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抓技術 建機制 樹品牌 蹚出一條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新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秦志云 字號:【

  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全市537.74萬畝耕地,七成以上都是“靠天吃飯”的純旱地,是典型的雨養農業、旱作農業區。近年來,長治市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發展路子,聚力提升技術、構建機制、樹立品牌,為長治特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持續注入新動能。

  因地制宜

  技術體系漸趨完善

  長治市有機旱作農業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壺關縣晉莊鎮的有機旱作農業高產模式就被譽為“北方旱作農業的典范”。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長治市的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技術在實踐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

  用地養地相結合。在吸收精耕細作、輪作倒茬等傳統農業耕作技術的基礎上,圍繞培肥地力,近年來先后推廣了玉米整稈半覆蓋、機械化秸桿粉碎還田和保護性耕作、玉米整稈溝埋覆膜聚肥蓄水、地膜秸稈二元覆蓋等秸稈還田技術,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近九成。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近年來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90萬畝,耕地質量和農田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連續五年出臺配方肥方案,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60萬畝以上。大力實施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全市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2.1%,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集雨節水相補充。一方面蓄水節水,以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和減少土壤蒸發為方向,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降水;在冷涼山區推廣玉米地膜覆蓋,在沁縣、武鄉等地推廣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有效促進蓄水保墑,提升糧食產量;在經濟作物上推廣滲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因地制宜發展水肥一體化,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另一方面躲旱趕雨,正確選擇耐旱農作物品種,合理安排播種期。壺關晉莊谷子以納水保水為中心,采取適時播種趕雨水、清垅中耕節約水、頭伏摟地蓄“油水”等措施,使作物生長規律與自然降水規律相吻合,最大限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良種良法相配套。積極開展旱作良種聯合攻關和示范推廣,依托制種企業,開展玉米、谷子、馬鈴薯等作物良種繁育,先后引進推廣抗旱節水良種80余個,形成了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發展機制。在旱地蔬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上,以工廠化育苗為方向,發展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30個,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6366余畝。兩年來引進滲水地膜機械穴播等先進適用技術20余項,推廣有機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模式8套,示范作物覆蓋10大類47個主導品種,技術推廣面積150萬畝,初步構建起覆蓋全市主要作物品種的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技術體系。

  農機農藝相融合。大力推廣耕、種、收、防機械化裝備,推進山區地塊宜機化改造,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1.7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5%。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全面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屯留區推出的農業生產“三套餐、六服務”等托管模式在全國推廣。組織農藥械生產經營主體、技術指導單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組織成立長治市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聯盟,促進全市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推廣水平提升。

  示范引領

  推廣機制同步構建

  長治市是山西省政府確定的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2018年以來,啟動了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范區、特色產業示范園和示范縣、鄉、村創建行動,構建了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有機旱作農業示范推廣機制。

  打造封閉示范典型。按照“十個全覆蓋”的建設標準,每年在各縣區遴選有機旱作農業示范主體進行重點扶持,通過“點”上提質輻射帶動全市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上水平。三年來,累計實施封閉示范區建設項目8萬畝,總結推廣了三大類38項有機旱作農業集成技術和經營模式。在發展效益上,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封閉示范區都明顯優于對照田。

  創建產業示范標桿。按照“提質一批、擴張一批、建設一批”的思路,突出產業園區在標準制定、品牌打造和鏈條延伸上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出在全市創建1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旱作糧食高效種植示范片、100個蔬菜(食用菌、花卉)示范園、100個中藥材示范園、100個干鮮果經濟林示范園、100個畜牧(水產)養殖示范園和100個旱作農業示范村(莊園),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典型。先后認定了沁縣沁州黃小米等10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批準創建壺關紫團食用菌等3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沁源好樂草莓等88個市級特色產業示范園;長子等5個縣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平順縣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構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推進的格局。

  夯實區域示范基礎。結合各縣區工作特點,明確了2個重點示范縣和10個特色示范縣。沁源縣等5個縣區分別與山西農大等科研院所開展“院縣共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整建制推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沁縣以優質小米、高粱為發展重點,認證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12萬畝,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2.8萬畝,成為汾酒集團專用高粱生產基地。同時,還在各縣區重點打造了12個示范鄉鎮和36個示范村,推動全市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規劃落地。

  多措并舉

  品牌形象日趨凸顯

  近幾年,長治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的重要抓手,從主導產業、標準規范、龍頭帶動、品牌推介等方面抓起,打造了長治有機旱作農業系列品牌。

  抓特色,強化優勢產業布局。以特優區建設為引領,做大做強小米、中藥材2個市域特色產業,重點培育縣域特色產業,構建“一縣一特色”產業布局。特別是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上,充分發揮黨參、連翹、苦參等道地藥材資源優勢,在太行、太岳山區建設野生藥材撫育基地和仿野生藥材種植,形成了百萬畝中藥材產業規模,被列入全省“東藥材”產業發展布局。以打造山西藥茶上黨品牌系列為方向,科學規劃“兩山兩網一板塊”藥茶產業布局,打造富民鄉村產業。

  建標準,樹立綠色發展導向。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結合長治特色產業發展實際,制定和完善了60項易于推廣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地方標準。持續開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綠劍護農”專項行動,加大對投入品的監管,為農產品貼上綠色有機標簽。截至2019年底,全市“三品”認證有效用標企業317家、產品552個,產地認證面積達到近190萬畝。積極探索廢棄農膜“以舊換新”和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定點回收處理機制,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強龍頭,構建農企雙贏機制。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截至2019年底,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09家,其中,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家。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作用,總結推廣了振東“政府引導+企業服務+合作社管理+農戶操作”、沁州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多維牧業“政府補貼、企業寄養、農戶分紅”等帶動模式。山西長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產業化聯合體等11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入選省級示范聯合體。

  塑品牌,打造優質產品形象。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試點,對上市產品試行合格證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維護安全優質農產品形象。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聘請專業咨詢機構對全市農業品牌現狀進行分析策劃,重點打造了上黨黨參、沁州黃小米、上黨高粱、上黨驢肉等市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0個縣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其中,上黨黨參和沁州黃小米入選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00強。

  (作者系山西省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