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心中裝著百姓事的“小胡書記”——記貴州大方縣上壩村第一書記胡建設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昌貴 字號:【

  兩年前,34歲的黨員胡建設告別懷孕的妻子,帶著組織的重托,前往貴州省大方縣興隆鄉上壩村駐村。上壩村是一個有著15個村民組、2730人的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1戶1125人。村基礎設施十分落后,他去的時候,連通組路都沒有。

  胡建設家在貴州盤縣,彝族人,研究生畢業后,2012年通過人才引進來到大方縣,2017年到民宗局古籍整理所工作,“中國彝族網”就是他創建的。

  對于在上壩村的工作,胡建設默默地告訴自己:“我雖是一個新兵,面對困難,也不能退縮,決不能丟臉。”他通過邊駐、邊學、邊做,從掌握各類政策開始,工作思路逐漸清晰,和群眾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幫支部戴“新帽”,啃項目“硬骨頭”

  胡建設深知:“上壩村要想如期脫貧摘帽,必須先摘掉后進黨支部的帽子,建起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

  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是“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胡建設講政治、顧大局,團結“兩委”班子。到村后,首先就與主持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進行深入地談心,講清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表明脫貧攻堅期間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態度。

  在隨后的工作中,胡建設走訪老黨員、退休老干部,深入了解村“兩委”、黨員干部的履職情況。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第一書記上黨課”等活動,加強了黨員干部教育,營造了十九大精神宣傳氛圍,強化了支部陣地建設。

  同時,他說服村委寫申請,經鄉黨委批準,成立了上壩村黨總支。在此過程中,他還組織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選舉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委員,組建新的黨員干部隊伍。

  “為推動后進黨支部整改‘摘帽’,我們黨總支成立了上壩黨支部、中壩黨支部和5個黨小組。先后選舉出了各支部書記、委員,推薦各黨小組組長。”胡建設說。

  支部需要建設,村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建設。

  “上壩村距離興隆鄉政府9公里,遠離交通干道,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人居環境非常落后。12.12公里‘組組通’、10.14公里進寨路、15000平方米‘兩硬化’、81戶危房改造和人均住房面積不足補短板、88戶舊房整治、71戶易地搬遷,全都是要在半年時間內啃掉的‘硬骨頭’。”這些短板,胡建設說得頭頭是道。

  為了快速推進項目建設,胡建設建議掛圖作戰,倒排工期,抓住危房改造一個個關鍵因素,配合專班對其分解任務,逐戶銷號落實。

  “胡建設確實辦了實事,向我們民宗局申報了貧困戶‘兩硬化’補短板、太陽能路燈、‘組組通’便民橋等項目,據說還安裝太陽能路燈110多盞,為貧困戶硬化院壩2483平方米、入戶路3082米,通過項目申報,還獲得了我們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85.4萬元。”縣民宗局局長龍興建稱贊道。

  胡建設不僅向單位申請項目資金,還充分運用縣紅十字會的幫扶項目,爭取到“博愛家園”同心圓項目資金40萬元,建立村級紅十字會服務站、康體文化廣場,向貧困戶、困難戶發放生計金22.8萬元。

  做產業發展“引路人”,樹環境整治“小衛士”

  上壩村是歷來的“魚米之鄉”,五里香水稻更是久負盛名。但產業是上壩村發展的短板,用極度薄弱來形容都不為過。在走訪調研后,胡建設認為,劉家壩白族村寨、1200畝五里香稻田、十里洛姆河這三樣寶貝是上壩村產業發展最好的選擇。

  結合村情實際,胡建設提出了“兩路一寨,一河三組團”、以“桃李上壩,十里稻花”為主題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發展思路,沿洛姆河流域覆蓋荒田溝、中壩、后溝三組團,探索發展“春季菜花,夏季稻花,秋季稻香”生態農業。

  上壩村已經種植了桃、李、楊梅等經果林980畝,早熟馬鈴薯680畝,辣椒300畝。其中,胡建設直接帶領村“兩委”種植五里香水稻40畝,發動群眾種植160畝。此外,他還將發動群眾流轉土地種植韭菜200畝,發動145戶貧困戶養豬211頭、養牛98頭,直補58.28萬元。

  產業發展有思路,環境衛生整治胡建設也有獨特的治理思路。

  據村主任王方才介紹,村寨環境衛生整治一直是農村工作的短板。目前,上壩村利用公益性崗位,已經吸納了44名貧困戶,分別聘為護林員、護寨員、護路員和護潔員,這樣既增加貧困戶收入,又能確保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常態化。

  “雖然公益崗位人員確保了面上的環境衛生治理,但群眾的個戶衛生、環保意識還不夠深入人心,部分家庭還處在‘臟亂差’的‘貧困線上’。”胡建設說。

  為切實改變村子、寨子、院子、屋子環境面貌,胡建設牽頭組織策劃村校聯動、“小手牽大手”開展村級衛生評比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環境衛生宣傳工作中來,擔當“評委”,做環境“小衛士”。這樣既能發揮“小手牽大手”帶動父母愛護環境衛生,又能監督、激勵群眾搞好個戶環境衛生。

  “我們很多老百姓看見學生扛著少先隊旗、戴著紅袖章、系著紅領巾進村入戶,就主動拿起工具搞衛生。”參加活動的干部激動地說。

  通過“小衛士”參與評比活動,全村掀起了愛護家庭環境衛生的熱潮。談起如何想到這個辦法,胡建設說,“家家都有老有小,學生就是天生的‘催化劑’,這樣做就能促進群眾接受環衛教育。”

  民情聯系卡聽民心,民情日記解民意

  胡建設喜歡和村寨里的老人拉家常,以便在閑談中傾聽民心,了解民意。在劉家壩組,老百姓最熟悉的幫扶干部就是“多遠就笑呵呵的小胡書記”。

  為了傾聽群眾心聲,密切聯系群眾,胡建設帶領駐村工作組,在群眾家門口及15個村民組顯著位置張貼“第一書記”民情聯系卡,確保群眾在急難之時,第一時間能獲得幫助。

  后溝組郝林勝在村參加群眾會,返回途中腳踝受傷,被困在比較危險的塌方路段,打電話到村請求幫助。正在接待調研團的胡建設收到消息后,立馬帶上包組干部開車前往救援。在初步了解郝林勝可能腳踝骨折后,緊急聯系家屬一起將其送到鄉衛生院,診斷為足底根骨骨折。又因鄉衛生院不能治療,自己連夜開車將其送到縣醫院救治。

  不僅在危難之時,胡建設想著群眾,平時他心里也裝著大家。“我們村許多老百姓都熟悉一輛滿是塵土的小包車,經常可以順路前往興隆和大方。”一個村民笑著說。這輛小包車正是“369”便民交通車。這車是胡建設媳婦為了他駐村工作方便,花2萬多塊錢給他買的舊面包車,“369”是車牌尾號。

  “胡書記常說小時候讀書要走2個小時的山路,很辛苦,所以他星期天上興隆辦事,都會叫上幾個學生一起走。”王方才說,“搬遷到大方的貧困戶都會主動聯系他,他就幫助運苞谷、大米等物資。”

  胡建設還有個民情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一些事情:高坡組“一把鎖”的矛盾,大寨坡組兩親家“宅基地”糾紛,張家寨組“兩硬化”不滿意;需要幫助無房戶爭取住房保障、幫助特困戶申請易地搬遷、幫助大病戶申請“四重醫保”……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胡建設總是熱忱地去幫助解決。他說:“我講原則,守底線。我講的原則就是黨紀國法;我守的底線就是群眾利益。”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