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分類推進 村集體經濟“萬花齊放”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西青區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區西南部,總面積56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7個鎮和1個國家級開發區,常住人口86.3萬人,戶籍人口43.8萬人。兩年多來,西青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把中央精神、外省市先進改革經驗和本區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確定了“試點先行、先易后難、分類有序”推進改革的工作原則,堅持黨建引領,完善頂層設計,強化統籌推進,全面完成了全區161個村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截至2017年底,全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602億元,占天津市農村集體資產總額的50%,其中經營性資產509億元,占天津市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67%;共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7.3萬人,建立集體經濟組織161個,其中股份經濟合作社151個,占比94%。在具體工作中,充分考慮大城市郊區農村資源資產類型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以盤活優勢資源、激發農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為導向,把全區161個村總體上劃分為“城中村”、經濟強村和土地資源大村三大類型,分類施策、有序推進,持續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源源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主要做法是:

  針對“城中村”,重在建立架構、理順機制,進一步提升競爭實力

  “城中村”主要特點是原村委會名下擁有各類主體公司、企業,集體經營性資產存量較大、土地資源不多,下屬企業效益較好。對這類村,將經營性資產為主的凈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成員,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后不打亂原有集體資產經營現狀,探索合作社管資產、下屬企業管經營的兩級經營機制,使產權更清晰,經營更靈活,市場主體地位更規范,為推進城市化做好制度準備。目前,西青區“城中村”共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11個,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8633人,村級集體資產達179億元,占全區集體資產總額的30%。改革后,不僅公司的經營更加規范,而且合作社也通過對外投資,盤活用好集體資產,保證了成員的長遠收益。如李七莊街凌莊子村改制中,共量化資產34億元,僅經營性物業就達45萬平方米,年集體收入近億元;西營門街小稍直口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2.2億元,購置經營性物業對外出租,預計集體年收入增加1000多萬元。

  針對經濟強村,重在鎮級統籌、抱團發展,進一步擴大資產規模

  西青區位于城郊結合部的經濟強村,主要特點是經營性資產較大,同時還有一定的土地資源并已實現經營權流轉。這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西青區組建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并將土地使用權折價后,以股權或債權等形式投資鎮級經營平臺,在不改變土地村級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厘清鎮村兩級土地使用和利益分配格局,既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區域化統籌,也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確保村級集體獲得穩定的收益。如張家窩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入股鎮級平臺,利用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配套功能全、投資環境優等優勢,實現了集體資產的發展壯大,全鎮農村集體資產由改革前的43億元發展到改革后的61億元,增加了42%。

  針對資源大村,重在盤活資源、推動流轉,進一步提高集體收入

  西青區資源大村的主要特點是位置相對偏遠,村級集體經營性資產存量較少,資源性資產總量較大。在改革中,西青區將土地以資源股的形式量化給成員,積極推動土地資源流轉,盤活存量土地,穩步提高村級集體收入。比如王穩莊鎮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值”的原則,將集體土地連同集體凈資產一并量化給成員,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向市場要效益。該鎮引進中化農業、天隆科技等公司,建立了王穩莊鎮“稻香農谷”,規模種植“天津小站稻”近3萬畝,土地流轉價翻了一番,實現了成員增收的目標,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蓄了后勁。

  通過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西青區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2019年,全區村級集體資產由602億元增加到712億元,增長了18%;各村平均集體收入由2555萬元增加到2924萬元,增長了1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現了分股合心、聯股聯心,農民既當家、又監管、還分紅,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同心合力謀發展的勁頭更足了。

  (天津市西青區委、區人民政府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