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內陸漁業大省,也是禁捕退捕大省。2020年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湖南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通告》發布,當日零時起湖南省4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涉及46個縣市區;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干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將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涉及32個縣市區,實行暫定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眼下,禁漁十年攻堅戰在長江流域全面打響,湖南如何打贏這場硬仗?
健全機制,統籌部署
為“守護好一江碧水”,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高效發展。湖南省對標國務院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安置保障組、執法監督組、市場整治組、第一巡查組、第二巡查組、第三巡查組、第四巡查組、第五巡查組、宣傳報道組等10個專項工作組,明晰了各組職責和具體人員,建立了會商和信息報送制度,從7月份起對全省禁捕退捕工作實行“一周一調度,一周一通報”制度。省委常委會議明確,將禁捕退捕工作納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和真抓實干督查激勵事項的重點內容進行安排部署。省政府將禁捕退捕工作納入湖長制、河長制績效考核內容。
去年11月,湖南省啟動船網回收拆解工作,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退捕漁民的捕撈漁船網具進行評估;根據公示結果與漁民簽訂退捕協議,統一補償資金發放;由政府采購的專業拆解機構拆解回收的漁船,并做好環保和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確保工作推進有序、漁民利益保障有力。
“船網回收拆解是促進漁民離水上岸的關鍵環節,也是湖南禁捕退捕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漁船網具回收拆解工作圍繞四個方面進行,即“收什么”,對專業漁民和持證兼業漁民,統一回收漁船網具、船舶證書和漁船牌照;“如何收”,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退捕漁民的捕撈漁船網具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進行公示;“如何補”,根據公示結果與漁民簽訂協議,統一發放補償資金;“如何拆”,由政府采購的專業拆解機構拆解回收的漁船,并做好環保和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確保工作推進有序、漁民利益保障有力。
湖南省加大宣傳力度,多維度宣傳,形成保護共識。農業農村廳會同省委宣傳部,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同時利用電視、報紙、大喇叭廣播、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傳統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中央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宣傳水生生物保護等知識。農業農村廳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編輯《禁捕退捕政策100問》,免費發放到漁民手中。各市縣主動邀請媒體、反電魚志愿者參與專項執法行動,增強宣傳效果和社會影響力。同時注重以案釋法,適時組織開展“三無”船舶和非法網具集中銷毀活動,強化警示教育。全省印發宣傳材料10萬余份,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200余次,新媒體宣傳110余次,努力營造出“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社會輿論氛圍。
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漁民,所以現在禁漁了還是會有點難過。但我們相信政府相信政策,可以幫助我們漁民順利‘上岸’。”湖南益陽市資陽區漁民劉民安自愿提交了退出捕撈業申請書,上交了漁船牌照和漁具,并簽下退捕協議書。
十年禁漁休養生息,也讓漂泊的漁民迎來了新生活。家住益陽市資陽區清水潭村的蔡朝輝、臧雪蘭夫妻二人在洞庭湖捕魚三十余年,是資陽區最后一戶上岸漁民。“晝夜顛倒的生活模式,經濟不穩定的狀態,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捕魚這個行業真的太辛苦,我們也不愿讓后代干這行。”臧雪蘭說,在上交所有漁具漁船后,他們得到了5萬元補貼并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夫妻倆分別參加了家政和河道保潔培訓。
為了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湖南省決定在原有財政獎補方案和獎補標準的基礎上,新增預算資金2億元,提高中央和省級一次性補助標準。按照洞庭湖區每艘船(一證一戶一船)獎補從10萬元提高到12萬元、非洞庭湖區從8萬元提高到9萬元的獎補標準。
對退捕漁民堅持市場就業與政策幫扶就業相結合,采取“送服務、送培訓、送政策、送崗位”等措施,分類精準施策,引導退捕漁民轉產安置;退捕專業漁民自愿選擇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財政資金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方式入保,應保盡保。截至7月18日,全省已落實退捕漁民社保12985人,安排轉產就業6233人。
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和非法漁獲物
隨著挖掘機的一陣轟鳴,現場包括電魚設備、地籠、漁網、涉漁“三無”船舶在內的446件非法捕撈漁具被一件件銷毀。7月28日上午,在湖南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長沙在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附近湘江河堤岸與全省各地同步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第一批集中銷毀禁用漁具行動,對7月以來多部門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中所查繳的一批禁用漁具進行了集中銷毀。
由湖南省公安廳、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市場監管局聯合下發《關于嚴厲打擊非法捕撈水產品違法犯罪的通告》《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涉漁案件移送制度和加強協作配合的通知》《關于組織開展打擊非法捕撈集中銷毀禁捕漁具統一行動的通知》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對在禁漁區、禁漁期使用禁用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一律予以治安拘留或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政府之前張貼了大湖內禁航禁捕的公告,我在新聞里也看到過,但我沒引起重視。我以為捕撈幾條小魚小蝦自己吃不會有影響,我知道錯了。”7月12日,因非法捕撈水產品被益陽市公安局大通湖分局刑事拘留的張某輝后悔不已。
6月30日以來,漁政部門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檢查水產漁具生產、經營點688個次;配合公安機關聯合行動444次,查辦違法違規案件223件,查辦涉漁“三無”船艇案件53件,司法移送案件41起。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統一部署要求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已經設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的,明確當前綜合執法的重點就是禁捕退捕工作;沒有改革到位的,要迅速明確專門的工作班子,迅速組建專門的執法隊伍,要調精兵強將,盡銳出擊,與公安聯合無縫對接,采取超常規舉措,形成了嚴打高壓震懾態勢,有力遏制了非法捕撈犯罪活動。
截至7月18日,湖南省已注銷捕撈證書17495本,完成92.4%;已封存處置漁船23101艘,其中持證漁船18353艘,其他無證漁船和輔助船只4748艘,退捕漁民的合規網具已全部回收銷毀,取締涉漁“三無”船舶7949艘,其中岳陽3943艘、益陽2850艘。(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