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發揮體系優勢 辦好讓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基于陜西農民教育培訓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楊旖旎 于綜洋 字號:【

  近年來,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 “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和“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發揮體系優勢,辦好讓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截至目前,全省已培養高素質農民18萬,農廣校體系承擔任務占 85.6%。筆者通過走訪陜西省農廣校、咸陽市旬邑縣、西安市高陵區等地,對農廣體系在農民教育培訓中提質增效的做法進行了調研和思考。

  主要做法

  分層分類,開展精準培訓。按照職能分層分類,陜西省各級農廣校精準聚焦重點產業組織培訓,省級開展領軍人才、農業經理人和示范性師資培訓;市縣級主要開展優勢農產品為單元的示范培育、青年農場主培訓以及當地重點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如農業經理人培訓在于提升涉農經濟組織中管人、管事能力,培養具有企業家思維的農業管理人才,與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青年農場主培訓有較大區別。基于農業經理人的培養目標,省農廣校將培訓對象主要鎖定為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經營管理人員和有志于從事農業經理人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等,并通過自愿申報——縣校資格初審——市校資格復審——省校資格終審的程序遴選確定參訓對象。

  制定標準,培育領軍人才。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陜西省農廣校結合實際,邀請農業農村行政管理部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專家教授,以重點產業需求為導向,按照管理型、經營型、技術型、服務型、產業型五個類型,制定了《陜西省高素質農民領軍人才遴選標準》,明確了各類人才遴選的年齡、文化程度、產業規模、職業誠信、職業資格等具體指標。組織市、縣農廣校和省職業農民協會重點結合產業發展情況,對逐級推薦的869名人選,按照類型、區域、學歷、年齡、性別等,確定50名首批全省高素質農民領軍人才。據統計,陜西省從事果業、畜牧業(以奶山羊為主)、設施農業及其他特色產業的高素質農民中分別占培育總人數的55%、12%、15%和18%,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在發展產業中催生高素質農民,在培育高素質農民中發展產業”的良性模式。通過對高素質農民領軍人才的培養,打造了人才集聚新高地,引進“好鋼”造利器,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

  推介游學,創新培訓模式。在農業經理人培訓中,不但采取名師專題講座、現場觀摩交流、集體互動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培訓,還圍繞重點產業,推介一批優秀學員代表。如旬邑縣從事蘋果產業的宮文利,2019年被評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他依托“帖字蘋果”的創意,帶動藝術蘋果駛上競相發展的快車道,開創當地蘋果產業鏈條式發展的先例,利用鄉村旅游在交通主要沿線設點銷售蘋果,帶動了一大批果農通過“馬路營銷”發家致富。這些鮮活的身邊案例,引起學員共鳴,培訓效果顯著提升。同時,針對學員需求,依據產業特點,聯系山東、江蘇兩地的知名企業,組織50名領軍人才進行游學,并促成與當地有實力的高素質農民和企業、組織開展各種對接合作。

  因地制宜,吸納優秀師資。不但將“土專家”“田秀才”吸收進兼職教師隊伍,遴選出的高素質領軍人才也擇優納入培育師資庫。全省入庫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兼職教師3647人,中級以上人才2449人,其中:正高級188人,副高級857人,中級1404人。同時,積極加強“土專家”“田秀才”的管理和使用,如旬邑縣出臺關于建立農牧業技術服務“土專家”隊伍的實施意見,明確“土專家”隊伍設置、選聘條件、選聘程序、主要職責、管理考核等事項,分級建立“土專家”隊伍,出臺農業技術服務“土專家”隊伍考核細則,考核合格由縣財政統一對“土專家”技術勞務進行補助,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3000元。

  聚焦產業,發揮協會作用。陜西省鼓勵引導高素質農民成立了各級職業農民協會37個,吸納會員1萬人。根據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各級職業農民協會在開展生產經營、技術培訓、市場營銷、金融信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助推了產業良性發展。如銅川市職業農民協會起到紐帶作用,爭取農業創業孵化基地項目,為會員搭建發展平臺。藍田職業農民協會指導會員企業引進新品種,進行疫病綜合防控、科學管理,將專家指導與創業實訓相結合,打造了集產學研為一體,培訓、孵化一條龍的綜合性平臺。高陵區職業農民協會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物資及畜禽產品,通過幫扶指導和產業技術指導,使貧困戶盡快脫貧致富,社會影響顯著。

  面臨問題

  培訓基地規劃需進一步提升。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省級、市級雖然建設了一批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但缺乏統一的建設規劃和有效的運行機制。例如旬邑縣的三家蘋果產業的田間學校,其主要作用還是開展實訓課中的教學工作,在指導當地蘋果產業如何集中優勢做大做強,聚合力量打造優勢品牌等方面,還缺乏科學規劃和系統性的對策措施。

  線上線下融合需進一步加強。現階段,特別是在疫情過后的長期時間內,線上線下混合培訓是農民教育培訓的主要做法。現全國各地都提出要線上線下培育,但從調研情況來看,各地對具體培訓任務和需求,還缺乏有針對性的系統開發,紙質教材和數字教材還沒形成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合理結構,培訓產品形態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需求。

  培訓效果評價需進一步完善。現階段缺乏科學全面有效的質量效果評估指標體系和具體的培訓質量效果評估工作方案。各地農民教育培訓效果的衡量標準仍停留在統計一年中辦了多少班,培訓了多少人的層次上,在培訓對象綜合素養學歷提升上、當地重點產業升級上的體現總結提煉不夠。

  相關建議

  推動師資納新與動態管理相結合。加強師資動態管理,根據重點產業現狀,將在產業上有作為、有創新、有影響的優秀鄉土人才引入師資,進行動態管理,并作為兼職教師納入師資庫統一管理使用。分層分類開展師資培訓,根據產業分布和發展現狀,探索鄉土師資培養方案、培養標準、核心課程和特色教學資源,提高師資培訓質量,不斷推動師資來源多元化,促進師資專業水平提升。讓具有一技之長的“田秀才”“土專家”講授生產技術、傳授經驗理念、進行示范操作、指導創業創新,加快鄉土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其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基地升級與機制協同創新相結合。根據當地主導產業產能需求,明確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和功能定位,制定全國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規劃指導意見,積極推動基地升級改造。對于同一地區相同產業的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側重于不同特點和效能進行規劃,聚焦于提高產能的技術培訓和打造品牌的產業培育目標,基地與基地之間協同發展,有機結合,利益共享。

  推動課程優化與培訓模式創新相結合。開發適宜農民教育培訓課程體系,圍繞不同培訓農民群體實施差異化、個性化培訓,針對重點產業編制不同類型的課程體系,打造一批精品課程。推進在線教學資源開發,建立在線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支持各地組織農民在線學習培訓,充分發揮“云上智農”“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等在線學習培訓平臺信息化教學手段作用,不斷提升在線課程比重,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培訓模式。

  (作者單位:楊旖旎系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于綜洋系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