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的七月,在北京市密云區石城鎮,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宛若世外桃源。9條穿境而過、全程118公里的河流匯入波濤萬頃的“華北明珠”密云水庫。幾年前,這里還是漂流、燒烤、農家樂、畜禽養殖污染河水的老大難地區,鎮黨委書記、鎮級河長何立軍,把“保水第一責任”牢牢扛在肩上,用制度呵護河流,用深情呵護環境,讓綠水青山展現出歡快的笑顏。
再難也得去護河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的制度保障。扛起護水之責,河長主動作為。何立軍主管的河流,位于密云水庫上游,對保證首都大水缸的安全非常重要。她深知,此事說來容易,真的要完成這項任務卻比登天還難。
剛開始的時候,她幾乎每天都跟保水隊員、村干部們一起在河道邊巡查,帶隊清除河道兩側民俗戶的漂流、燒烤等污染行為,希望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水源。沒想到,這些做法治標不治本,遭到了依水而建、靠河生財的部分群眾及游客普遍的消極抵制。有人說:“你們掃蕩我們這些燒烤散戶算什么本事?有種你們把那些大戶給停了,我們就收攤兒。”話雖難聽,卻使何立軍明白了護河必須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何立軍是一個講究剛柔并濟領導藝術的人。她不厭其煩地進行了多次溝通、勸導。無奈,個別釘子戶對政府部門的善意置若罔聞,甚至更加囂張地阻礙保水護河大業。
說服教育無效,她果斷決定,對一家位于云蒙峽、嚴重污染水源環境的景點依法清除。釘子是被拔掉了,何立軍的工作和生活卻受到了對方的嚴重干擾。那家釘子戶的女老板,從事發當天就跑到何立軍的辦公室示威。揚言“你不讓我接待游人,我就住在你的辦公室不走”,連續鬧了兩天兩夜。
面對這些挑釁,她安之若素,指揮護河戰役依然勢不可擋,有力地震懾了全鎮的歪風邪氣。把保水護環境工作,推進到了一個令行禁止的新境界。
劍膽琴心促雙贏
在科學護水的問題上,何立軍非常注重“用制度管河、管水、管人”。她按照“問題在河里,根源在岸上”的工作思路,堅持陸域水域兩手抓,強化綜合治理。她主持制定保水治水方案和考核要求,將考核結果與村干部、保水治水員的獎金報酬掛鉤。對每條河道、河岸均落實到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一系列嚴格的管控措施,為保水護河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當河長需要鐵面無私,不怕得罪人。何立軍卻用心靈深處非常柔軟的一面,把執法與農民增收有機融合,取得了二者的雙贏。當時,她帶隊來到地處一級水源保護區的河北村,推進環境整治養殖退養項目。但當她走訪農戶時了解到,該村在家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人員,養殖業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依靠時,淚水不禁模糊了雙眼。此后,她多次與有關部門匯報、協調,終于爭取到400多個政府公益性崗位。她鼓勵因保水禁種退養的農戶和被清除燒烤、漂流項目的民俗戶,成為生態保水員,每月增加1500元的工資性收入,解決了百姓的后顧之憂。
護水工作中,考驗何立軍的還有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利用河道流水養殖鱘魚,是受到政府支持的幾個項目。后來,上級環保督察組要求限期拆除。面對最嚴厲的環保督察,她有一萬條理由把問題簡單化,一拆了之。可此刻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再次支撐著她妥善解決了幾戶農民的經濟補償問題。她風風火火,剛忙完項目評估,馬上就到會場去找區長批文件,然后趕往財政局落實資金。按照常規,這筆經費需要三個月才能到賬,她只用了7天時間。為了盡量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她還發動機關干部和她一起,四處去求人買魚。最后,補償費準時交到農民手中,督察組交辦的緊急任務也如期完成。
洪水滔天鑄忠誠
將防汛相關任務納入職責,是北京市推進河長制的一大特色。作為石城鎮河長,每當汛情來臨,何立軍總是與轉移的群眾逆向而行,深入現場救助轉移受災群眾。她無私無畏、敢于擔當的品格,贏得了百姓普遍的敬重與信賴。
2018年7月16日凌晨,石城地區出現特大暴雨。15個雨量監測站降雨量超過200毫米,上千名群眾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洪水就是命令,何立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到張家墳水毀路段檢查災情和群眾撤離情況。7月22日,隨著汛情的加重,何立軍果斷帶領黃峪口村172名村民和包村干部大轉移。在泥石流及洪水的咆哮聲中,黨員、干部與群眾手挽手、心貼心,終于到達安全地點。在這場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面前,石城鎮沒有一個人失去生命。這是大自然,給一名具有對黨忠誠、人民至上情懷的鎮級河長的最高獎賞。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凝聚著幾多對人民的真情。如今,石城鎮河通湖闊、水清岸綠,美麗鄉村更加迷人。何立軍并沒有因此而自滿。她積極聯系外腦,引進生態項目,在河道旁建起了觀景棧道、騎行步道,吸引了大量騎行、健身的游客,又為促進民宿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她的努力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