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這里山高水美,氣候宜人,空氣質量平均水平居全國前列。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造就了品質優良的原生態“黔字號”農產品。然而,由于交通閉塞,很多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如何讓黔西南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立基大山面貌,致力高效扶貧”,為了更好地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2018年,淮陰師范學院畢業生90后小伙兒胡明方啟動大山面貌扶貧項目,創建了貴州益享農業有限公司,把農村田地和互聯網有機聯結,采用“助農+直播+電商”模式幫助山區貧困農戶賣貨,目前在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的累計點擊量達到7億,總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基地自有產業規模1.8萬畝,同時為200多種規模大、品質好并且產品供應鏈成熟穩定的產業進行電商銷售。目前擁有今日頭條號、微博號、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賬戶,直接或間接帶動400多人就業,幫助近300戶困難群眾解決燃眉之急。受疫情影響,他們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又是如何轉危為機,在逆勢中“闖關”的?
困 境
“受疫情影響,我們的店鋪銷售額比往年下降了兩三成,”疫情給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胡明方的企業也不例外。
供應商貨品短缺,貨源不足。“疫情給實體企業帶來了很大困難,不少供應鏈下端生產企業資金鏈斷裂,無法正常生產,導致供給我們的貨源嚴重不足,無法正常賣貨。”胡明方告訴記者,目前很多生產企業產能也只能達到平時的1/4或1/5,這直接影響了他的店鋪的貨源穩定性。
農產品積壓導致品質下降、銷量下滑。“本來應該是過年那幾天賣出去的貨,由于疫情影響,積壓了好幾個月,產品品質出現問題,商家寄過來的樣品質量很好,但發出去的現貨質量參差不齊。”疫情期間,胡明方的店鋪遭遇了質量危機,店鋪評分從4.9下降到4.1,店鋪銷量大幅下滑,以前一個月銷售額200多萬元,現在只有100多萬元。
經濟下行壓力大,消費者購買力不足。據了解,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 6.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 4.9%。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直接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這客觀上影響了農產品的銷量。
銷售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疫情給一些傳統企業帶來較大沖擊,但同時也激發出新產業新業態。胡明方的銷售平臺一直靠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營銷,用他自己的話說,“有渠道、有粉絲、有流量”,雖然和傳統的農業生產企業相比受到的影響較小,但在直播帶貨等農產品電商發展勢頭正猛的后疫情時代,如何穩住銷路,搶占先機,無疑更加重要。
突 圍
嚴把品質,把銷路穩定好。面對疫情,如何把既有的銷路穩定好是擺在胡明方面前的首要課題。通過一年多的不斷努力,大山面貌團隊已有6個多億的流量。疫情期間,店鋪差評讓胡明方一度困擾,也更讓他意識到做優品質是電商長遠發展的底氣。“現在所有線上銷售的農產品公司都嚴把品質關,爭取把評分盡快提上去,穩定客戶群。”
合作共贏,讓資金流進來。目前,中小型私營企業貸款依舊比較困難,通過與國企合作,讓國企為農產品生產企業墊資,緩解資金壓力,保證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從而解決疫情中貨源供給不足難題。
做精直播,把人氣聚起來。兩年前,胡明方在一次下鄉幫扶困難群眾的途中,遇到一位82歲的老爺爺在賣李子,聽到老人對李子滯銷的苦惱后,他和“大山面貌”通過各種渠道對當地李子進行宣傳,累計曝光量300多萬人次,帶動李子銷售超過50萬斤。這次經歷更堅定了胡明方做好內容電商的決心。“我們拍攝團隊深入農戶家里拍攝,讓顧客全方位了解農產品無公害、原生態的特性,因此客戶下單率很高。”胡明方透露,此次疫情讓直播經濟更加火爆,未來他打算將公司的專職主播從目前的3人增加到50人,新的直播大廳也正在籌建中。目前,胡明方正在參與有關部委組織的扶貧項目,通過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