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甘肅張掖市黨寨鎮 抓黨建引領 聯基層組織 促產業富民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19年,甘肅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被納入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制種玉米產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蔬菜產業提升促進項目、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制種玉米基地水肥藥一體化托管示范項目;生物有機肥生產線建設項目。項目建設期限一年,建設主體主要以區域內龍頭企業和發展前景好的專業合作社為主。截至目前,項目完成率達到70%,資金兌付率達50%以上。

  主要做法

  組織聯建,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搶抓國道227線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機遇,以黨寨鎮陳寨村為中心,依據地緣相近、產業互融的原則,組建設施農業片區黨委,利用埂連埂、地連地、6個村均處227線沿線的地域相鄰現狀,突破鎮域限制,構建“大黨建”工作格局,將黨委建立在現代農業產業鏈上。以實現“強村+強村、強村帶弱村、富村幫窮村”為發展目標,著力發揮陳寨、馬站、六號3個村強村示范帶動效應,提振七號、小寨、五號3個村弱村后發趕超動力。以黨建為媒,以組織聯姻,深化“三鏈富民”,切實發揮黨建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帶動群眾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形成“黨委牽頭、支部搭臺、合作社參與、農戶受益”的發展格局,為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厚植潛力。以雷寨村為中心,聯合鄰近的陳家墩村、汪家堡村,組建雷寨中心村黨委,圍繞發展規劃一體化,對聯建村產業發展、設施建設等進行統一規劃,做到優化布局、集中推進,提升聯建村發展科學性和持續性,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以實現組織共建、產業共育、發展共贏、民生共促為目標,形成農民增收、農村美麗、農業發展的新局面。

  資源共享,匯聚產業發展合力。緊緊圍繞“黨建強村、產業富民”思路,發揮市場交易、冷鏈物流為主的資源優勢和產、供、銷人才集聚優勢,建成片區黨委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室,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通過培訓,使農民群眾的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發展思路進一步清晰,由以往的分散經營、各行其是,變為步調一致、抱團發展;由競爭對手,變為相互借力,合力經營。通過黨委引領做大產業規模,做強競爭實力,為設施農業集群化、品牌化發展筑牢基礎。依托黨寨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最新用工就業、生產銷售、市場行情等信息,為群眾及時掌握“三農”信息裝上“順風耳”。以不斷提升設施蔬菜產業檔次和產品競爭力為著力點,充分發揮陳寨現代農業產業園、馬站現代農業產業園資源優勢,利用陳寨村建成的工廠化育苗中心,采用高效智能栽培技術,結合張掖氣候、水肥、土壤特點,引進西紅柿、黃瓜、羊角蜜等7個系列,共40多個蔬果新品種。充分發揮馬站村供京滬優質蔬菜種植基地,與江蘇朝暉農業公司合作,引進綠色種植技術,不斷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

  產業共育,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片區黨委發揮設施蔬菜產業相近特點,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步伐和做大做強產業強鎮的著力點和促農增收的主攻方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積累,增加農民收入。著力發揮陳寨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六個村現有設施農業資源(共有恒溫庫5座,總庫容3.4萬噸;育苗中心6個;果蔬包裝廠2個;蔬菜交易市場2個),形成科學育苗、綠色定植、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訂單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全方位服務,讓富民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雷寨中心村黨委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攻方向,依托雷寨旺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汪家堡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陳家墩金碩田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市區級示范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建成日光溫室329座、高標準智能化日光溫室220座、鋼架大棚3260座。

  發展共贏,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持續發揮設施農業片區黨委和中心村黨委輻射帶動、示范引領作用,以壯大設施農業規模為抓手,以持續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不斷增強片區黨委抱團發展的動力。全面推行“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特色做法,重點打造陳寨、馬站現代農業產業園、甘州驛特色小鎮,促進產業轉型、集體增效、群眾增收,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在片區黨委帶動下,區域內生產的西紅柿、娃娃菜、辣椒等蔬菜遠銷北上廣,依靠人才、信息、技術等因素,產品附加值不斷攀升,片區黨委所轄6個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其他村200多元,為農民發家致富插上了“雙飛翼”。

  發展成效

  項目實施過程中,黨寨鎮以陳寨村為中心,秉持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功能定位,聯合馬站村、小寨村、七號村和梁家墩鎮六號村、五號村組建設施農業片區黨委;以雷寨村為中心,聯合鄰近的陳家墩村、汪家堡村,組建雷寨中心村黨委。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以設施農業為主導產業,統一謀劃,制定了雷寨村“1+5”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規劃和陳寨村“1+6”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規劃。依托片區黨委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室,大力培育鄉土人才,共培育“土專家”“田秀才”120名。

  2019年,陳寨村“1+6”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6090萬元,建成高效智能日光溫室436座、連體鋼架大棚53萬平方米;蔬菜種植面積達7150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8元,比2018年增長13.9%。蔬菜年產量超過2萬噸,銷售總額達到1.2億元。2020年,投資4200萬元,新建高效智能日光溫室720座,設施農業面積占聯建村耕地面積的22%。雷寨村“1+5”行動農業產業園區設施農業面積達到3800畝,2019年蔬菜產量達到1.8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為1.69萬元,設施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58%以上,區域內經濟發展實現新增長。輻射帶動周邊宋王寨村、沿溝村、廿里堡村等村投資1540萬元,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新建高效智能日光溫室264座。

  經驗啟示

  在“謀”字上做文章,壯大制種蔬菜兩大產業。鎮黨委政府立足長遠、超前謀劃,在現有產業基礎設施的水平上,按照現代農業的標準,積極引進農業生產管理新技術、探索聯農帶農新機制、建設產業融合新亮點,積極為產業振興注入新思想,促進“三農”發展。

  在“引”字上花氣力,突破產業發展融資瓶頸。不論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鏈延伸完善,最大的問題就是融資問題,針對產業發展中融資難的現狀,積極引導專業合作社或農業公司與農戶合作,發揮滴水成河的作用,鼓勵農戶利用閑散資金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體,借助專業合作社規范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在“管”字上下功夫,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在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狠抓項目管理,制定領導包抓制,對每個子項目安排一名副科級領導干部跟蹤協調落實,并對項目資金使用把頭關。嚴格按照制定的實施方案,明確建設任務、時間、標準,盡早規范完成項目建設,發揮項目效益,助力農業農村發展。(本刊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