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尤顯重要。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為“三農”工作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相關負責人就工作要點進行了解讀。
以提升效能為關鍵,明確總體思路
《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全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以鄉村人才振興為統領,深入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分層分類分模塊培育高素質農民,目前隊伍規模達到1700萬人。
今年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具有重要意義。總體思路是,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瞄準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等三大類型,培育100萬高素質農民,加快形成和完善促進高素質農民全面發展的政策體系。
助力脫貧攻堅,突出重點任務
《通知》要求各地,結合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實際,用足用好財政資金,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突出抓好五項重點任務。
首要任務是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累計在國貧縣投入農民培訓資金18.3億元,累計培訓脫貧帶頭人和貧困戶83.3萬人。今年投入力度、覆蓋范圍和支持政策只增不減,進一步強化技能培訓,服務扶貧產業發展。面向貧困村培養“一村一名產業脫貧帶頭人”,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民掌握1~2項脫貧技能。《通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實現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5個定點扶貧縣扶貧培訓全覆蓋,通過產業小班、案例教學、帶領農民“走出去”,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其次是分類培育現代農業帶頭人。根據鄉村人才振興需求和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和專業種養加能手等培養行動,在疫情新常態性下,加強返鄉下鄉人員的培訓,對于促進就地就業尤為重要。這幾類群體是“三農”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是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農村創業創新以及保產保供的骨干力量,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引領示范作用,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點。
第三是推動農民學歷教育提質增效。今年繼續推進100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培養,打造100所人才培養優質校,探索涉農院校人才培養新機制新模式。通過加大政策宣傳和發動,提高農民知曉度;爭取和協調政策,幫助農民減輕學雜費及學習生活負擔;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舉辦高端人才培養班,建立培訓課時與學分轉換機制,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
此外,為保障今年培育工作有序推進,突出了健全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和拓寬高素質農民發展路徑兩項任務,統籌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涉農職業院校、科研院所、推廣機構等教育培訓資源,促進參訓農民交流合作,依托協會、聯盟等組織協作發展,拓寬其發展路徑。
圍繞產業需求,不斷提高農民滿意度
2020年培育高素質農民全面突出圍繞產業需求統籌任務和緊扣農民滿意度辦學的導向。
《通知》要求各地,圍繞區域產業規劃布局解構任務,支持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大豆振興計劃、奶業提質增效行動等工作人才需求。以縣域為單位集中開展全產業鏈培育,精準遴選培育對象,緊貼產業人才需求實施培訓。
特別強調的是,為應對今年疫情影響,《通知》提出要推行靈活有效的培訓方式,優化組合集中學習、線上學習、實習實訓、案例觀摩交流,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率。為確保培訓工作有效高效,提出“名師名課名教材”一體化推進,加大工作監管與績效管理,實施農民滿意度在線評價,依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和“云上智農”平臺對培訓教師、培訓基地、培訓班組織和培訓效果進行線上評價,逐步形成以農民滿意度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提高線上評價覆蓋面,實現培訓班次和學員信息100%上網,確保培訓過程全程可追溯。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將繼續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資助工作?!锻ㄖ芬蟾鞯夭粩嗌疃韧诰虼蛟旌媒涷灐⒑媚J健⒑玫湫?,注重發揮高素質農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帶動作用,“見人見物”講好高素質農民成長成才成就故事。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以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為核心,堅持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兩條腿走路,構建專業培訓、職業化培訓和學歷型銜接的三層次教育培訓格局,通過整合資源、激發潛能建立符合時代特征的培訓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教育培訓新探索新經驗。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