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多策并舉 全力確保畜產品供應安全——山東省生豬穩產保供紀實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曾詩淇 字號:【

  2020年,“豬肉”仍然是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詞。

  在多輪政策扶持、市場行情帶動下,近期全國生豬生產形勢全面向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探底回升,豬肉價格高位回落后趨于下行。

  全國生豬穩產保供形勢已然“回暖”。

  2019年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為確保百姓碗里不缺肉、困難群眾生活有保障,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一場圍繞豬肉穩產保供的保衛戰全面打響。

  山東作為畜牧業大省,也是生豬養殖加工外調大省,全省常年生豬存欄2800萬頭以上,出欄5000余萬頭,豬肉產量400多萬噸,占全國豬肉產量的7%,居全國第4位,折合生豬凈調出1200多萬頭。受非洲豬瘟疫情疊加豬周期等因素影響,2018年以來,山東省生豬產業遭受較大沖擊。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落實,2019年8月以來出現了向好的變化,總體情況好于全國。

  近日,記者在濟南、聊城、煙臺等地走訪發現,當地在恢復生豬生產、促進禽肉等替代品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面“防非” 穩定生產

  “豬糧安天下”。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山東省成立了非洲豬瘟應急指揮部,壓實政府、部門、主體三方責任,強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格調運監管,新增23處省際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率先放開縣級、企業、第三方實驗室檢測權限,累計檢測樣品34萬份;落實屠宰環節非洲豬瘟自檢和官方獸醫派駐“兩項制度”,關停不符合條件生豬屠宰企業217家,聯合14個部門建立病死畜禽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技術指導,印發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和標準規范,組織豬場恢復生產服務專項行動,大力推廣“堡壘式”養殖等防控技術模式,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記者走訪發現,當地多個大型養殖集團對擴大生豬生產表現出較強的積極性,對于非洲豬瘟,他們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控體系。

  在生豬生產總體下滑的2019年,新希望六和卻在德州夏津縣新增養豬產能超過50萬頭。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好科技公共事務負責人紀寶全介紹,新項目2020年達產后可實現年出欄生豬百萬頭的產能規模。

  紀寶全告訴記者,在當前疫情威脅下,公司實行全產業鏈協作防控,全渠道多級阻斷傳播。其中飼料廠實行生物安全等級分區管理,調制溫度85℃三分鐘殺滅病毒,實行專廠專供,專車點對點運輸。人員入場要經過兩次隔離三次洗消,車輛實行點對點GPS監控,建立中轉站區隔場內場外車輛,入場物資批批檢測,集中消毒。推廣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確保檢測準確、實時。場內還加裝了攝像頭,對關鍵環節進行監控督導。

  新希望六和在大型規模化豬場均配套了先進的糞污處理設施,將豬場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物轉化為有機肥和灌溉用水,通過配套大型的糞污還田設施,將養豬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只有把環保問題徹底解決,生豬養殖才沒有后顧之憂。”紀寶全說。

  “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多年來企業在養殖方面建立了很好的、技術超前的防疫體系,目前企業生豬生產比較穩定。” 位于煙臺市的山東龍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養殖事業部副總經理董恩球介紹,目前公司擁有7個自有養殖場,種豬存欄量2萬余頭,生豬養殖規模在60萬頭,預計到2022年養殖規模達到200萬頭,2025年達到500萬頭。

  “春節前我們會加大屠宰量,為保障供給貢獻一份力量。”董恩球說。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唐建俊表示,下一步狠抓好疫病防控和無害化,嚴格動物疫病全產業鏈管控,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深入推進“糧改飼”,加快優質牧草生產基地建設;繼續支持整縣推進畜禽糞污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

  綜合施策 增強養殖信心

  “促生產保供應”必須從解決養殖端面臨的最現實問題入手,如資金、用地、環保、審批……據了解,山東省率先出臺了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先后制定了穩產保供、無疫省建設等5個政策性文件,落實穩產保供12條硬政策措施。

  穩定豬肉價格,關鍵在于穩定生豬產能。記者了解到,山東綜合運用種豬直補、保險提標、貸款貼息、標準化改擴建等系列扶持政策,爭取省以上財政資金近5億元扶持產業發展。其中,落實6500多萬元對全省45家一級種豬場給予臨時性生產補助;列支2180萬元,對種豬場、規模養豬場新增貸款進行貼息;爭取資金1.1億元,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場151個;落實財政資金近3億元,用于保險提標擴面,共計承保育肥豬1964萬頭、能繁母豬96.5萬頭;推廣“魯擔惠農貸——畜牧貸”產品,對種豬場、規模養豬場貸款利率和擔保給予綜合補貼。

  在用地方面,山東因地制宜出臺土地、環保、審批等針對性政策措施。調整優化禁養區,并明確養殖用地不再收取土地復墾費;對納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庫的生豬養殖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在環保管理方面,山東對禁養區內確需關停搬遷的規模化養殖場,給予合理過渡期,并將環評審批時限由35個工作日壓縮到25個工作日;下放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權限,簡化養殖備案流程等。

  “多措并舉,讓不敢養、無力養、無處養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李流航表示。

  此外,為應對市場風險,山東加強監測預警,及時調度生產、屠宰、交易、外調等信息,實行價格周報、生產月報制度,引導養殖場戶及時調整產能,努力避免價格波動傷農傷民。組織開展產銷對接,召開大型生豬外調屠宰企業座談會,增加生豬屠宰供應。

  保障供給 發展替代產業

  除了從養殖端入手打出系列“組合拳”,山東還注重適時投放豬肉儲備以穩定價格。目前,全省凍肉儲備近3萬噸,屠宰企業庫存15萬噸,元旦、春節豬肉供應比較充足。

  從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的市場監測看,對于豬肉的消費需求,既包括剛性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彈性的。隨著豬肉價格上漲,肉類消費有一部分轉移到了其他畜禽產品、水產品上。據全國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系統統計,2019年1-11月,219家肉禽屠宰樣本企業共屠宰28.07億只,同比增加16.8%。

  “我們將加大養殖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生豬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壯大家禽產業,增強禽肉、禽蛋供給替代能力,加快牛羊等草食畜的發展,引導推動特色養殖,為產品多元供給奠定基礎。延伸畜產品加工鏈條,支持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提升市場流通能力,支持屠宰加工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冷凍儲存、冷鏈物流配送等設施設備,推動由‘運活畜禽’向‘運肉’轉變。”唐建俊介紹。

  據悉,山東現有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2.65萬個、專業戶16.34萬個;驢、兔、蜂、毛皮動物等特色養殖加快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75%,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豬肉占肉類比重不到50%,較全國低14個百分點。

  山東春雪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飼料生產、肉雞養殖、屠宰加工和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型企業。目前企業年宰殺肉雛雞7000萬只,產品有凍分割雞、冰鮮雞肉、雞肉熟制品、調味品等。董事長鄭維新認為,隨著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以及生豬產能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形成的倒逼等因素,今后雞肉消費量將會不斷增加。他表示,下一步,春雪將進一步完善深加工產業鏈,實施倍增方案,完成“615”規劃,即:新建一座年宰殺6000萬只肉雞的加工廠,配套建設1000萬只規模的肉雞養殖場,新建一座5萬噸產能的調味品工廠。屆時,年宰殺加工能力將達到1.2億只。

  在抓好本省穩產保供基礎上,山東主動與主銷省市開展對接,做好點對點跨省調運,成為京津滬寧杭等高端市場豬肉產品的主要供應基地。根據檢疫出證系統數據,2019年以來,全省折合生豬凈調出313萬頭,提前完成年內外調280萬頭的承諾目標;外調禽肉產品588萬噸,同比增長21.7%。

  科技創新 推動轉型升級

  對于2019年發生的生豬生產下滑、豬肉供應緊張,進而帶來價格上漲、影響群眾消費的現象,山東省畜牧部門進行了深入分析。唐建俊表示,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山東省畜牧業現代化發展滯后、基礎生產方式水平落后等短板。因此,山東省將全面加快現代產業發展,其中,強化科技支撐,提升養殖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是下一步的重要著力點,加快建設全省智慧畜牧大數據平臺,實現畜牧業養殖、屠宰、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的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型畜牧業。

  飼養單頭豬的土地占用面積節約80%、節約用水20%、節能降耗25%、降低勞動力成本25%以上,生豬出欄成活率平均達到96.5%以上……能取得這樣可喜的數據,歸功于煙臺福祖公司自主研發的三層、四層立體養殖模式的投入使用,該模式應用國際先進的全自動液體飼料飼喂、環境控制、糞便處理、電子飼喂測定系統,降本增效作用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優秀肉鴨新品系——中新白羽肉鴨配套系(簡稱“中新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對白羽肉鴨育種的壟斷。

  “中新鴨是根據中國人消費習慣定制研發,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效率與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強、遺傳性穩定等特點,其祖代、父母代種鴨和商品肉鴨的各項生產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紀保全說。

  鏈接

  山東的生豬穩產保供是全國生豬保衛戰的一個縮影。

  2018年4月份以來,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和一些地方不當行政干預的影響,我國生豬產能持續下滑,2019年豬肉供應偏緊。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生產和豬肉供應的保障。2019年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了17項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

  從2019年10月份開始,農業農村部每月定期召開生豬生產形勢新聞發布會;11月份,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南方九省(區、市)生豬生產調度會,推介“龍頭企業加農戶”“產業體系幫農戶”等技術模式,調動小散戶增養補欄積極性,促進南方地區生豬生產加快恢復;12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各地也加大了政策落實落地。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都出臺了文件,細化了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形成了恢復生豬生產的強大推動力。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中央和地方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加上市場行情帶動,全國生豬生產探底回升,規模豬場生產恢復勢頭更加強勁,豬飼料產銷量持續增長,后備母豬銷量回升,養殖場戶補欄增養信心進一步增強。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國新辦2019年12月30日舉行的首次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