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扶貧“小事”詮釋繡花功夫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靜 字號:【

  日前,山東省開展了脫貧攻堅先進縣、鄉鎮、村莊的評選,昌樂縣紅河鎮作為濰坊市唯一推薦的典型入選,并被順利評選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宏大工程更需細微表達。對于貧困戶來說,除了收入上的“賬面脫貧”,往往還因為病、殘、弱等自身原因,導致生活上面臨一些困難。而這些影響生活質量的“小事”,卻是決定其是否能夠真正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紅利的關鍵。

  紅河鎮如何用扶貧“小事”詮釋繡花功夫?如何把幫扶舉措送到貧困戶心坎上?

  扶貧“小分隊” 精準幫扶無死角

  扶貧“小事”如何精準送達?“首先要弄清楚貧困戶為哪些事情所擾,才能做到精準施策。”紅河鎮黨委書記王建書說,“我鎮成立了三級扶貧‘小分隊’,確保精準幫扶不留‘盲區’,排查整改問題不留‘死角’。”

  鎮級層面,紅河鎮抽調民政、社保、規劃、扶貧等9個業務站所骨干人員,根據政策清單組成5個專項扶貧“小分隊”,對貧困群眾政策落實、家居環境、滿意度等情況逐一梳理,列出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

  社區層面,由幫扶責任人、村黨員干部組成“小分隊”,通過現場辦公、集中觀摩等方式,對各村的重點戶集中全社區力量打“殲滅戰”,實現“補短板、強弱項”。

  村級層面,推行“集中幫扶日”制度,在隨時幫扶的前提下,每月第一和第三個周六固定幫扶,所有幫扶責任人全部下村到戶,上午與貧困戶溝通感情,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及時解決問題;下午同一個村的幫扶責任人與包村干部交叉互訪,互相檢查,組團式幫扶,避免“燈下黑”。

  扶貧“小暖包” 政策落地全留痕

  走進賈家成官村貧困戶賈師亮家中,只見顯眼處貼著一個二維碼,拿起手機掃描后,貧困戶的基本信息、致貧特點、已享受到的政策、需要注意的事項等都能查到。而且,二維碼旁邊還放有一個“小暖包”,在這個包里,對該貧困戶的幫扶舉措都能找到證明材料。

  “做到大事小事全留痕,不管誰來到這里,都能迅速了解到貧困戶所急所需和咱們的幫扶舉措,當即就可以與貧困戶溝通對照,檢驗幫扶成果。”王建書說。

  紅河鎮自2018年起,就給貧困戶統一配備這種分層式扶貧“小暖包”和“小卡包”。“小暖包”內放置《檔案目錄查對表》,凡是貧困戶享受的政策,落實的收入,全部填寫證明材料,做到項項有支撐,件件有證明。“小卡包”內放置貧困戶社保卡、健康卡、銀行卡和各類援助卡等,讓貧困戶“一包在手,暢通無阻”。

  2019年以來,紅河鎮升級信息化管理,組織幫扶責任人將貧困戶基本情況、享受政策、幫扶情況等信息全部錄入,建立“一戶一檔”電子檔案,生成二維碼,張貼在幫扶聯系牌上,實現“一掃便知,方便高效”。

  扶貧“小康道” 幫扶措施更貼心

  走進貧困戶賈慶遠的小院,只見窗明幾凈、綠色滿園,一條紅磚鋪設的小道,連接大門、堂屋正門和東西倉房等地。“別看是小道,作用卻不小,俺家從此雨天不再踩泥、晴天不再沾土,里里外外都干凈了。”賈慶遠笑言。

  院內扶貧小道,村內扶貧大道,徹底改善了貧困戶的出行條件。據紅河鎮鎮長楊海強介紹,紅河鎮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標準上升為“一安全六干凈一規范”要求,出臺了扶貧“小康道”“小水池”等舉措,幫到貧困戶心坎里。

  圍繞改善居住環境,紅河鎮為所有貧困戶實行住房提升整修工程,統一對家中院墻、大門口、屋面等進行整修,實現房屋內部墻凈、頂平、燈亮,地面硬化、用電規整。對全鎮院內未硬化的409戶享受政策戶,從大門口到屋門口,用紅磚或水泥鋪設扶貧小道;對院內沒有自來水水池的373戶享受政策戶,建設扶貧水樓和小水池,實現“四季有水,方便實用”。

  扶貧“小菜園” 扶貧扶志有抓手

  扶貧不能扶懶漢,只有精神面貌改善了,才能讓貧困群眾打心眼兒里想脫貧、求致富。今年,上皂戶村貧困戶楊同亮就改掉了自己酗酒斗嘴不干活的毛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家里的“小菜園”上。“這邊是茄子、西紅柿,這邊是大蔥、蕓豆,自己家吃不了,就送給鄰居一些,鎮上也定期來收。以前,俺都是等著別人來幫,現在,咱也能幫別人了。”

  據紅河鎮黨委副書記梁其坤介紹,紅河鎮結合“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在貧困戶院內或其他可利用空間上扎上籬笆,統一發放蔬菜和花卉種苗,由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一起,精心打造一個個瓜果蔬菜生機盎然的小康菜園。

  “此舉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不僅讓貧困群眾有事可干,還美化了環境,發展了庭院經濟,可謂一舉多得。”梁其坤說。同時,紅河鎮對脫貧享受政策戶中有勞動能力的328戶546人,實行積分制激勵政策,根據其主動就業、衛生保持、發展產業等情況,分別賦分,一月一評比,對表現優秀的發獎品,進一步激發其內生動力。

  扶貧“小藥箱” 兜底保障立體化

  “看病難”是關系貧困戶生活質量的“揪心事”。紅河鎮現有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651戶,其中因病致貧的有223戶,占34.25%。

  紅河鎮盯緊這一特殊困難群體,在綜合實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政策,落實低保、五保、醫療、產業項目分紅等政策的基礎上,與昌樂縣衛健局、醫保局聯合開展送醫送藥服務,建立了縣級醫師、鎮級醫師、村級醫師“三師共管”機制。

  “成立由鎮醫、村醫、計生專干等組成的45支巡診服務隊,對貧困戶個性化定制送醫送藥方案,結合每名貧困群眾的病情,上門診療,送去藥品,配發扶貧‘小藥箱’,變貧困戶被動求醫為服務隊主動送醫,讓貧困戶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最好的診療服務。”梁其坤說。

  目前,紅河鎮已簽訂送醫協議653人、送藥協議103人,完成慢性病患者送醫1785人次、送藥114人次,累計辦理慢性病認定297人,為252戶貧困戶進行無障礙改造,配發輪椅、助聽器等292套。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