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提出新要求,強調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給浙江注入發展新動能。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親自調研、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了扶貧開發政策的制定,親自部署了欠發達鄉鎮奔小康等扶貧工程,創新性地提出了“不能把貧困村、貧困人口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等戰略要求。
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重大部署和重要論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位推進、久久為功,與政府換屆同步出臺一輪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政策,與五年規劃同步出臺一輪促進26縣加快發展政策,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深度和精準度持續增強。
如今浙江已經朝著“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進入解決相對貧困的新階段。一路走來,浙江的扶貧理念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積累了哪些經驗?近年來,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如何構建長效機制?本刊記者就以上問題專訪了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扶貧辦主任王通林。
記 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浙江扶貧開發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請您談談這些年浙江扶貧開發工作的成效?
王通林: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戰略方針,在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把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重要引領,把消滅貧困、統籌城鄉作為重中之重,與全國同步創新扶貧方式,持續加大扶貧力度。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親自調研、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了“山海協作”等扶貧工程,親自創立了農村指導員等幫扶制度,創新性地提出了“不能把貧困村、貧困人口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等戰略要求。之后的歷屆省委、省政府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發揚浙江精神,闖市場、抓改革、活經濟、搞建設、惠民生、促均衡,走出了一條讓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富有浙江特色的反貧之路,率先實現了從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的重大躍遷,從農村溫飽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梯次跨越,成為全國人群貧困解決最好、區域發展差距最小、全面小康實現度最高的省份之一。2019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6元、增長13.1%,明顯快于農民收入增速;6920個省定薄弱村基本消除,每個村的總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經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加快發展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所有縣農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記 者:正如您剛剛所說,這些年來,浙江在解決相對貧困方面成效顯著。那么,浙江究竟做了哪些探索,有哪些做法和舉措?
王通林:中央提出“要及早謀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20年完成后的戰略思路”,回答好這個命題,浙江有基礎、有責任、也有條件。去年以來,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要求,立足全省扶貧開發階段先行躍遷的省情,加快構建新階段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著力推進貧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概括起來是探索建立了“六大機制”:一是探索建立了扶貧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以縣為單位每年按上年低保標準的1.5倍動態調整人群扶貧標準線,并與村域、縣域扶貧標準相掛鉤,科學確定重點幫扶村、加快發展縣;二是探索建立了扶貧對象認定調整機制,初步形成了線上一鍵申報、線下網格發現、實時定向監測、月度動態調整制度;三是探索建立了創業就業銜接機制,促進扶貧對象自主發展和有機融入現代化進程;四是探索建立了社會保障長效機制,高質量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穩步提升農村社會保障水平,著力提高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標準和質量;五是探索建立了數字信息助推機制,初步構建了互聯網(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