車輪”不能停步,一邊是如何讓群眾理性分析,享受政策“紅利”的最大化。當年10月22日,曾任居委會委員、黨支部委員等職的畢新軍臨“危”受命,被市東街道任命為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面對村情、民情交織,問題、矛盾羅列,平房、樓房并存,作為“當家人”的畢新軍義無反顧挑起引領發展的重擔,工作一項項推進,問題一項項化解。

  為了讓群眾搬出破舊平房,盡快住上新樓房,讓村居融入城市,自2019年初開始,畢新軍不斷通過微信群、黨員會、大喇叭等方式宣傳棚改政策,給群眾分析發展形勢。同時,他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了解群眾的訴求和想法。

  建設幸福家園,這既是畢新軍的愿望,也是當地群眾的夢想。2019年9月,畢家居委會又一次啟動棚改任務,這也是居委會改造拆遷的最后一塊“陣地”。

  畢新軍在拆遷協議簽約過程中,帶領工作組成員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宣傳棚改政策,長時間盯在一線熬紅了眼。村里很多高齡老人行動不便,無法到現場簽約,他就當起“專職司機”,開著自家的車管接管送。村里有人因為分家問題不肯簽合同,他就又跑前跑后當“和事佬”,說干了喉嚨,跑細了腿。

  最終,在畢新軍的帶領下,僅用2天時間完成353處院落10萬余平方米房屋協議簽訂工作,騰空土地近400畝。畢家居委會棚戶區改造是街道當年體量最大、拆遷戶數最多的,也是全區難度系數最高、解決遺留問題最多、騰空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項目。整個拆遷過程中沒有出現一起上訪事件和不穩定因素,為市東為民棚改、和諧棚改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畢家居委會集體收入不足,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畢新軍經常為村集體墊付水費、電費等。為了方便拆遷的老年人生活,畢新軍提議并經集體研究,放棄居委會老年公寓每年15萬元的租金收入,專門安置居委會拆遷戶的老人。不管集體收入多難,他堅持每季度按時為居委會380余名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118名7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時都會送上生日蛋糕,這些他都作為大事兒記在心里……

  畢新軍常說:“不忘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就是我們的工作標準。”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居委會有啥事,一個電話,畢新軍馬上趕過去,就像群眾的親人一樣。”與畢新軍一起戰“疫”的戰友、市東街道如意湖社區副主任、畢家居委會包村干部蘇憲軍說。

  強忍病痛“釘”守疫情防控一線

  1月24日晚,是除夕之夜。在萬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因為來勢洶洶的疫情,山東全省拉響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一級響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體村民注意了,現在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大家要重視起來,不要聚集,不要串門……”正月初一早晨,畢新軍的聲音通過擴音喇叭在居委會上空循環播放,提醒居民做好自我防護。

  村大人多,住得分散,操心事就多,畢新軍就像釘子一樣把自己“釘”在了抗疫一線。防控值守既是責任,也是使命。

  大年初二,為了防控人員出入,畢新軍帶領居委會“兩委”成員、黨員、群眾代表43人分組工作。在畢家小區、老年公寓門口分別設置了兩個值守勸返點,分成七個小組分兩班24小時輪流值守。安排妥當居委會防控事務后,晚上回到家的畢新軍,才感覺偏左側的前胸、后背以及腰部長滿了疙瘩異常刺癢、疼痛難忍。

  初三上午,在崗位值守的畢新軍,抽出點時間到小區沿街診所進行診治。醫生診斷為帶狀皰疹,并給出了輸液治療10天、多休息的建議。

  面對當時疫情的嚴峻形勢,畢新軍考慮到居委會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在崗位上,他一邊開展工作,一邊吃藥堅持。

  “看到他值守時疼痛的樣子,我們曾多次勸他到醫院治療。他說,‘現在疫情防控要緊,堅持堅持,吃點藥就慢慢好了’。最后吃了20多天的藥才慢慢恢復。”畢家居委會黨支部委員劉建華說。

  春節值守期間,室外寒氣逼人。考慮到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畢新軍帶領“兩委”干部起早摸黑,盯靠值班,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要求。

  遇到群眾對疫情防控不理解、不配合時,他就苦口婆心地解釋。當體力不支時,他就在沒有暖氣的辦公室稍微休息一下。有的群眾不便出門購物,他又當起了“代購”,每天送貨到家。特別是對孤寡病殘人員,安排專人一對一幫扶,最大限度確保全體居民的安全。

  “他跟大家一樣,每天早上6:30到崗,晚上10點以后才回家休息,有時甚至堅守到凌晨。”黨支部委員張友說。

  “疫”線奔跑累倒在老年公寓

  畢家居委會老年公寓住著84位70歲以上老人。俗話說“八十老翁如頑童”,老年公寓人員多且實行封閉管理,是個難管理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任務最重要的區域。

  2月27日,是畢新軍在奮戰“疫”線的第34天。早晨6點多,他把小區值班的事安頓好后,帶領村“兩委”成員等人急忙來到老年公寓。根據公寓布局,重新劃分出物資緩沖區、隔離區和生活區等區域。并安排專人每天定時消殺,協調超市每日定時派送蔬菜、新鮮瓜果等食品,盡最大可能保障老人的生活。

  畢新軍選定的隔離區用房,是一個20平方米的閑置雜物間,堆放著沙發、床等設施,為盡快騰空,畢新軍與其他人一起動手,搬家具,清理衛生,一直忙到中午12點才吃中午飯。

  為了便于公寓管理,讓老人們清楚設置的每個區域,下午3點,負責打印老年公寓防控區域標識的蘇憲軍,接到畢新軍的電話。在值守點集合后,與劉建華三人一起趕往老年公寓,心細的畢新軍同時還給老人們帶了100個防護口罩。

  貼完標識后,看到老人們有聚在一起聊天的,有不戴口罩的,畢新軍覺得有必須再把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說一下:“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希望各位大叔大嬸都理解和配合,一定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不要湊在一起拉呱聊天……”話還沒說完,畢新軍突然直挺挺地后仰,倒在了地上。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家措手不及,住在老年公寓的86歲老母親也親眼目睹了自己兒子倒下的一幕。人工呼吸、打120……緊急施救,現場忙成一團。

  4:10分,救護車趕到現場,將畢新軍緊急送往濱州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確診為因勞累過度,引發腦溢血。“他平時大大咧咧,干起工作風風火火,真是沒想到他會倒下。”蘇憲軍說。

  畢新軍關心著每一位居民,父老鄉親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的突然倒下,牽動著居委會每一位居民的心。經過19天住院緊急搶救,實施了2次手術,多次邀請外地專家通過現場、視頻等方式會診,調整治療方案,但最終沒有挽回畢新軍的生命。

  在疫情防控這份責任和擔當面前,畢新軍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疫情期間,在他所守護的畢家居委會這個“陣地”上,未出現一例輸入性病例和疑似病例。

  (作者單位:李榮新,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融媒體中心;王明霞,濱城區市東街道辦事處)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