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河南新鄭 戲曲進鄉村 唱出大天地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近年來,河南省新鄭市緊貼當地戲曲文化群眾基礎深厚的實際,以“戲曲進鄉村·歡樂進萬家”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共建、全民共享”的辦法,夯實基礎、創新方式、搭建舞臺,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供給,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市)、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單位等榮譽,新鄭市城鄉群眾幸福指數連年位居河南省首位,穩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

  政府主導 惠民利民

  新鄭市堅持把戲曲進鄉村工作作為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視,持續加大投入。

  “百姓點單”??茖W謀劃每年戲曲進鄉村演出劇目,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進行調整,結合年度送戲活動安排形成年度送劇目錄,并以文件形式下發全市;每場演出結束后,向現場群眾發放《戲曲進鄉村調查問卷》,在群眾對演出打分的同時,征求對節目、送戲下鄉時間和場次的意見,根據反饋意見酌情調整送劇目錄,實現了由“政府端菜”到“百姓點單”的轉變。

  “政府買單”。自出臺“政府買單,群眾看戲”惠民政策以來,新鄭市已連續17年開展“百場演出送農民”和“共走創業路,同唱和諧曲·百場戲曲巡演”活動,新鄭市不斷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擴大購買范圍、逐年增加演出場次,目前已增至每年300場。2015年以來,新鄭市財政總計投入演出經費900余萬元、購買演出2114場,實現了每個行政村每年看2場戲的目標。

  機制保障。成立了由新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定期聽取匯報,研究推進措施,統籌協調有關事宜,形成了“市委主導、人大監督、政府督查、政協調研、半年考核、年終驗收”的工作格局,確保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推進、健康運行,有力推動了送戲下鄉活動長效開展。

  夯實基礎 常態常效

  新鄭市從強化基層要素保障入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花大力氣健全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有力推動戲曲進鄉村工作取得實效。

  建強陣地。自2016年起,在全市實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原有的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大院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新鄭市財政投資5000萬元,實行創先爭優,以獎代補,鄉鎮累計投入建設經費1.67億元予以保障。目前,基本實現了鄉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戲曲舞臺成為農村的“文化地標”。

  加大投入。堅持把包括戲曲進鄉村工作在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納入市鄉兩級財政預算,給予足額保障。2015年以來,新鄭市財政累計投入文化事業經費2.97億元,年均增幅達到13.9%。2019年又增加投資8億元,全面啟動市級綜合文化藝術中心、圖書檔案方志館等大型文化設施項目建設。

  真補實獎。采取平時督查與年底考核相結合、村(社區)回執單與群眾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對送戲進鄉村開展情況進行評估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預算安排、經費結算和獎懲兌現等掛鉤,切實以真獎實補調動工作積極性。新鄭市采取定補加獎勵的辦法(政府每場定補3000元,對演出質量高,群眾評價好的再給予一定獎勵),累計投入資金100余萬元,購買優秀民營劇團和文化志愿者團隊演出300余場。

  創新方式 充滿活力

  新鄭市創新多種形式、拓寬多種供給渠道,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戲曲氛圍。

  敞開大門請進來。2018年以來新鄭市先后購買河南省豫劇三團、省曲劇團、省越調劇團和鄭州市曲劇團精品戲演出30場,其中不但有《朝陽溝》《焦裕祿》等優秀現代戲,也有《收姜維》《清風亭》等經典傳統戲,既傳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戲曲“云平臺”。結合國家文化資源配送平臺、國家公共文化云建設,2019年新鄭市建立了百姓文化云,整合各類戲曲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從“實體送戲”拓展到“數字送戲”,讓群眾隨時隨地可以看到想看的精品劇目。

  開設名家“傳藝所”。2017年在新鄭市孟莊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設了“戲曲名家傳藝所”,先后邀請虎美玲等不同行當的省內戲曲名家,定期為當地和周邊鄉鎮戲曲骨干授課傳藝,受益者達1000余人次。

  搭建舞臺 豐富多彩

  堅持面向基層、深入基層、扎根基層,把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戲曲進鄉村工作的根本追求,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戲曲培訓與普及活動。

  “種戲在鄉”抓普及。積極實施“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市級培訓鄉鎮戲曲骨干、戲曲骨干回鄉鎮培訓村級戲曲志愿者、志愿者回村培訓身邊戲曲愛好者的梯級培訓機制,廣泛開展戲曲藝術普及活動。自2014年以來,新鄭市累計投入培訓經費2000余萬元,開展各類培訓班300余期次,培養戲曲骨干和愛好者6000余人次,發展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

  “結對傳授”抓提升。以專業戲曲人才為骨干組成15個小分隊,一對一分包15個鄉鎮(街道、管委會),與民間戲班和戲迷團隊結對子、交朋友,輔導其提高創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對鄉村演藝人員相對固定、人才相對集中、整體素質較高、管理較為規范的自娛自樂班隊,給予演出設備器材補缺扶持,激勵其常年開展活動。目前,新鄭市擁有業余演出班隊200余支,自娛自樂演唱活動隨處可見,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戲迷擂臺”抓品牌。連續13年在新鄭市炎黃廣場組織舉辦綜藝晚會或戲迷擂臺賽,每年演出50余場次,數千名文藝愛好者登臺獻藝,年受益觀眾30余萬人次,“百姓大舞臺”戲迷擂臺賽成為新鄭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品牌,新鄭市先后被授予全國特色文化廣場和特色文化活動先進單位。在這一品牌帶動下,全市各鄉鎮(街道、管委會)連年舉辦群眾文化藝術節,堅持把戲迷擂臺賽作為藝術節的重頭戲,激勵市民學唱戲、愛唱戲、唱好戲的文藝熱情,戲迷擂臺賽逐漸成為新鄭戲曲進鄉村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專家點評:農村文化服務供給的突出弊病是需求不明、形式僵化、內容空洞、走過場,社區自主參與的動力和能力不足,文化內生活力不足。河南新鄭“從送戲到種戲、養戲”案例,亮點在于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建立了鄉村戲曲服務平臺和機制,激活本地戲曲文化資源,培養本地戲劇人才,擴大和鞏固地方戲劇基礎,并且十余年持之以恒。新鄭案例對于改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和模式、加強社區參與、激活地方文化資源、培養地方文化內生活力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