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黑灰“煤城”如何成為生態“美城”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安徽淮北市委書記 黃曉武 字號:【

  淮北作為全國知名煤炭資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建市60年來,為國家貢獻原煤10億多噸、輸電200億度,但同時也付出資源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等沉重代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確立了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和“一二三四五”總體發展思路,以推動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來增強“四個意識”,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來堅定“四個自信”,以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修復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兩個維護”,成功將昔日黑灰“煤城”改造為生態“美城”,獲評中華環境優秀獎、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7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淮北轉型十年有成》,肯定淮北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路子。

  以環境治理重構綠水青山

  夯實“兩山”轉換生態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生態文明建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在轉型發展進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多年吃“資源飯”留下的生態欠賬,堅持不懈“增綠”“護綠”,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好山好水保護好,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長點。

  讓山變綠。克服石質山巖石裸露面積達60%、被公認為非宜林荒山等困難,獨創“七步造林法”,為20多萬畝石質山披上綠裝,榮獲全省唯一“石質山造林突出貢獻獎”,相山森林公園晉升“國家級”。堅決關停采石場、小水泥廠等企業,實施采石宕口治理,原本滿目瘡痍的烈山、臥牛山等廢棄采石場重現生機,552.6公頃山體煥然一新,市民游玩增添了新去處。

  讓水變清。堅持化害為利,綜合治理采煤沉陷區18萬余畝,有效解決近20萬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被聯合國人居署譽為“土地再生的奇跡”。自然資源部在淮北召開全國部分省市礦山生態修復暨采煤沉陷區治理座談會。建成淮水北調市級配水工程,推進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回用,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做好幸福河湖文章,打造綠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圓夢島等湖泊濕地、濱湖公園,良好的環境引來天鵝、白鷺等候鳥棲息,一個缺水城市蝶變成山水生態城市。

  讓城變美。修訂完善城鄉規劃,科學布局建設新城新區,依山擁湖空間格局豁然開朗,420平方公里規劃區內山水生態達2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38%,“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城市風貌彰顯。2019年末常住人口高于戶籍人口8.3萬人,連續6年保持人口凈流入。實施“三森創建”及小集鎮創模達標工程,成功創建3個省級森林城市、12個省級森林城鎮、111個省級森林村莊,農田林網控制率超過85%。

  以綠色發展賦能轉型崛起

  激活“兩山”轉換動力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實現淮北高質量轉型崛起目標,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殷殷囑托,深刻汲取犧牲環境搞開發的教訓,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使之更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節約、環境友好要求,全鏈條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真正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態破壞,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推動經濟生態化。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全力引進產業鏈高端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推動集群發展、智能轉型和綠色提升,以碳基、鋁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等“四基一高一大”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9年產值增長22.6%,居全省第4位。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技改投資保持高速增長,今年1-4月份增速居全省第4位,推動煤炭從工業燃料轉變為基礎化工原料、高端工業材料,形成“煤-焦-化-電-材”循環經濟模式,將煤炭“吃干榨凈”,不斷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賣出數倍、十幾倍于原煤的“好價錢”;傳統火力發電向更加節能環保邁進,平山電廠二期135萬千瓦新型高效潔凈煤發電機組,每發一度電僅耗煤251克,代表世界最先進水平。與上海交通大學協同創新研發出的陶鋁新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車輕量化等民用領域,以其獨特的性能從源頭上實現了節能減排。

  推動生態經濟化。注重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融資20億元建設石榴特色小鎮、龍脊山景區、濉溪柳孜生態文化園等,打造雙樓花海、芳香小鎮等休閑林業項目,舉辦石榴文化旅游節、葡萄文化旅游節、黃里杏花節等活動,年迎接國內外游客60余萬人次。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簽訂合作協議,培育“塔山石榴”“段園葡萄”“黃里笆斗杏”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發展特色果樹種植業17萬余畝,年產值近20億元,培育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

  牌4家。

  以常態長效提升治理效能

  強化“兩山”轉換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特別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求。我們必須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把生態環保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滲透到生產生活全過程,推動發展理念、制度體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整體綠色化變革,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環保長效機制。建立并全面落實突出環境問題市級領導包保整改責任制,加大生態環保在縣區、相關部門考核中的權重,切實加強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領導。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推進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2019年累計獲得省地表水生態補償金1800萬元,居全省第6位。加快構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網絡,手段完備、數據共享、實時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協同的監測預警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持續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臺創建全國林長制示范區實施方案,河(湖)長制省級考核連續三年優秀。

  建立市場出清機制。嚴把入口關,對不符合綠色轉型導向的項目,堅決不予準入,2019年僅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就婉拒總投資70億元的17個項目,綜合評審準入率40%。近3年來退出環保不達標、技術落后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8家,煤炭去產能1000萬余噸。目前,2019年全市非煤產業產值占比達67.7%;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6.8:42.7:50.5,三產比重首次超過二產,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40%,經濟增長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工業共同主導的產業結構新格局。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依托全市3200支志愿服務隊、近20萬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植樹造林、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務,以典型示范帶動群眾參與,使低碳節能、惜水護綠成為市民自發行為。建成覆蓋全市城區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網絡,設280個站點,投放1.14萬輛,日均使用量5萬余次;加快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建設,采購448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使用;全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日處理餐廚廢棄物100噸,入選國家第四批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新建成投產的旺能垃圾發電廠,日處理垃圾1500噸,各項排放指標低于歐盟標準,達世界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