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縣金溪鎮(zhèn)小寨村,境內(nèi)有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小寨峰”。山腳被大型水利工程“柿竹水庫”環(huán)抱,呈現(xiàn)出一幅青山綠水的美麗畫卷,有種“風景看小寨”的感慨。
站在有“三十六彎”之稱的盤山公路上眺望,小寨村全景就像一把巨型扇子。一條條山脈斜向小寨峰頂匯聚,構(gòu)成了扇的骨架,群山的溝壑就像是扇的皺褶,綠色植被就是鋪在扇面上的絢麗圖畫,天工造物,活靈活現(xiàn)。山民勞作猶如扇面的舞者,伴隨著流水聲、動物的鳴叫聲等合奏的動聽樂章。登頂小寨峰,遠眺可以望到高聳入云的祝融峰,層巒疊嶂,一山高過一山綿延不斷。俯視萬物蔥綠,民居散落其間,似綠毯中鑲上了顆顆明珠。
青山是小寨村無窮的財富。有計劃地對楠竹采伐和深加工,活躍了當?shù)亟?jīng)濟,傳承了竹編工藝。用材自給有余,還以原木或打成家具向外供銷,換回鈔票。
青山給當?shù)厝嗽炀土艘司拥沫h(huán)境。春暖花開,漫山溢香;夏日蛙嗚,螢蟲飛舞;秋垅金黃,雞飛魚跳;冬雪皚皚,霧凇漫野。季節(jié)變換,日月輪回,田園美景永相伴。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給人以靜謐,呼吸著新鮮濕潤的空氣,怡人心脾。
青山給當?shù)厝藥砹松系鹊目诟?。冬天的冬筍、春天的野菜蘑菇、夏天的水果、秋天的紅茹干,地道的山珍讓人贊不絕口。無公害時令蔬菜,野菜喂養(yǎng)的大肥豬,自然生長的走地雞,山水塘中的青草魚,餐桌上的美食永遠是豐盛的。純糧釀造的傳統(tǒng)米酒,一滴沾唇滿口清香,余味無窮。
高山有好水,綠色植被下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石縫里流出的滴滴山泉,在山澗中匯聚成溪流,從石壁一傾而下形成漂亮瀑布。遠山近溝的上百處大小瀑布猶如天上灑下無數(shù)白簾,煞是好看。來到瀑布邊,一股清涼撲面而來,讓人暑氣頓消。山泉水質(zhì)清亮,富含礦物質(zhì),細品下口感微甜。近年村里建起了水廠,家家用上了直飲水,這是城里人不能奢望的。
山下人工修建的柿竹水庫與環(huán)湖親水公路,不僅給寶盆般的水庫鑲了一條金絲邊,更是小寨村自然景觀的上佳補充。有山、有水、有湖,一副完整的山水畫卷。水庫水源充足,水面開闊,可以放舟也可船游。林間公路,曲徑通幽,漫步其間,如入無人之境,身心得到極大的解脫,是一種心靈洗禮。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讓小寨人形成了淳樸厚道的民風民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家有喜事,全村幫忙。每一個人生活在其中,都不孤獨,民風如此淳樸和善良。保護生態(tài)、守土有責,共謀發(fā)展和進步,是深入民心的民約。寬以待人,熱情好客是該村的優(yōu)良民俗。無論過往與熟人,進屋便是客,主人無論多忙,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熱情招待。夏天一杯清茶,冬天一壺米酒,南瓜籽、花生米、紅薯片、米面皮等土特產(chǎn)是下茶、下酒的標配零食。吃飯時,女主人會拿出看家手藝弄出一桌農(nóng)家小炒,客人可盡情享用土雞、活魚、臘肉等美味。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小寨雖名不見經(jīng)傳,但也算才人輩出。各個時期均從這里走出過人物,在各行各業(yè)均有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
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的地下武裝組織“湘衡游擊隊”活躍于小寨一帶,村民積極參加組織活動,叔祖公唐世莊和叔公唐代祝父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叔祖公在戰(zhàn)斗中沖鋒陷陣成為骨干成員,被編入衡北游擊師后,入衡陽與日軍作戰(zhàn)。叔公12歲小小年紀就為游擊隊傳送情報。
改革開放后,從小寨走出的青年人,在異地他鄉(xiāng)大展才華,成了成功人士。他們不忘家鄉(xiāng)熱土,用捐資助學的方式來報答父老鄉(xiāng)親。
有機會出來休閑的人,不妨到小寨村一游,絕對不虛此行。不僅可以一路領(lǐng)略到山水風光,風土人情,人物傳奇,還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登山、垂釣、玩水,享美食。時間許可,可順道去彭玉林故居和曾國藩故居游玩,這些均在同一條線路上。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縣教育局)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仿冒必究 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